首页 百科知识 改革开放:中国变革之路

改革开放:中国变革之路

时间:2024-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十字路口”比比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就处在这样的“十字路口”。中国处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十字路口”,是按照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的政治制度,还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不断深入。

改革开放:中国变革之路

一、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是社会发展的“关口”,能否闯过这一关,将对以后社会发展的走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一“关口”,人们如何选择,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就意味着社会将按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就会出现或者在原地徘徊,甚至倒退的各种复杂局面。一般而言,“十字路口”之所以成为“关口”,其本质就在于它往往是那些利弊交织、利益纠缠的交集点,使得人们无法选择,难以取舍。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情况就更为复杂,它是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呈现出来,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出来,各种社会利益缠绕纠葛在一起,各种社会思潮相互辩驳、难分胜负的必然产物,这必然给人们的行为选择带来困惑,令人们无法选择,难以取舍。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所引发,人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集团和政党必须经得起这种考验,勇敢面对现实,分析原因,预测后果,果断而理智地思考和选择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在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十字路口”比比皆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差,落后挨打的局面,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思考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就是中国人在“十字路口”所作出的选择;五四运动之后,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也在思考着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又一次选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就处在这样的“十字路口”。这一时期,发生了两起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一起是1989年的“六四”风波,另一起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一批涉世未深、充满激情、政治敏锐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纪念胡耀邦,举起了反腐败的旗帜,后来演变为震惊中外的“六四”风波。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方面,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成为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的关键。中国处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十字路口”,是按照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的政治制度,还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不断深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这场风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由江泽民担任党的总书记,实现了党的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使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前进。

几乎是与此同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同年,罗马尼亚发生骚乱,救国阵线委员会上台执政;1990年,匈牙利“民主同盟”等反对党联盟取胜,进行组阁,共同执政;捷克斯洛伐克“公民论坛”获胜组织政府,共和国分裂为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分裂为五个独立共和国;保加利亚社会党获胜,组织政府,因反对派不合作,改由无党派人士组织政府;民主德国“德国联盟”获胜,组织政府,东、西德合并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91年,阿尔巴尼亚成立无党派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与反对派的对抗中,纷纷丧失了政权,改旗易帜,走上了三权分立、多党轮流执政的自由资本主义道路。(www.xing528.com)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效果不佳,1989年国民收入增长率降为2.4%,1990年比上年又降4%而出现负增长,开创了苏联战后经济严重滑坡的先例。消费品市场的供应由长期失衡发展到全面短缺,财政赤字货币发行失控。1989年通货膨胀率比上年增加56%,1990年又比上年增加70%,外债达700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群众怨声载道。在此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的“新思维”,倡导“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多元论”、“公开性”、“民主化”作为三大革命性倡议,推行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1990年召开的第三次全苏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在会上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在1990年7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八大会议上,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莫斯科市市长波波夫和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等宣布退党,苏共实际已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1991年8月19日,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八名高级领导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终止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并在苏联实行“紧急状态”,试图阻止激进派上台和联盟解体。戈尔巴乔夫不但不支持,反而与叶利钦联手镇压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及其追随者和幕后顾问,借机联手摧毁苏共和苏联。1991年12月7—8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就苏联的前途问题在明斯克秘密会晤,并签署了《明斯克协定》,宣布三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并称“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12月25日,苏联第八任、也是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把核武器控制权亲手交给了叶利钦。同时,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升起了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宣言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1989年到1991年年底,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自由资本主义,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却以解体而告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时期。

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不是表面现象,而是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改革开放无疑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完善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中国发生的“六四”风波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有着必然的联系,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不无关系,都是社会经济政治运行过程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的表现。苏联东欧的经济体制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经济体制,在本质上并无根本的差异,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根本特征都是缺乏发展的活力,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对这种体制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和东欧,都选择了改革,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就改革本身而言,也有一个方式和方向的问题。就方式来说,采取激进的制度变革还是采取渐进的制度变革。采取激进的变革方式,容易超越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难免造成社会的动荡,而这种动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破坏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采取渐进的方式,则会延缓改革的进程,但可以避免社会出现大的动荡。苏联、东欧的改革,采取了激进的方式,最终的结果却是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政权性质的改向。我国的改革则是采取了渐进的方式,避免了大的社会动荡。而就改革的方向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改革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进行,还是放弃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尽管也发生了“六四”风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这场风波,使改革开放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苏联东欧的改革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新思维”的实质是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实行“自由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在意识形态上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而使改革背离了正确的轨道。尽管苏联也发生了“八一九”事件,企图扭转动荡的政治局面,但却无回天之力,于事无补,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终使社会主义的“红旗落地”。

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实践,无先例可循,必须遵循“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谨慎探索,不断前进,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六四”风波的发生,暴露了改革开放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苏联东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中国顺利地闯过了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苏联东欧却没有闯过去,出现了共产党政权的丧失,社会性质的彻底改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总结的历史经验。正是因为我们采取了果断措施,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又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才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不断走向深入。

中国顺利地闯过了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这进一步说明,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据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与当今时代主题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新鲜活力,具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不断深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