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窑洞中的思想之光
经过三年的游击战争,中国工农红军队伍迅速壮大,同时开辟了十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引起了国民党的异常恐惧,蒋介石政府置民族危机于不顾,调集军队对共产党及其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直至将共产党和红军逼上向西转移之路,即闻名于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了敌军守卫在甘肃省六盘山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进入陕北。从此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新的落脚点,也为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找到了一块奠基石。
陕北,这里曾是中国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毛泽东曾对一个到过陕北的外国观光者说,陕北“是中国一个非常贫困、落后、不发达和多山的地方”。周恩来也曾认为,“陕北的农民太穷了,他们的土地非常贫瘠……江西苏维埃的人口有300万,而这里最多不过60万人口……在江西和福建,人们是打着包袱参加红军的;而这里的人民参加红军连双筷子都不带;再也没有比他们更穷的了”[1]。可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正是在这里,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由最初3万余人,经过八年抗战,发展到130万大军,这几乎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更为以后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在这里,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运筹帷幄,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1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长卷中最伟大、最辉煌的篇章,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www.xing528.com)
延安,是一座偏僻、默默无闻的大西北边城,可现在已成为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人们在探访毛泽东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曾经居住过、工作过的那些土窑洞时,总想从中找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获胜的“秘诀”。我们知道,正是在这些不起眼的窑洞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的一些最重要的经典之作,如《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形成了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