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人读书生活:回归堂上一笑,茗瓯香饮

中国古人读书生活:回归堂上一笑,茗瓯香饮

时间:2024-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他果真娶了李清照这样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回来后他们便仔细研究鉴赏,每天晚上,必定燃尽一支蜡烛才肯休息,真是其乐无穷。两人结婚以后大约六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过世了。李清照正是一名才女。清代著名藏书家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有一诗咏李清照和赵明诚这青州十年的读书生活:“不成部帙但平平,漆室灯昏百感生。安得归来堂上坐,放怀一笑茗瓯倾。”物聚必有散,这样美满生活终于因国家发生大变故而结束。

中国古人读书生活:回归堂上一笑,茗瓯香饮

在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中,夫妇两人有共同旨趣并一起写作的不在少数,例如钱钟书与杨绛、萧乾与文洁若。但一般来说,男的要比女的稍强一些,或者说更有名一些。但是也有例外,例如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冯沅君与陆侃如就是齐名的,南京大学著名教授程千帆先生与他第一位夫人沈祖棻也是齐名的,据说沈先生的词要比程老作得好。这些都是文坛上的佳话,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是不可多得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女子在文学方面要胜过男子,真是谈何容易!

然而,偏偏又有例外。北宋末年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便是一对“夫唱妇随”甚至是“妇唱夫随”式的文人夫妻。这两个人中,知道李清照的人远多于知道赵明诚的,谈宋人的读书生活,不可不谈谈他们俩人。

赵、李两人都出身于名门,赵明诚的父亲叫赵挺之,做过宰相,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是进士及第,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曾受到苏东坡的赏识。出身在这样一种家庭里,而且宋代又是一个十分重视文化的朝代,士大夫以读书为人生第一要旨,他们俩人受的教育自然不在话下。尤其是李清照,她的母亲王氏也善于写文章,对自己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据说赵明诚幼年读书刻苦,以致梦中还在诵书,有一次白天午睡时,梦中在背书,醒后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去问父亲这是什么兆头。父亲为他解梦:“言”与“司”合是一“词”字;“安”上已脱(帽)是一“女”字;“芝芙”草拔(除去草字头)便是“之夫”,这不是说你是“词女之夫”吗?后来,他果真娶了李清照这样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当然,这个故事也许是后人附会上去的。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时,李清照十八岁。赵明诚还是一位太学生,并没有什么俸禄。赵明诚从小即喜爱搜集前代的古刻,又非常推崇大文豪欧阳修的《集古录》,认为金石文字对后学研究文化、学习中国文字大有好处,于是立志要在这方面搞出一点名堂来,恰巧李清照从小受到父亲熏陶,勤读诗书,加上聪颖过人,两个人婚后生活真可谓志同道合。据李清照后来写的《金石录后序》记载:赵明诚在太学的两年间,他们常常在初一、十五集市时,去京城开封的相国寺里搜集古物,他们常常典当衣服首饰来换取碑帖、书籍。回来后他们便仔细研究鉴赏,每天晚上,必定燃尽一支蜡烛才肯休息,真是其乐无穷。后来赵明诚出任小官后,俸禄虽不高,却仍竭其俸禄去购买书画之类的东西。有一次李清照看到有人在出售五代时徐熙所画的《牡丹图》,非常喜爱,但对方索价二十万,即使是富家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他们留卖画人住了一宿,仍无法凑足钱,只得作罢,为此两人惋惜了好长时间。

两人结婚以后大约六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过世了。而且他们一家受到了奸相蔡京的排挤,在京城待不下去了,他们回到家乡青州,并筑起了书屋,起名“归来堂”。从此以后,他们在青州的书屋里过了十多年安定的生活,搜集了更为丰富的金石图书。两人“共同勘校”,“整集签题”,得到了书画作品或彝鼎古玩时就一起“摩玩舒卷,指摘疵病”,除了研究金石书画,两人还喜欢读书、背书。有时还互相比赛,看谁的记忆力更强。李清照在她的《金石录后序》里说:我的记忆力比较强,常常在饭后泡上一杯茶,两人慢慢地品茗,然后指着一堆史书,说某事在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此比赛胜负,谁胜谁先喝茶。往往一高兴把茶水也给打翻了。在读诗书,强记博闻方面,她总要胜过赵明诚。李清照正是一名才女。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可谓“坐拥书城”,乐而忘忧。李清照自己说:“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居住青州十余年间,远离京城喧嚣,整天浸淫在书画、诗词、音乐上,使李清照在艺术修养上取得了极高成就,成为我国历史上可与第一流作家相抗衡的女词人。据说有一次李清照作了一首《醉花阴》词给赵明诚,结尾有几句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读了以后感到很佩服,他想:比背诵诗文我比不过你,作词一定要胜过你。好歹我还是个太学生、丞相的儿子么。于是闭门谢客,连续写了三昼夜,共填了五十首词,然后将李清照的词也夹在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赏读。陆德夫说:“只有三句写得最好。”赵明诚问他哪三句,陆回答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恰为清照所作,从此以后,赵明诚感到妻子确实在文字、诗词格律方面胜过自己。这样的故事,难免有穿凿附会、添油加醋的地方,但李清照在诗词方面杰出的才能却是毋庸置疑的。据说当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为作为元祐党人(奸相蔡京等人搞的冤狱)入了名册,清照曾作诗呈送给赵明诚的父亲、丞相赵挺之(赵当时正得势),其中有一句“何况人间父子情”传下来。然而,当时赵挺之并没有救助李格非。(www.xing528.com)

在青州十余年生活,堪称中国文人夫唱妇随的典范。清代著名藏书家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有一诗咏李清照和赵明诚这青州十年的读书生活:“不成部帙但平平,漆室灯昏百感生。安得归来堂上坐,放怀一笑茗瓯倾。”而最不容易的是李清照对赵明诚诗才不如己并不在意。一般来说,中国的才女往往自视甚高,对不如自己的郎君总会表示出一点不满之情。最著名的例子,便是东晋时候的那位谢道韫——谢安的侄女,二十年前我在读大学本科时,我们的老师刘衍文教授有一次谈到文人的称呼,他说:“许多称呼都是约定俗成的,例如:李白杜甫,李白可以称‘太白’‘诗仙’,杜甫可称‘诗圣’‘老杜’,杜牧又称‘小杜’,但李白不能称‘老李’,李贺也不称‘小李’,再如张郎、李郎、杜郎,但人们一般不称‘王郎’,为什么呢?”接下来他用浙江官话(带有浙江口音的普通话)绘声绘色地说:“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原来谢道韫对他丈夫王凝之很不满意,说想不到天地之间竟有这样的王郎。其实王凝之乃王羲之的儿子,出身名门,文化素质一定不会很差,谢道蕴比起后来的李清照来气度差得太远。不要说她的咏絮诗实在比不上李清照的《声声慢》,就其诗本身而言,实在也没有什么妙处。

物聚必有散,这样美满生活终于因国家发生大变故而结束。1127年金兵南侵,宋室南渡,赵明诚与李清照辛辛苦苦收藏的金石书画损失大半。这样,李清照由北宋人变为南宋人了。据说他们还在建康(南京)住了一段时间,李赵两人雅兴仍不减,每逢到了大雪天,李清照要头戴竹笠身披蓑衣,沿着城墙放目远眺、寻觅诗句,得句后还要请赵明诚唱和。而每当这个时候,赵明诚就会感到很头疼,因为他的诗思实在没有李清照那么快,谁教他成了“词女之夫”呢!

可惜,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长久,后来赵明诚成为湖州知州,到任前,独自在建康见皇帝,谁知在那里生了毛病,待到李清照急急赶去时,赵明诚已经病危了,不久即告别人世。丈夫死后,李清照再也没有心思读书吟诗填词了,夫妇唱和的好日子已成过眼云烟。有一段日子她居住在会稽;一天晚上,他们珍藏了多年而且经过战火洗劫的书画砚墨等被贼盗窃了大半,她出了重价赎回,也只得了零星之物。苏轼《宝绘堂记》一文里说:“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据说,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嫁给了张汝舟,结果遇人不淑,弄得晚年十分不幸。有一种说法是:张汝舟看中的便是李清照和赵明诚苦苦收藏的那些文物、书画。这岂不是让前辈苏东坡给说中了吗?

不管怎么说:赵明诚与李清照两人可谓才子佳人天生好合。有本叫《古今女史》的书称他们:“自古夫妇擅朋友之胜,从来未有如李易安与赵德甫者,佳人才子,千古绝唱。”他们的这种绝唱是建立在对书本的爱好基础上的,清代有位叫沙曾达的写过一首诗,题咏赵明诚与李清照的故事:赵家择妇凤求凰,词女能文梦应祥。草拔芝芙天作合,乃翁字义费推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