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人的读书生活:颜氏家训与家风

中国古人的读书生活:颜氏家训与家风

时间:2024-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历来重视所谓的“家训”“家风”。谈起旧时代的“家训”,容易使人想起《颜氏家训》和它的作者颜之推。作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一本名作,《颜氏家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那么,《颜氏家训》究竟对他家族起了什么作用呢?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但颜氏家族确实继承了颜之推的“门风”,以读书为业,终于出了一些惊天动地的人物。颜之推的“五世孙”是指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两人。

中国古人的读书生活:颜氏家训与家风

中国人向来很看重门第,尤其看重所谓的“书香门第”,这当然有一点迂,因为追溯起来诗书簪缨之家,三五代以前还不是出身农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相比起官宦之家来,书香门第毕竟较少变故,即使遇到社会变动,家庭不幸,书香门第出身的子弟也容易重振河山。所以旧时代读书人家常以读书为第一等大事,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清代有位画家收藏家胡积堂在他的厅堂里挂着一副对联云:“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著名的维新派人士、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家里也挂着一幅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这些教训子弟的话,都将读书同重振家业联系起来。中国人历来重视所谓的“家训”“家风”。

谈起旧时代的“家训”,容易使人想起《颜氏家训》和它的作者颜之推。颜之推(531一约590以后),字介,祖上是琅邪(在今山东临沂市北)人,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学者、文学家。颜之推的一生,正值我国南北分裂、群雄割据的时代。他生于梁武帝大通三年(531),卒于隋朝统一以后。他出生于士族,父亲颜勰,仕梁至咨议参军。颜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世代相传《周官》《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颜之推少年时即传家业,七岁即能诵《鲁灵光殿赋》,“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为人称道。梁武帝太清三年,颜之推十九岁,便担任官职。然而,接下来几十年间兵祸连天,由梁入北齐,由北齐入北周,最后隋取代周。他在隋文帝开皇中被太子杨勇召为学士,不久便病死了。这几十年中,颜之推遭逢乱世,饱经忧患,三为亡国之人,四为新朝之官。他本是一个高门士族子弟,知书达礼,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他在《观我生赋》中自述:“予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可谓阅尽人间变迁。晚年回忆起自己的经历:他写下了《颜氏家训》这部书。

作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一本名作,《颜氏家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全书共二十卷。主体内容阐述立身治家之法,辨证时俗之谬,训诫子孙。里面有许多知人论事的世故之谈,对南北风俗,士人的好尚,佛道玄谈,鲜卑语传播,俗文字的盛兴,治学作文的方法,乃至音韵字训、典故考证、文艺品第等都有所述。尤其记述齐梁之际故事颇多,若干人物及世风的记载,可以补史籍的不足。所以后世学者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从中获取不同的信息。但是,本书目的是为他家属后世传授读书治家处世之道,他要教训子弟如何在治世或乱世中得以保全身家性命乃至重振家业。所以,贯穿本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儒家传统思想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颜之推却剥去了这一层伪装,明明白白地告诉他的子孙:接受教育与否同个人家庭利害关系重大。他认为:一个人有无知识,决定了他社会地位的高下。一个人如果掌握了知识,例如通晓《论语》《孝经》等儒家经术,虽百世小人,也可为人师。相反,如不读书,即使拥有千载冠冕的荣耀,终将堕落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小人”。他从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告诉子弟: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士大夫子弟想要保持原有的社会地位,只有重视教育,他说梁朝全盛时一些贵族子弟不学无术,依靠父兄荫庇得逞于一时,结果动乱一来,一个个如丧家犬:“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所以他的结论是:“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颜氏家训·勉学》)

为了说明这一点,他还进一步提出:知识是一种谋生手段。无论在治世或乱世,一个人要在社会立足,必须有一两样本事:“‘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他认为一个人如明通六经之旨义,涉猎百家之群书,纵然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至少可以作为一门技艺,得以自资养生。社会常变动,一切产业权势皆不可靠,惟有自己储备足够的知识才能左右逢源。这些都是颜之推的经验之谈,因为他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做了四个朝代的官而未堕落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小人”,或委填沟壑,靠的就是他“一肚子的学问”。

《颜氏家训》里的一些思想并不十分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有些训诫子孙的方法显得很“实惠”,有些内容还涉及佛道,甚至迷信因果报应的东西,尤其将读书知识说成是“君子”之行,而将体力劳动贬为“小人”之事,在今天看起来,尤其不合时宜。但总体看,此书目的在“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其大部分内容符合封建时代士大夫家庭教育子女的需要,因此,此书得以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人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评价此书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而清人王钺更是在《读书丛残》中称赞此书“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www.xing528.com)

那么,《颜氏家训》究竟对他家族起了什么作用呢?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但颜氏家族确实继承了颜之推的“门风”,以读书为业,终于出了一些惊天动地的人物。据当代文史专家缪钺先生所著《颜之推年谱》我们可以知道:颜之推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思鲁,次子曰愍楚,三子为游秦。思鲁仕隋为东宫学士,唐初时为秦王府记室参军,曾编订其父文集并作序录,使颜之推之著作得以流传;愍楚仕隋为通事舍人,愍楚曾著《证俗音略》一书;游秦在隋时典校秘阁,唐高宗武德年间,为廉州刺史,迁鄂州刺史,撰《汉书决疑》十二卷,为学者所称道。可以说三个儿子都通过读书而出仕,符合颜氏“千载不为小人”的遗训。

而所谓“惊天动地的人物”则是指颜之推的孙子和他的两个五世孙。颜思鲁的长子颜师古是唐代初年著名学者。唐高祖李渊入关,师古被授朝散大夫,累官至中书舍人,专门为皇帝起草诏敕。唐太宗即位时,官中书侍郎。师古曾奉命与当时另外一名经学家孔颖达考订“五经”文字,撰《五经定本》,诸儒都叹服,于是颁行全国,成为当时学生的标准读本。颜师古博览群书,尤精于训诂,他的学识是当时人所公认的,他作的《汉书注》也成为当时读书人通行的本子。唐代凡要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都要读颜师古的书。另外他还有《急就章注》《匡谬正俗》等,一生著文集五十卷,成为唐初有名的硕儒。

颜之推的“五世孙”是指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两人。缪钺先生说:“杲卿、真卿均以行义学术称于当时”。他们兄弟两人皆是“安史之乱”时抗击叛军的名臣名将,而且都被害。其中颜真卿进士出身,为人忠勇刚烈而且清廉,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史称“颜鲁公”。当然颜真卿为天下人熟悉的更在于他的书法,他是继王羲之以后又一书法巨匠,正楷和行书都为世所重,直至今天,无数中国人都在学“颜体”,他是中国历史上“人品书品俱佳”的一个典型。

我们不知道“家训”“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究竟有多大作用,但从近代一些风云人物如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俞樾、翁同龢、梁启超的后裔们的成就看起来,有良好诗书传统的家族,确实比普通人要更有成才的希望。由这一点看起来《颜氏家训》为后人重视,实在是很有道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