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人读书生活:班门的博学多才之家

中国古人读书生活:班门的博学多才之家

时间:2024-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论文学、史学事业之盛,互相影响之大,恐怕“班门”决不在他们之下,尤其在史学方面,恐怕只有司马谈父子可与之相比,班门还有一位女子,即班固的妹妹班昭也参与了写史书,这一点却是其他几家所没有的。汉明帝同时还批准班固撰写汉史。由这一点而言,班固一门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之家。

中国古人读书生活:班门的博学多才之家

这里的“班门”不是“班门弄斧”的“班门”,而是指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一门人。在中国历史上父子皆为文史学家或诗人的不少见。班家之前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有刘向、刘歆父子;在班家之后有“三曹”“三苏”等等。但论文学、史学事业之盛,互相影响之大,恐怕“班门”决不在他们之下,尤其在史学方面,恐怕只有司马谈父子可与之相比,班门还有一位女子,即班固的妹妹班昭也参与了写史书,这一点却是其他几家所没有的。

班固的父亲班彪是东汉的名士,他主要活动在王莽篡位到东汉之际,由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避难到天水一带,后又投奔当时很有势力的窦融。自从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有许多人续撰其书,班彪自视甚高而且喜爱写作,那些续作他都看不上眼,于是自己潜心于史籍之间,并采集遗闻轶事,写作了“后传”数十篇。大概正是这一点成为班固后来有志作史书的原因之一。

班固有了这样一位父亲,学习的条件当然好多了,他九岁时便能诵诗作文,由于天资聪颖,记忆力强,所以知识极为广博,百家九流之言无所不究。加上为人性情宽和,很为当时人所敬慕。像所有聪明的读书人一样,班固很善于读书,对那种见小不见大,只会抱残守缺跟在老师后面,循规蹈矩遵循传统办法的腐儒很瞧不上眼。所以史书上称他“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懂得书本中的“大义”,不拘泥于“家法”“师法”,才使班固成为一个鸿儒,但他从不以此自傲自大。

汉明帝永平初年时,东平王刘苍辅政,班固这时正在刘苍的幕府。不久班彪去世了,班固回乡里奔父丧。班彪所撰的史书还不完备,班固觉得自己有责任继承父亲的遗志,补充父亲所撰史书中的不足。谁知此事被别人知道了,有人上书朝廷,告发班固,说他是私改国史。这是违反法律的事,于是班固被关进了监狱,家里藏书及手稿也一起被抄没。

班固入狱的消息,惊动了他的弟弟班超,班超怕自己的哥哥在狱中不能辩白,亲自跑到朝廷上书,向皇帝仔细解释班固为何要著史书的目的,以及表示忠于朝廷的决心,班固所在扶风郡的官长也把班固写的书上交给朝廷,班固这才得以幸免。汉明帝是一位识才爱才的君主,他觉得班固是个人才,相信他一定能写好史书,就任命班固为兰台令史。前面已经说过兰台是汉代宫中的藏书室,兰台令史是专门掌管文史图籍的史官。担任了这一职务,对班固来说就可以天天泡在书籍里了。汉明帝同时还批准班固撰写汉史。由自己在家私撰变为受命作史,由依靠家里藏书到充分利用国家藏书,真是一个莫大的变化,班固因祸而得福,从此以后,班固殚精竭虑二十余年,埋头撰写《汉书》。

班固写成《汉书》当然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然而他后来的结局并不好。汉章帝即位后,班固仍然得到宠幸,因为这位皇帝喜好辞赋,班固又善于作辞赋。所以班固常常随同皇帝一同外出巡游、狩猎,并参与议论朝政,但是,封建统治者需要的是附庸风雅的文人,并没有真正把读书人看作是自己的谋臣。班固虽然表面上得到了汉章帝的宠信,实际上皇帝从来也没把他当一回事,而文人此时也往往会误认为皇帝真的很喜欢自己,班固也不能免俗。待到发现真相时,只能发发牢骚。班固发现,自己跟了皇帝那么多年,汉章帝从来没有提拔过自己,职位仍然很低,心中不免滋长不满情绪。想到历史上的苏秦、张仪等人的遭遇,前人东方朔扬雄等人的经历,以及他们的自述,感慨无穷,于是他写下了《宾戏》,以此来自我宽慰。后来,朝廷里有权有势的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班固担任护军,参与议事。也算是弃文就武、像他弟弟班超一样投笔从戎。谁知在朝廷内部斗争中窦宪失败自杀了,班固也受牵连被免官。这时班固已五十八岁。灾祸还未结束,人在倒霉时,坏事会接踵而至。班固被免官后又为人所告发,这个人便是洛阳令种兢。原来班固有个家奴喝醉时曾经辱骂过种兢,种怀恨在心,因为当时班固正得到皇帝宠幸,暂时不便吱声,如今班固因受窦宪牵连而免官,种兢觉得时机到了,班固因此再一次被捕入狱。这一次进监狱没有第一次幸运了,他最终死于狱中,终年才六十一岁整。一代名儒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于官吏之手。(www.xing528.com)

班固死了以后,人们发现《汉书》虽然已撰成,但还有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完成,这时已是汉和帝时候了。和帝就寻找合适的人选来完成这个任务,找来找去,找到了班固的妹妹班昭。朝中那么多的文人,挂博士衔头的也不少,何以单单挑选一位女子?原来自古至今都一样,挂羊头卖狗肉的多,能拿出真家伙的少,东汉多的是一班“白发死章句”的腐儒,谈起“家法”“师法”来摇头晃脑煞有介事,真要有点创新精神来撰写史书,就不能胜任了。班昭从小聪明能干,受家庭熏染,雅好读书,史书上称她“博学有高才”,用现代陈寅恪先生的观点来看,班昭是属于出自有读书治学“门风”家庭的奇女子。汉和帝知道班昭博读诗书又善写辞赋,就将她召入宫中,给他的那些皇后、嫔妃们讲学。有时候各地有奇妙的宝物贡献上来,就叫班昭作赋颂。因为班昭有渊博的学问,皇帝命令后妃们称她为“大家(gū)”。班昭因嫁给曹世叔,所以历史上也称班昭为“曹大家”。

班昭根据皇帝命令,来到朝廷的又一个藏书的地方——东观阁,续写《汉书》,后来在同郡人马续的协助下,终于完成了《汉书》。

据《后汉书》和《史通》等书记载,《汉书》刚出来时,许多人读不懂,班固同郡的马融以及十余人来向班昭学习,马融就是协助班昭续写汉书的马续的弟弟,他后来成为著名的大学者。除了续写《汉书》,班昭还写过《东征赋》《女诫》等书,她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才女。

《汉书》是继《史记》以后,中国史学史上又一部力作,有意思的是它同样也是父子两代人的产物,《汉书》还包括了一位女子的心血以及朋友的帮助。班家因为有了《汉书》而出名。其实,更值得后人称道的是,他们一门人,从班彪开始,便是好读史书的典型,而且读书的面很宽,决不将自己囿于某一家某一派的圈子内。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一户人家成为大富大贵是较容易的,要培养起良好的门风,养成读书著书的传统是极不容易的,正如西谚所谓“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虽然一代便可出个暴发户。由这一点而言,班固一门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之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