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13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2013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时间:2024-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2013年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浙江是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较早、较快、较好的省份之一。为全面反映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状况,本研究报告以基于政府统计数据的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基于问卷调查和重点监测数据的小微企业作为评价分析的对象。

2013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第四章 2013年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指数

浙江是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较早、较快、较好的省份之一。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浙商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长期以来,小微企业为打造浙江的各类专业市场、发展浙江的块状经济及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地方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浙江小微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加强小微企业的运行管理,引导科学决策,有效防范风险,推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政府、企业和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基于浙江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利用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数据及浙江省小微企业培育与监测平台采集的原始数据,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企业指数研究课题组受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的委托编制了首部《浙江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旨在通过针对浙江区域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研究,具体剖析浙江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况,客观认识当前浙江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建立区域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此为促进浙江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第一节 浙江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编制流程及评价方法

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编制流程主要包括确定评价对象、构建指标体系、数据收集及预处理、指数计算与结果讨论等四个步骤。浙江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评价体系如图4-1所示。

一、确定评价对象

小微企业从广义上讲,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11 年7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等四部门印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见表4-1)规定,小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20人至300人,或营业收入300万至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微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少于20人,或营业收入少于300万元的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纳入小微企业标准执行范围。

为全面反映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状况,本研究报告以基于政府统计数据的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基于问卷调查和重点监测数据的小微企业作为评价分析的对象。根据表4-1所示相关标准规定,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评价对象是浙江省各级政府统计年鉴中界定为从业人员20人至300人,且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

图4-1 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表4-1 我国大型、中型、小型及微型企业划型标准

续 表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二、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计算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主要依据浙江11地市(以下简称“11市”)历年来的统计年鉴数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和重点监测企业的原始数据主要从浙江省小微企业培育与监测平台调查数据获得。关于数据的预处理,主要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由于所收集的数据量大、种类繁多且时间跨度长,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消除季节性因素以及剔除非常规数据处理等。

三、构建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在指标选取过程中,遵循经济重要性、统计充分性、指标协调性与灵敏性以及数列平滑性等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性质,指标选取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对宏观层面的评价对象,对评价指标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重视指标获取数列的平滑性;对于微观层面的评价对象,只对小微企业作短期评价,通过小微企业运行状态的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用电量、负债合计、财务费用、利税金额及净收益等重要指标来反映。

按前述第一步骤确定了三类评价对象之后,运用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法分别计算出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和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等三个分类指数,然后运用合成指数法构建了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总体框架参见图4-1。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确定指标权重时,选择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实现。首先,将原有指标标准化;其次,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矩阵、矩阵特征根以及特征向量;最后,将特征根从大到小排列,分别计算出其对应的主成分,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求出先行指标(流动资产、资本、利息、存货等)、一致指标(总资产、产值、企业数量、利税、费用、用电量等)和滞后指标(所有者权益、从业员人数、固定资产、负债、应收账款等)的权重,再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组大类指标的权重。关于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参考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关于企业发展指数指标权重的确定原则。最后,运用AHP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三个分类指数的权重,合成计算出计算小微企业发展指数。

五、浙江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评价研究的意义

小微企业是浙江民营经济的主体,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活力所在。近年来,尽管有不少关于浙江小微企业的专题研究,但涉及的多是融资、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困难和对策,对反映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的动态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研究较少。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研究首次通过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数据及浙江省小微企业培育与监测平台等采集的动态数据的分析,具体剖析浙江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况,浙江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建立区域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促进浙江区域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同时,浙江作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较早、较快、较好的代表性省份,在催生和践行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方面积累了很多先试先行的经验,对于全国而言,浙江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小微企业发展指数采用纯正数形式表示,取值范围在0至200之间,发展指数的预警评价以100为临界值。100上方为发展景气区间,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趋于改善,处于景气状态;100下方为发展不景气区间,表明企业状况趋于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100上下方又根据指数值的高低可分别细分“微景气/微弱不景气”发展区间、“较景气/较不景气”发展区间和“较强景气/严重不景气”发展区间等。据此,可根据小微企业的动态发展指数波动状况为政府和企业及时提供决策参考。

第二节 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测评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计算基于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整理的小微企业统计数据。根据经济的重要性和系统数据收集的可行性,选取了反映小微企业内部资源、股东状况、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效益和企业规模等五个方面的指标:

1.反映工业小微企业自身内部资源的指标:(1)总资产。反映企业综合实力。(2)流动资产。体现企业短期变现能力,确保企业资金链。(3)固定资产。反映企业设备投资及其他固定资产的投资。

2.反映工业小微企业股东状况的指标:(1)所有者权益。反映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股东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2)实收资本。反映了工业小微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实收资本是企业永久性的资金来源、资产投入的资本。

3.反映工业小微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1)税金。包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主要体现企业支付的生产成本,影响企业收入和利润;(2)负债。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反映企业运行的风险或发展的条件和机遇。(3)利息支出。作为财务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企业负债成本。

4.反映工业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指标:(1)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活动产生的基本收入,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2)利润。直接反映企业生产能力的发挥和市场实现情况,也显示了企业下期生产能力和投资能力。

5.反映工业小微企业规模状况的指标:(1)总产值。体现企业创造社会财富,直接反映出区域小微企业的发展程度。(2)企业数量。直接反映了小微企业在一个区域的聚集程度。(3)从业人员数。反映企业吸纳社会劳动力的贡献率和企业繁荣程度。

二、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计算基于浙江统计年鉴数据。课题组在指标信息齐全和不含异常数据两个原则下,收集浙江11个地市规模以上小型和微型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时间跨度为2008~2012年。

由于基于统计年鉴所获得的数据较为庞大,不同指标的数据在数量级上的级差较大,为了保证后续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顺利进行,对所收集的年度数据分别进行预处理,包括无量纲化、消除季节性因素以及剔除非常规数据等。一方面,尽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缺失年份或地区数据的存在;另一方面,考虑到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差异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关注孤立数据和极端数据的影响。

三、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为了确定指标体系,首先对指标进行分类。在计算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时主要采用时差相关系数法,首先确定一个能敏感反映工业小微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作为基准指标。最能反映工业小微企业经济状况的指标确定为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同时采用总产值作为基准指标,并考察了全国工业小微企业总产值与GDP、第二产业产值和工业总产值之间的相关性,具体实证结果如表4-2所示。

表4-2 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基准指标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各年度数据整理计算。
注:①相关分析时间为2001~2011年。②**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

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小微企业总产值基本和整个经济循环波动保持一致,这种相关性很好地反映了工业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因此,综合考虑重要性、适时性和与发展景气波动的对应性,这里选取工业小微企业总产值作为基准指标。

根据时差相关系数分析法计算出了各指标与总产值的时差相关系数和先行、滞后、一致的期数指标,结果如表4-3所示。

表4-3 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标类型时差分析结果

注:表中期数栏中Lag表示滞后指标,Lead表示先行指标,0表示一致指标。

另外,课题组还使用K-L信息量法、文献综述法、马场法、聚类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并咨询了专家意见,综合考察了各类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的选取方法,确定了浙江省工业小微企业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求出先行指标组、一致指标组和滞后指标组小类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数据,具体计算出了各分类项目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采用专家咨询法首次确定了先行指标组、一致指标组和滞后指标组大类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4-4所示。

表4-4 工业小微企业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

四、计算结果与排名

首先,运用权重法分别计算获得浙江11市2008~2012年工业小微企业的先行、一致与滞后指数以及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见表4-5)。其次,运用最小二乘法基于前五年的历史数据预测得到2013年浙江省11市工业小微企业指数及排名(见图4-2)。

图4-2 2013年浙江省11市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及排名

表4-5 浙江省11市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

说明:基于浙江省统计年鉴各年度数据计算而得。2013年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预测值。

五、11市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特点分析

如图4-2所示,2013年浙江省11地市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有如下特点。

1.发展梯队高低层次分明。全省呈现出三个发展梯队,第一梯队为宁波杭州2市;第二梯队包括温州嘉兴绍兴、台州、金华和湖州6市;第三梯队包括丽水、衢州和舟山3市。从发展指数数量级来看,呈现出总体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状结构特征,表明浙江多数地市工业小微企业的发展指数接近居中水准,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2.发展梯队之间差异较大。第一梯队平均指数超过170,远远超过第二梯队(平均77)和第三梯队(平均16)的指数水平,其中发展指数最高的宁波市和最低的舟山市之间相差17倍以上,表明浙江区域内的工业小微企业发展很不平衡。

第一梯队中,宁波和杭州市的成长型小微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工业经济实力总体较强。其中作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市,工业发展基础良好,经济外向度较高,引进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较强,现代制造业在浙江省内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电子电商行业,显示出了强大的现代制造的综合实力。第二梯队中,温州的实体经济虽然近年来出现较大衰退,但发挥资本集约型经济的效率优势,工业小微企业的发展指数仍保持了较高水准;绍兴、台州等大部分市的小微企业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资金缺乏、成本攀升的压力,发展指数相对偏低。第三梯队中,衢州以化工、钢材、水泥等传统工业或原材料产业为主,容易受市场供需波动的影响;丽水长期发展生态产业,舟山近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目前效果尚未充分显现。这三个地市工业小微企业较前两梯队发展不足,但在政策引导下,也有一定的成长趋势。

总体来看,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区间分布不平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小微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地市在促进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共同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发展趋势来看,浙江工业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六、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分析

基于浙江11市2008~2013年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平均计算,得到相应年份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评价值。如图4-3所示,近五年来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呈M形上下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总体保持在年平均78.5左右的“微弱不景气”发展区间。

按时序具体分析指数波动的过程和趋势可以发现,2008~2010年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反映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实施效果,保持了缓慢上升的态势;但2011年受欧债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浙江不少工业小微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工业发展指数出现下滑。2012年在温州金改、企业减负的背景下,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工业发展指数有所回升,但2013年转型升级进入攻坚阶段,工业发展指数再度下滑。

图4-3 2008~2013年浙江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近年来浙江工业经济的下行趋势与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相吻合。目前在振兴区域实体经济方面,对于浙江工业小微企业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企业经营信心的逐渐恢复,2014年浙江工业发展指数有望触底回升。

第三节 2013年浙江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测评

一、11市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

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反映小微企业家对当前微观经营状况判断结果和预期宏观经济环境的信心,由企业综合生产经营发展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加权计算获得,是对基于统计年鉴的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补充。其中,企业家信心指数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看法和信心,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指数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景气状况。

测评数据来源于对浙江11市重点监测企业实施的监测调查问卷资料和数据,时间跨度为2008~2012年。由于企业经营信心指数调查是按季度实施的,所以本报告采用四个季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年度的企业经营信心指数。

基于监测调查数据计算得到的2013年浙江11市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的测评结果及排名情况如表4-6和图4-4所示。

表4-6 2013年浙江11市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排名

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浙江省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为122.03,在景气发展区间之内。分11市看,台州市最高,其指数为137。2013年上半年台州市经济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服务业发展形势良好,消费市场稳步增长,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有明显恢复趋势。

其次是金华指数值为133.56。2013年1~9月在金华市2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9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位,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房地产投资、金融存贷款余额、金融贷款余额等5项指标增速全省居首,因此企业经营信心指数上升较快。第三是湖州市,指数值为126.26。2013年上半年小微工业企业盈利增长,综合经营状况总体稳步提升,企业家信心逐步加强,经营信心指数排名第三位。杭州、绍兴、嘉兴和衢州市的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均在120以上,排名中上靠前的位置。

图4-4 2013年浙江11市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

11市中,宁波市受外贸出口不振等影响,企业经营信心指数较低;舟山市的支柱产业为造船业,但受船市低迷影响,经营信心指数相对较低;温州市由于受前两年资金链断裂和民间借贷市场萎缩的影响,小微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在浙江11市中为最低,反映了民间借贷市场萎缩、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战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压力和挑战加大。

二、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走势分析

近五年来浙江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平均超过120,大体在景气发展区间之内。但以2010年为分水岭,呈现倒V字形的波动趋势,总体波动较大,近年降中有升,这也直观地反映了浙江经济发展波动的趋势。

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低迷,内需不足,浙江小微企业经营信心不振。在随后的一年里,在中央政府4万亿的投资刺激下,浙江省也推出了一批政府主导投资项目以强力拉动内需,由此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2010年大幅提升至136.02。但2011年以后因受欧债危机和资金链断裂等影响,浙江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又一路下滑,2012年跌至近五年来的最低谷115.96。进入2013年,随着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也出现企稳回升,国家和浙江省实施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效果开始逐渐显现,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回升到122.03。但由于当前全球市场前景不明朗,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战,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生存压力普遍较大,经营信心指数恢复缓慢。

图4-5 2008~2013年浙江省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

第四节 2013年浙江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测评

一、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

重点监测企业数据是来自浙江省2011~2012年小微企业培育与监测平台数据。为尽可能准确反映浙江小微企业的经营运行状况,参考第二节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从近20项监测项目中,最终选取了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务费用、用电量、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应收账款、负债合计、从业人员平均数11个监测指标为评价指标,同时确定以工业总产值为基准指标,然后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及其权重。由此计算出的2013年浙江11市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分类指数和合成发展指数如表4-7、图4-6所示。

表4-7 浙江省11市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

说明:基于浙江省2011~2012年小微企业生产运营监测平台数据计算而得。2013年发展指数为预测值。

如图4-6所示,2013年浙江省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各市之间差异不大。其中,绍兴市的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最高,为100.37;最低的是嘉兴市,为99.92。11市平均为100.05,总体都基本接近景气发展区间,呈现企稳回升趋势。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重点监测小微企业数据目前主要来源于各地市上报情况,在上报企业数量方面一定程度上与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的情况存在偏差;另外,上报的企业数据完整性有待提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相关指数测评的过程和结果,随着重点监测企业样本分布的合理化以及上报数据完整性的提高,指数的地市间差异会更明显。

图4-6 2013年浙江省11市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排名

二、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分析

图4-7显示,2011~2013年,浙江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呈V字形波动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受部分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发展指数有所下滑,但2013年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总体看来,近年来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变化不大,这与近年来浙江和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相吻合。

图4-7 2011~2013年浙江省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

第五节 2013年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测评

一、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计算结果

本节对上述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和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这3种分类指数进行加权计算,并基于最小二乘法进行预测,最终得到2013年浙江省及11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见表4-8)。计算公式为:

浙江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50%+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 30%+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20%

表4-8 2013年浙江省及11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排名

图4-8 2013年浙江省11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

如图4-8所示,2013年浙江11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总体具有差异大、发展层次分明的特点。

1.各市之间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总体差异很大,指数最高的宁波市(143.11)与指数最低的舟山市(58.49)相差近3倍。反映了经济总量及企业数量对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影响。其中宁波市的高发展指数更主要得益于其工业企业的贡献,而舟山市等在制造业方面的相对劣势,也从指数中有所体现。(www.xing528.com)

2.发展层次分明。大致分为四个方阵。第一方阵为宁波市和杭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值都在140以上的“较为景气”发展区间;第二方阵为温州、嘉兴和绍兴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值在100~110之间的“微景气”发展区间,其中,温州尽管企业家信心指数最低,但因成长型企业数量多,仍处于第二方阵领先地位;第三方阵为台州、金华和湖州市,发展指数值在80~100之间的“微弱不景气”发展区间;第四方阵为丽水、衢州和舟山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值在50~70之间的“较为不景气”发展区间。四个方阵的分布格局一方面源于各地市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不同,发展重点相异;另一方面,从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等方面来看,各地市差异较大,也最终影响到综合排名。

3.第一、二方阵内部的发展指数值相差不大。内部发展较为均衡,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都比较发达,在同一方阵内的产业发展模式也都有一定的相似度。第一、二方阵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总体良好。第三、四方阵内部差异悬殊,小微企业发展总体滞后。

二、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分析

为了能够更宏观、更系统地反映近年来浙江全省小微企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这里采取同样的计算方法,对浙江省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和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这3种分类指数再进行加权计算,并进行预测,最终得到2008~2013年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见表4-9与图4-9)。

计算结果显示,2008~2013年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与经营信心分类指数的走势类似,呈现倒V字形的波动趋势。其中2010年由于享受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系列救市政策的红利,发展指数突破临界点100,保持了强劲上升态势;但2011年受欧债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出现工业小微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现象,企业经营信心指数下滑,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出现了较大回落,2012年降低到近五年来的最低点94.39,低于2008年以来的平均值。

表4-9 2008~2013年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指数

续 表

注: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调查从2011年开始正式实施,之前无相关数据可供测评。

图4-9 2008~2013年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指数

2013年以来,在温州金改、企业减负的背景下,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企业经营信心指数有所提高;各地市加大投入发展实体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呈现稳增趋势,但增速明显放缓。这与近年来全国经济的下行趋势相吻合。目前,在振兴区域实体经济方面,对于浙江工业小微企业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六节 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区域分析和探讨

本节根据2013年浙江省11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计算结果,系统分析近年来各地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走势及特点。

一、11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分析

(一)杭州市

2013年杭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142.07,与宁波市接近,排名全省第二。2008~2013年杭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呈倒V字形波动,平均指数为142.27,也远远高出全省同期平均指数(96.32)。近两年经历了连续下滑之后开始呈现回升态势。总体上看,杭州市小微企业的发展指数处在“较为景气”区间。

杭州市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在此创业发展的小微企业达25万家以上。近六年来杭州市连续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登“国民休闲贡献城市”和“电子商务十大创新创业城市”榜首,这些都是对杭州小微企业成长环境最好的解读。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杭州市专门设立了总规模达10亿元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之国家和省地其他相关扶持政策的实施,在2010年发展指数达到最高点145.74。但2011年前后受欧债危机、国内宏观调控及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因素的影响,杭州市小微企业的进出口呈负增长,同时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许多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2012年发展指数降至141.23(见图4-10)。

图4-10 杭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进入2013年,杭州市大力开展“小升规”和“个转企”工程,多项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松绑减负,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作为“输血”小微企业的“杭州模式”,除小额担保贷款以外,还实施了面向海外留学人员和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海大基金”扶持项目,在资金和人才两方面形成了高效的投融资系统解决方案。2013年杭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有所回升。

(二)宁波市

宁波市2013年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143.11,排名浙江省第一。2008~2013年宁波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呈倒V字形波动,处于“较为景气”区间(见图4-11)。近年来宁波市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同比有所下滑,但平均指数(145.37)高出全省同期间平均指数(96.32)近50点,仍远远高于全省其他地区,显示出了宁波作为小微企业大市的综合发展优势。

图4-11 宁波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宁波市的民营企业达17万家,其中90%以上是小微企业。2008~2009年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宁波市的小微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致力于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外包及出口贸易,2010年的发展指数上升到151.87。但2011年前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加之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宁波市1万多家外向型小微企业的外贸出口减弱,企业经营信心降低,发展指数近年来呈现下滑趋势。

为了扭转小微企业发展下滑态势,近年来宁波市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创造“保姆式”发展环境。在帮扶措施方面创新思路,从鼓励、扶持、培育各类服务平台入手,让服务内容多样、市场化运作、服务面广的服务平台去帮扶小微企业,同时给予政策配套。2012年,宁波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等,通过减轻外贸企业负担、推进外贸工作试点、优化外贸服务保障等尽可能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根据这些相关政策意见和办法,宁波市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含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超出国家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以上部分的地方税收贡献,可部分或全部奖励给企业用于转型升级;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自创立之日起3年内免征、第4~5年减半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同时,安排1.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成长企业技改专项、“产业链技改”专项、工业设计产业化专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技改专项、“低产田改造”专项等重点技改专项补助;并从2012年起,设立市高成长企业培育专项资金,五年内每年动态择优选择一批科技型高成长企业,促使其尽快扩大产业规模;还安排了4000万科技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做精做强纺织业已成为宁波当地政府和众多小微企业的共识。随着这些方针政策的切实有效地实施,宁波小微企业的发展指数有望较快止跌回升。

(三)温州市

温州市2013年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101.51,排名全省11市第四位。2008~2013年温州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上下剧烈波动,平均指数为101.51,略高出全省同期平均指数(96.32),指数水准维持在“微景气”区间(见图4-12)。

图4-12 温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温州市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小微企业是温州经济发展之源。温州的小微企业量多面广,其中近半数没有自己的厂房,发展空间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温州市受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影响,2010年以后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大幅度下滑,2012年跌至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97.28。2012年中央决定支持温州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实施细则出台后基本稳定了温州的金融市场,2013年温州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有所回升,但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回复缓慢,发展指数仍处于较低水准。

为了切实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2013年温州市出台措施明确了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占各行全部贷款余额的占比指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温州分行不低于30%;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温州分行不低于40%;温州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温州分行不低于50%;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低于70%;村镇银行不低于85%。与此同时,辖区银行应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差异化不良贷款容忍度,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可放宽1~2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10月,温州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110家小微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授信贷款额度达9亿元。同时,2013年温州市成立了小微企业联合会,还成立了“温州市小微企业互助基金合作社”,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为小微企业搭建了抱团融资和携手发展的平台,增强了小微企业应对资金风险及经营困难的能力。

(四)嘉兴市

嘉兴市2013年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102.90,排名全省11市第三位。2008~2013年嘉兴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上下剧烈波动,平均指数为103.05,略高出全省同期平均指数(96.32),发展指数水准处在“微景气”区间(见图4-13)。

图4-13 嘉兴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分享各类救市扶持政策的红利,嘉兴市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逐步上升,2010年上升到最高值107.20;2011年受欧债危机及经济下行的影响,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有大幅下滑,跌至2008年以来的最低值100.96。

2012年,嘉兴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并从税费减免、财政奖励、金融支持、便捷准入等多方面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针对在技术、创新、节能、管理、品牌等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五星”小微企业开展培育工程。同时,为了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出资2亿元,成立嘉兴市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建立财政扶持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联动机制。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2012年嘉兴市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回升到103.31。

2013年,嘉兴市把“退低进高”作为提升经济发展内涵和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六种模式”的探索,深挖存量、限制增量、控制总量,有力推动一批低、小、散企业退出,促进一批高、精、尖项目引入,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了将小微企业做大做强,近年来嘉兴市利用市企业经营管理学院、企业家创业创新论坛等服务平台,强化企业经营者培训,并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评定、诊断服务、培训等方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目前,嘉兴市已培育省市级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39家,建设中小企业创业中心42家。2013年嘉兴市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稍有回落,但总体发展趋于稳定。

(五)湖州市

2013年,湖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84.38,排名全省11市第八位。2008~2013年湖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也呈倒V字形波动,平均指数为88.37,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指数,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见图4-14)。

图4-14 湖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湖州市小微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是整个工业经济做大做强的重要“后备军”。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湖州市共有工业小微企业4.8万余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数的96%,提供全市60%以上的就业岗位。在2011年、2012年发展指数下滑趋势下,湖州市先后出台了《湖州市小微企业扶优发展十条》等多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扶持领域涉及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创业创新、转型升级、开拓市场、提升管理水平、融资服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业基地建设、引导鼓励乡镇发展小微企业等等各个方面。这些政策涉及财税政策引导、融资服务扶助、公共服务推进等领域。进一步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并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小微企业;通过融资服务扶助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小微企业专项信用贷款机制,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尤其要向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培育对象和新上规模企业倾斜;培育一批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及若干个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示范基地,鼓励引导支持新兴产业型、科技型、高技术服务型小微企业,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2013年8月,湖州市提出了新的扶持政策,明确提出设立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于新办科技型小微企业,其设备投资额超过200万元且正常生产一年后,可获设备投资额4%的补助;对于小微企业上规升级,政策明确首次上规的工业小微企业实缴税金超过50万元的,其新增税金前三年分别按100%、50%、30%给予返还。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促使2013年湖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有所提升,达到84.38,表明湖州市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六)绍兴市

2013年绍兴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100.14,排名全省11市第五位。如图4-15所示,2008~2013年绍兴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大致呈W字形波动,平均指数为100.84,略高出全省同期平均指数(96.32),处于“微景气”区间。

图4-15 绍兴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绍兴市在2008~2010年期间为努力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力发展区域产业,扎实推进民生工程,企业经营信心指数有较快提升,2010年,其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上升至104.14。但2010年以后,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受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影响,2011年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大幅下滑,2012年其发展指数跌至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97.36)。面对小微企业发展景气的下行后退,2012年末开始,绍兴也发展起了滨海经济,建立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通过实施大招商、推进大投入、建设大项目,使其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在2013年回升到了100以上。

进入2013年,绍兴市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实现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一方面,全市积极加大技改投入,加强科研开发;另一方面,关停并转300多家小微排污企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2013年1~8月,全市3054家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33.9亿元,同比增长5.6%。而458家抽样小微企业同期实现工业总产值171.4亿元,同比增长15.3%。

目前,全市小微工业企业产销基本平衡,但由于当前国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出口仍较低迷,小微企业总体恢复发展缓慢。

(七)金华市

2013年金华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93.26,排名全省11市第七位。2008~2013年,金华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也呈倒V字形波动,平均指数为92.82,略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指数(96.32),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见图4-16)。

图4-16 金华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金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商贸市场、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达到了30多万户,总数居浙江省第三,市场主体比重超过80%,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99%,是推动金华市赶超发展、加快浙中崛起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08~2010年,金华市小微企业在国家和地方的各种优惠持政策的有效扶持下,发展指数逐年提升,2010年达到96.55。但2011年、2012年受国际市场低迷、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因素的影响,金华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下跌,2012年跌至91.55。面对发展指数的回落,金华市于2012 年8月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再创新优势的通知》,在创业基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融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特别在融资方面,银行部门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适度下调了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保证金比例,为贷款企业提供大幅度的利率优惠。此外,“阿里金融”为金华市1000多家小微企业发放了2亿元信用贷款,还加大了对金华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些措施使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在发展环境改善方面,2012年金华建立了金义都市新区,各大名企落户金华,被授予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婺商回归以及“双千亿投资系统工程”的启动增强了金华市小微企业的经营信心。

2013年金华市推出了小微企业规范升级扶持政策,对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系列政策扶持。2013年1~9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尽管出口形势尚未好转,融资难度还有所增加,但市场订单及产量趋好,企业生产效益稳中有升,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企业家信心有所增强。总体看来,2013年金华全市小微工业企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发展指数略有提升。

(八)衢州市

2013年衢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65.69,排名全省11市第十位。2008~2013年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总体呈倒V字形波动,平均指数为66.86,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指数近30点,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纵观近五年的发展状况,其2010年的发展指数最高(70.50),2013年止跌回升(见图4-17)。

图4-17 衢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末,衢州市共有小微企业87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95%,其中小型和微型企业分别为3400多家和5300多家,分别占全部企业数的37%和58%。全市小微企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为二产中的工业企业和三产企业,占比分别高达50%和44%。2010年以来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与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小微企业发展难。在国内市场上,小微企业涉及的大部分生产经营领域相继出现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在国际市场上,可供小微企业进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现出口过剩现象,加上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进一步扩张受到很大限制。

2.金融环境的变化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偏爱大中型企业,忽视小微企业;在稳中趋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

3.劳动力供求变化和小微企业招工难。中西部许多劳务输出大省放缓了劳动力的输出,甚至有部分原先在东部打工的人也回流其家乡打工经商,“民工荒”的出现已成常态,招工难已成一大难题。

4.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小微企业盈利难。近年来,劳动力、资金、原材料、运输等生产要素价格均大幅上涨,而小微企业不敢随成本上升而相应提升产品价格,这就使得小微企业盈利越来越难。

5.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包括“低、小、散”导致竞争劣势;过度竞争导致效益低下;缺乏诚信导致难获信贷支持;缺乏人才导致管理和创新能力低下;等等。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2012年5月衢州市就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该政策意见分优化创业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和加强组织领导等三个主要方面共计18条政策举措。除适当放宽小微企业注资、出资时限及准入条件等措施外,在加大财政支持和税费优惠力度、加大融资担保服务、组建市级国有控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和融资性担保风险补偿资金、鼓励小微企业上台阶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政策意见。2013年7月下发《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分别从新创办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小微企业创业服务补助、融资性担保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初创型小微企业发展资金补助、小微企业上台阶奖励、小微企业质量管理、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奖励、微型企业创业培训资金补助、技术市场发展和科技资源平台建设项目资金补助、商贸连锁经营、餐饮名店和星级美容美发企业奖励等10多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衢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水准目前较低,但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衢州市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水平有望得到较大提升。

(九)舟山市

2013年舟山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58.49,排名全省11市最后一位。舟山市2008~2013年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大致呈“几”字形波动,平均指数为61.65,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指数约35点。纵观近五年的发展状况,其2009年、2010年的发展指数较高,在65.5左右,2012年跌至五年来最低点(56.74),2013年止跌回升至58.49,总体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见图4-18)。

截至2012年末,舟山市有小微企业约2500家,绝大多数为从事船舶修造业、海运、旅游业及水产渔业等周期性行业的小型微型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例如,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螺杆企业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有1/3;还有大量小微企业依靠大型船厂做一些配套,大企业订单少了,逐渐就反映到下游配套的小微企业。2011年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资金困难的影响,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大幅下滑。其中突出的问题体现在生存难、盈利难和转型难。

2011年10月至11月,舟山农信系统组织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活动,旨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增加小微企业信贷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入。2012年10月,舟山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舟山市本级(含定海、普陀)小微企业出口“全风险覆盖”政府联保模式的通知》,委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舟山市本级126家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优惠、便利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帮助开拓国际市场,所有保费由政府买单,以此控制小微企业发展风险,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据统计,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舟山市的试行联保政策一年,首批53家参保企业出口金额共计6233.096万美元,平均每家企业出口额在117.6万美元。由此拉动了舟山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上升。

图4-18 舟山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十)台州市

2013年台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95.22,排名全省11市第六位。2008~2013年台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呈N字形波动,平均指数为93.60,略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指数(96.32),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见图4-19)。

台州市作为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其民营企业占了该市企业总数的99%,其中,中小微企业更是达到10万家之多。与其他地区一样,2008~2012年期间台州市小微企业享受一系列救市政策的红利,政府扶持大量的传统制造业在艰难困境中求发展,2010年发展指数上升至98.54。2011年后受国际市场低迷、国内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开始下滑,2012年发展指数回落至2008年的水准,为90.79,出现小微企业不堪资金和经营成本的重压而被迫关停的现象。

2012年以来,台州市将沿海产业带作为转型升级主平台,积极推进产业、基础工程、城建、民生“四个十大”项目,振兴实体经济。首先,推进企业减负,对小微企业货港费实施减免,截至2013年10月底,共减免了货港费1400余万元,惠及200多家小微企业。其次,发展金融服务业。经过努力,台州现有3家城市商业银行、9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5家村镇银行、33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达64家。其中由城乡信用社改制而来的三家民营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台州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形成了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主的经营特色。截至2013年5月末,这三家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72.5%,分别高于全国及浙江省平均水平45.8个和35.1个百分点,户均贷款不超过50万元。第三,政府统一出资为企业参保。地方政府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及金融服务,大大提振了小微企业开拓市场的信心,使大批小微企业能在政府和信保的扶持和培育下,降低出口收汇风险,提升出口竞争力,从而推动小微企业逐步做大做强。2013年台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回升到95.22,但仍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

图4-19 台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十一)丽水市

2013年,丽水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65.87,排名全省11市第九位。2008~2013年,丽水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呈横S字形波动,平均指数为66.94,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指数近30点,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从近五年的发展状况来看,2009年的指数最低(63.42),2010年的发展指数最高(69.32),呈缓慢递减趋势(见图4-20)。

丽水市小微企业基数大,发展潜力大,全市有小微企业4400多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7%。丽水市的生态产业发达,其工业小微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少,缺乏竞争优势。为了扭转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一路下滑的现状,丽水市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2013年7月,印发《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小微企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支持初创型小微企业发展;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企业转贷应急基金向小微企业支持达到60%以上;安排不低于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18%的份额专门面向市内小微企业采购;落实小微企业参展摊位费补助及补贴;实行行政规费减免政策;加快小微企业标准厂房建设;实施五年培育万家小微企业上规模计划;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探索建立丽水市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引导和推动各大银行机构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开展小微企业免费信用评级;努力营造优质创业环境,优化服务环境。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丽水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有望得到较大提升。

图4-20 丽水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走势

二、浙江省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探讨

(一)浙江省指数整体分布特点

浙江省各市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差异明显,层次分明。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阵。第一方阵包括宁波和杭州两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值在140以上的“较为景气”区间;第二方阵包括温州、嘉兴和绍兴三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值在100至110之间,处于“微景气”区间;第三方阵包括台州、金华和湖州三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值在80至100之间,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第四方阵包括丽水、衢州和舟山三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值在50~70之间的“较为不景气”发展区间。第一、二方阵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值接近,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都比较发达,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较好。第三、四方阵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值差异明显,小微企业发展总体相对滞后。

第一方阵的杭州和宁波两市分别为浙江省第一和第二大城市,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宁波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中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港口城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北仑港作为中国著名大型深水良港,也是中国最大的矿港和大型的石化港口,为宁波对外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这些原因,宁波小微企业多从事现代制造业,属于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较多,相比传统加工产业更具竞争力。而杭州是浙江省会城市,从现代制造业到现代流通、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产业门类较为齐全,是小微企业创业成长的理想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其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浙江省小微企业的发展水平。

第二方阵中的温州小微企业以家庭作坊式的个私企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和资金密集型的高能耗企业为主。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影响。之后虽有政府扶持,加之各方努力,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但企业经营信心指数恢复缓慢,特别是实体经济尚未复苏到2008年以前的发展水平,当前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处于“微景气”区间。

第三方阵中的台州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为主,在金融危机到来时也受到严重影响。当前发展指数尚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

第四方阵的几个地区虽然发展指数排名靠后,但是企业数量基数小、重视生态产业和海洋产业等都意味着这些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事实上,与金华相似,丽水和衢州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也具有很多优势,如何科学、合理发挥出这些优势,是今后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二)发展同比增长,趋于平稳

从11市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浙江省除宁波、嘉兴、丽水外,大部分地区在2013年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2013年,全球经济温和反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浙江小微企业发展也有明显回暖现象。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转变,这种转变来自社会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的出口红利逐步下降,以工业化所带动的投资增速上升空间缩小,传统经济增长动力面临衰退的困境。经济粗放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多受到资源供给紧张、劳动力生产率下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等诸多因素限制,经济潜在增速开始下降。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逐季减速的态势,经济企稳回升的时间窗口明显拖后,我国经济增长延续减速趋势,逐步实现软着陆,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实现经济企稳和温和复苏。2013年,政策推动的经济动能依然发挥作用,同时经济自主增长动能进一步得到修复,经济温和复苏可期。

就浙江省而言,小微企业发展基本呈现出增长放缓、趋于平稳的态势。以省会城市杭州为例,近两年的发展指数变化不明显,浮动小,可以预见未来指数的走势将趋向平稳。

(三)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经济

当前,浙江省小微企业行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行业格局基本形成并稳定增长;二是传统行业依然是浙江经济的支柱行业;三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未来浙江省小微企业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展开。

对浙江来说,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尤其要重视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问题。目前,浙江多数产业集群并不是建立在创新的竞争优势上的,更多的是来自于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在促进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导向,并关停高污染企业。浙江省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在如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制革、医药等重污染行业,污染治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企业化运作,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政府要为中小微企业的污染集中治理创造条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集中治理是解决中小企业污染问题的正确途径。以宁波市为例,其发挥了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使其在现代制造业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浙江省多个地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力求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如舟山市,近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产业与生态环境联系较紧密,金融危机来临时,其资金链不易断裂,舟山市的资本市场相对稳定。再以丽水市为例,虽然其工业发展有限,但比较近五年的发展状况,着重发展生态经济,创造出显著的成效,其区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丽水市的发展具有较大潜力。总的来看,地域特色经济是浙江省各地小微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