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普知识:血栓性疾病及其防治法

科普知识:血栓性疾病及其防治法

时间:2024-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血栓性疾病在正常情况下,血液总是在血管内流动着的,只有血管壁受了损伤血液流出血管后,血液才会凝固形成血凝块。先天性血栓性疾病是由于凝血、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某个环节发生了特异性障碍,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不少的内科疾病都可继发血液呈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如肝脏疾病、心脏血管疾病等。在临床治疗上对防治血栓性疾病多采取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三种疗法。

科普知识:血栓性疾病及其防治法

血栓性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总是在血管内流动着的,只有血管壁受了损伤血液流出血管后,血液才会凝固形成血凝块。血液所以能够形成血凝块;是由于血浆和血小板发生了止血和凝血反应,最后形成了纤维蛋白的原故。实际上,即便在血管没有明显损伤情况下,心脏和血管内也经常有少量纤维蛋白在形成着。在血管内没有发生血凝块是因为:心血管壁的内皮平滑完整,血液流经管腔时很少遇到可引发凝血的因素;血浆中存在着各种抗凝血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肝素,它能阻止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也可使凝血酶失去活性,从而制止了纤维蛋白的形成,并且肝素还能够制止血小板粘着和聚集;血浆中还存在着使纤维蛋白溶解的特质,当有少量纤维蛋白形成时,纤维蛋白便会迅速溶解,使心血管中的血液得以保持流体状态等。但在异常情况下,血液可以在心脏和血管内形成血凝块,这种血凝块称之为血栓。而且,这种血栓在未完全液化的情况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从血管壁脱落下来,并随血流到达前方血管内,堵塞住部分或全部的血管腔,形成血栓栓塞。栓塞情况不尽相同,严重的可发生在全身的微血管内,造成散播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发生的基本原因是血液成分和功能的改变、血流状态的变化及血管壁受损等。血液成分和功能改变包括血小板、数量增加、粘性与凝集功能亢进和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降低;血流状态变化包括缓慢、停滞、形成旋涡;血管壁受损的因素有机械、感染、化学、免疫等。

血栓分为白色血栓、红色血栓和混合血栓三类。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常发生在血管壁受损伤和血流急速的部位,多见于动脉血栓、心脏血栓及静脉血栓的头部;红色血栓由纤维蛋白网、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常发生在血流缓慢或停滞的部分,见于静脉血栓;混合血栓则由头部的白色血栓、体部的白色血栓和红色血栓、尾部的红色血栓组成。

血管壁和血小板方面的因素在动脉血栓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而凝血与抗凝血方面的因素则在静脉血栓中起主要作用。血栓的形成随着某些条件,可以向不同方向演变。例如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酌抗血栓功能作用下,可被溶解,血栓在溶解过程中被结缔组织取代,导致血栓有机化,并使被堵塞的血管再通;若在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下,血栓能不断蔓延;由于外界压力、肌肉收缩或因插入导管等因素能使血栓脱落,造成血管堵塞而损害器官。动脉堵塞所引起的后果比静脉的严重,而静脉系统的血栓的发生率多于动脉系统的血栓。

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及后果取决于血栓的大小、堵塞的部位及受累器官或组织的种类。例如,冠状动脉血栓栓塞可致心绞痛、心肌梗塞;颈动脉或脑动脉血栓栓塞,常表现为偏瘫、意识障碍;肾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可能损害肾小体,出现肾功能损害及出现蛋白尿;肢体动脉血栓栓塞可引起肢端疼痛、缺血性坏死;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发生局部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发生淋巴性水肿等。

先天性血栓性疾病(或称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是由于凝血、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某个环节发生了特异性障碍,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以复发性静脉血栓为主,常首发于青少年时期。(www.xing528.com)

不少的内科疾病都可继发血液呈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如肝脏疾病、心脏血管疾病等。

血液高凝状态是体内止血与抗血栓机理平衡失调的一种病理状态,由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功能、血流状态等与血栓形成有关的因素发生紊乱而引起,是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和前兆。高凝状态大多继发于一些疾病的演变过程中,也可因止血、抗血栓功能中某一环节发生缺陷所致。

胰腺、胃、肺、结肠、胆囊、卵巢等器官恶性肿瘤患者中,在凝血、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等方面,容易出现紊乱而并发血栓;来自心脏瓣膜的血栓栓子,可导致血管闭锁不全以及心、脑、肾等器官梗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中,约有4%~14%的病人可发生多发性血栓,其中大部分为深静脉血栓,少数为肺血栓、脑血栓;高脂血症患者中血栓并发症也较高。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这种症的特点是,在微循环中发生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在临床治疗上对防治血栓性疾病多采取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三种疗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