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刑满释放与道德知识读本

刑满释放与道德知识读本

时间:2024-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体现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刑满释放与道德知识读本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一、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人类生活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的着眼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着眼点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同一历史进程。这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人类寻求自我解放的理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互为基础、互为前提。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包括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并把国内生产总值看成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唯一指标。事实证明,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解决经济社会的许多严重问题。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进步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发展观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即从增长理论到发展理论再到后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内容,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体现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二)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都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关系的总概括,既涉及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内部矛盾也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各种经济利益矛盾也凸显出来。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尊重、理解、爱护和关心人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才能摸清人民内部矛盾的症结,找到化解的办法。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

人是生产力在社会当中最活跃的力量。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最终受益者。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人越是得到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就越能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作为发展的立足点与出发点,让各阶层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局面。

三、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特别应当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当前解决我们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当前,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告别“GDP崇拜”,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提高节能降耗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民生、扩大就业,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www.xing528.com)

(二)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和谐

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时一地、一部分人的事情,需要集全党、全社会之力。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行真抓实干之举,充分发挥城乡自治组织、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公益慈善和基层服务性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在提供服务、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反映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

(三)坚持以人为本共享成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更应该由人民共享。“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是和谐社会的要义。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当前影响人们平等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各种消极因素,切实解决城乡贫困人口仍有相当数量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不同地区、行业和人群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等问题,努力建设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到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我们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通过扎实有效的辛勤工作,社会和谐的程度将不断提高,社会和谐也将最后实现。

四、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一个整体,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并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更谈不上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为什么发展。科学发展观和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在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和为什么发展中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认识发展问题和推动发展工作。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除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外,还包括人的发展。所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观从传统到科学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确切地说,就是再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又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事实证明,经济不发展,社会很难发展;经济、社会不发展,人很难发展。事实也证明,经济发展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并不等同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核心内容。离开人的发展的发展观,仍然属于传统发展观的范畴,而不是我们所要树立和落实的科学发展观。发展观不仅回答发展的内容、发展什么,而且要回答发展的目的、为什么发展。传统发展观之所以不科学,也在于它片面地把追求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把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当做目的,看不到发展不仅包括人的发展,而且是为了人的发展。离开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意义。发展是为了人,发展也依靠人。传统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区别,还表现在如何认识发展的手段及怎样发展等问题上。科学发展观重视发展的物质因素、物质条件,但与传统发展观不同,科学发展观认为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也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关键在人”。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手段,是实现人的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统一。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五、自觉地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内在要求。“各尽其能”讲的是发展的动力问题,“各得其所”讲的是发展的目的问题,其主体都是“全体人民”。我们要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紧紧围绕如何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如何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这样两个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方面,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要始终着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历来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做自己的理想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加快政治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加快文化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有益的精神食粮,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加快社会建设,促进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

要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权益。在想问题、订计划、作决策以及推进各项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要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服务,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要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反映和处理好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之间群众的利益关系,以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要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总之,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只有在工作实践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