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时间:2024-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传统美德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社会公益事业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

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第二节 社会公德

一、文明礼貌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几千年来,尽管社会形态更迭变化,但讲究文明礼貌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文明礼貌是人际交往中所持有的诚恳客气、谈吐文明、举止谦恭的待人态度。它是人们在待人接物方面必须遵守的礼节。讲文明,讲礼貌,就是要自觉遵守公共行为准则,用文明的语言和举止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是一个人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的和谐统一。文明礼貌也是人的第一素质,是做人的基础,要想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合格公民,良好的文明礼貌是不可缺少的。讲文明礼貌是保证社会生活和谐、有序进行的有效途径,是人们之间团结友爱的桥梁。讲究文明礼貌,在人际交往中就要做到:第一,仪态优美,举止文明。古人讲“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这是对仪态优美的形象概括。另外,与人接触要举止得体、文雅,自然大方,杜绝在大庭广众之下剔牙缝、掏耳朵、挖鼻孔、搔痒等有损形象的行为。第二,遵守礼仪,行为文明。生活中问路、乘车、购物、做客、称呼、交往等都有约定俗成的文明准则。如走路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上车要给行动不便的人让座,在戏院、影院、体育馆不应迟到,外出访友应当提前预约,在家待客要热情周到,逢年过节看望长辈应带礼物等等。第三,谈吐礼貌,语言文明。要习惯于运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一句真诚的道歉会化解他人心中的不快。与人交谈应诚恳、亲切,神情自若,举止大方,还要学会专心倾听,切忌高声说话、喋喋不休或者旁若无人。文明礼貌的内容虽然琐碎细小,但却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告别不文明的言行,努力做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就是把帮助别人当做快乐。它的内在精神是“爱人”、关心人。成人之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一直为人们所颂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因为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需要别人的支持、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也就是“助己”,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助人为乐就是要做到:第一,我为人人。每个公民应该从乘车让座、帮助残疾人等小事做起,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发现他人有错误、缺点,也应善意指出,真诚地给予帮助。第二,遇难相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他人发生不幸、出现困难时,能够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分忧解难。在生活中,比如有人不慎落水,有人遭遇车祸,有人生活拮据……作为一个公民,对这类需要别人相帮的事绝不能袖手旁观,绕道而行,而应该随时伸出援助之手,使不幸者感受到人间真情。第三,见义勇为。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传统美德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近几年来,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的英雄群体和先进个人,他们面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灾难事故,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壮丽凯歌。他们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崇高品质和无私的精神,大智大勇、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有力地震慑和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为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四,热心公益。社会公益事业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要能够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多献一点爱心,多添一份真情,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如保护妇女儿童、关心残疾人、赈灾救荒、捐资助学、义务献血、为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等等,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样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三、爱护公物(www.xing528.com)

爱护公物是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的一个基本内容。公共财物属于全民所有和劳动人民集体所有,都是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和共同财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爱护公物能够体现一个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劳动的态度。爱护公物就要做到:第一,要牢固树立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观,充分认识爱护公物就是爱护集体利益。第二,爱护城乡道路、水电、通信交通、环卫、消防等公用设施和自然资源。第三,爱护历史文物,保护名胜古迹。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具有无可替代、难以估量的价值,作为公民必须保护好文物古迹。第四,反对损坏公物,要同一切破坏公物,化公为私、假公济私的行为作斗争。

四、保护环境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继续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保护环境不仅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生活环境,还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护环境就要做到:第一,要深刻认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保证子孙后代的幸福,必须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二,要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自觉节约能源,反对浪费,不乱倒垃圾、污水,不乱折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纸屑,不损坏各类环境卫生设施,学会废物利用等。第三,绿化祖国,承担植树造林义务,参加美化环境、优化环境、净化环境的公益劳动,自觉保护花草树木等等。今天,世界各国人民都在关注地球环境问题,第27届联合国会议决定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目前我国关于消除噪音、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等课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国家正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相关法律。从2008年北京的“绿色奥运”到2010年的上海“绿色世博”再到2011年的“西安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低碳生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每个公民都要作出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就是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纪律。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法律和纪律要借助于强制手段来推行,也要靠人们的内在节制和主观努力来维系。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通过法律和纪律来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遵纪守法就是要做到:第一,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每个公民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包括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条例、规则、章程、纪律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治秩序,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法律责任。第二,维护法律尊严,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将法律条文内容化作自己的自觉行动,使守法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气。第三,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乘客规则,购物、买票人多要排队,参观游览时爱护公共设施等,争做遵纪守法的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游客、文明观众、文明居民。第四,坚决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对那些知法犯法,破坏社会秩序的少数“害群之马”,全体公民要积极行动起来,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让一切违法现象没有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