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财政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效果显著

宁夏财政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效果显著

时间:2024-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确定此次改革只限在农村,但宁夏将免学杂费的范围从农村扩大到城市,实现了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98万名在校生杂费全免;第二,省级财政承担了资金大头。

宁夏财政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效果显著

第二节 宁夏财政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财政厅把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大了教育投资力度,从财政政策体系突出了支持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取向。(详见专栏8-2)

专栏8-2 推动教育事业到达新的里程碑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启动实施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行了以“两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四项改革。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西部地区率先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宁夏的改革实现了四个突破:第一,突破受益范围。中央确定此次改革只限在农村,但宁夏将免学杂费的范围从农村扩大到城市,实现了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98万名在校生杂费全免;第二,省级财政承担了资金大头。自治区区本级财政主动承担了应由地方财政承担的全区农村(含镇)的免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按农村“一费制”标准补助所有城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市县只负担扩大范围后城市与农村“一费制”差额的补差部分;第三,突破传统资金拨付渠道,实行“垫付结算”制,有效避免了义务教育补助资金到位不及时、不足额问题;第四,资金效益监管上实现了新突破。改变了重拨款、轻管理的做法,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据统计,通过改革,全区城乡9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中小学生全部实现了免学杂费,53.70万名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领取到了教科书,7万名贫困家庭寄宿生获得了生活费补助,同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下达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缓解了学校运营困难的问题。国务院纠风办评价宁夏此项工作“措施很有力,成效比较明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和地方新闻媒体多次予以报道,被评为2006年度宁夏十大最佳实事之一。

塑造新时期教育新气象

为了彻底改善校舍老化、设备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办学条件,自2000年以来,在中央投入的带动下,宁夏积极筹措多种资金近20亿元,奋力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主要项目有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吊庄地区义教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两基”攻坚工程。还安排资金1亿多元,建设了六盘山高级中学、育才中学,专门为2万多名南部山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2007年年底,自治区一次性安排资金近10亿元,启动实施了一批教育献礼工程。

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共安排资金1.40亿元。其中安排资金5000万元,解决280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10万平方米D级危房,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零D级危房目标;安排资金2200万元,购置学生用床、课桌凳10.20万套,实现中小学课桌凳和学生用床零缺额目标;安排资金2000万元,完善学校音体美设备,增加图书数量,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安排资金4700万元,充实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实现中学理化生实验室标准化。

城市公办中小学操场标准化建设项目:安排资金1.40亿元,对全区百所城市中小学操场进行标准化建设,目标是实现城市中小学操场无尘化和草坪化。

标准化高中建设项目:安排资金1.66亿元,用于在同心、西吉、固原、灵武、泾源新建、扩建5所标准化高级中学,实现每个市县都有一所3000名在校生规模的标准化高级中学的目标。

寄宿制普通中学学生浴室建设项目:安排资金4840万元,用于全区57所初中以上寄宿制普通中学浴室建设完善项目,实现每所寄宿制学校都有一个能够容纳200名学生同时洗浴的浴室,改善寄宿学生生活条件。

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安排资金1亿元,在区本级和5个地级市各完善建设1所学生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职业学校,主要包括完善学校基础设施、补充教学设备、改善实训条件等,努力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框架结构。

一、宁夏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一)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十五”期间,宁夏教育总投入达到127.60亿元,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0.96亿元,其中学前教育投资0.16亿元、初等教育投资2.90亿元、中等教育投资10.60亿元、高等教育投资6.40亿元以及其他教育资金。2006年,全区共投入3.50亿元,建成14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完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07年,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945所,在校生总规模为135.50万人。教职工7.7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70万人。全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到4.08平方米、初中达到5.66平方米、普通高中达到14.26平方米,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高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15.36平方米。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效明显,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益。2005年,宁夏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使义务教育阶段总人数55.80%的学生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2006年,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一套教辅材料,在全国首创“三免一补”,成为全国第一个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公办学校学生杂费的省份。中央、自治区共投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3.30亿元,使全区98万中小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其中53.70万农村及家庭贫困学生免费得到教科书和教辅资料,6.90万中小学生得到了寄宿生活费补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支持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于2006年年底全部完成,共建教学光盘播放点3568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155个、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279个,中小学生每百人拥有计算机台数在西部位居第一,普通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的台数比为19.10,全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达100%。

(二)大力支持“两基”攻坚,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国提高

自治区财政加快了南部山区“两基”攻坚进程,进一步加大了对南部山区各县(区)的资金支持力度,2006年共投入工程建设资金1.70亿元,使全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泾源、彭阳、西吉、原州区、同心、海原6县(区)通过“两基”评估验收,全区以县为单位提前一年率先在西部省(区)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重大历史性跨越。

2007年,全区有普通小学2276所,在校生70.07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6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8.30%,小学专任教师3.30万人,生师比为21.10∶1。随着“普九”攻坚工程的推进,初中阶段在校生和毕业生持续增长。全区普通初中294所,初中阶段在校生28.82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4.5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6%,初中专任教师1.64万人,生师比为17.80∶1。

(三)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有效缓解瓶颈制约(www.xing528.com)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十五”期间,多方筹措资金近20亿元,对全区近百所高中进行了改扩建、新建或翻建。2007年,全区有普通高中97所,在校生规模达13.56万人,每万人口中普通高中在校生所占人数居全国第三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8.45%,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06人,生师比为17.60∶1。

(四)支持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提升和布局结构优化

2007年,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3所,本专科在校生达到6.2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为2.7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50%,高校专任教师4626人,生师比为14.40∶1,高校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4.20%。全区高等教育共向社会输送合格本专科毕业生1.41万人、研究生504人。目前全区高校共开设本科专业80多个,涵盖哲学经济法律、教育、文学、历史、理、工、农、管理、医学共11个门类;开设高职、高专专业113个,涵盖17个大类49个二级类,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2007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801人,在校研究生2157人。目前全区有硕士学位授予点87个,比“九五”末增加近1倍。博士点建设也实现了零的突破,现有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

认真做好资助贫困学生工作。建立健全了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机制。2006年,全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850名,资助金额达1359万元,高等学校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支持完善民族教育体系

在银川市创办了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建设规模可容纳3000人,面向南部山区以及移民吊庄地区择优招收初中毕业生。宁夏育才中学一期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建设规模可容纳1万人,已招收学生4000人。这些学校面向山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整体办学质量和效益都有很大提高,受到回族群众的广泛赞誉。

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各项投入,以促进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得到不断发展。大力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建成标准化回民中小学87所。在推动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小学在校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31.13万人,占44.40%。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32.l0%。目前全区有独立设置的民族中小学224所,民族职业学校2所。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达到36.60%,与全区少数民族适龄受教育人口比例大体相当。

(六)支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财政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升格组建了8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迁建和改扩建院校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六盘山民族教育职业中心等一批新建学校建设进展顺利,灵武市职教中心等一批地方职业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已经启动。全区中职招生连续两年呈两位数增长,2007年招生达到3.80万人,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普通高中招生与中职招生比例达到了5.60:4.40,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趋于合理。目前,全区共有职业院校43所,校均规模近2000人。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50万人。中职、高职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1万多人,每年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10万多人次。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30所,年培训3.52万人次。招生规模达3.20万人,全区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从每年的25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二、财政支持教育事业的思路

(一)明确指导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明确提出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要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第一要义是发展时,不仅强调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重申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回顾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对人力资本理论予以关注的现象,不难发现,世界范围的发展理念相继发生了若干次深刻变化,由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同属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于是,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国家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的模式受到了重视,并在部分国家获得明显成功。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力竞争空前激烈的环境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可持续发展优势越来越蕴藏于知识和人才之中,由联合国极力倡导的从生态环境到经济社会的“千年发展目标”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引发了世界发展理念又一新的变革。在我国深度介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态势下,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人均拥有量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压力愈显巨大。财政要把优先支持教育发展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为发展中国特色教育事业提供条件保障。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

(二)确定财政支持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1.进一步增加财政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完善机制、措施,推动各级政府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捐资教育,扩大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教育需求,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2.完善财政支持教育的机制。一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资助力度,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探索建立高中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建立制度、机制,完善政策,学校收费管理进一步规范。通过采取清理收费项目、稳定收费标准等一系列措施,使学校乱收费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四是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加强管理,确保了教育经费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五是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保证了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实施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启动优质中小学建设工程和世界银行基础教育贷款项目工程等教育重点工程。制定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建立和完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调整教育收费政策,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切实落实好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一费制”。关心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继续实行高等学校“绿色通道”制度,完善资助管理措施,积极推进“奖、贷、助、补、减”等政策的落实。

4.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完善教育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审计。推行“阳光财务”,增强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认真研究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坚持勤俭办学,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加强学校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平和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