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财政支持基层政权建设简要概况

宁夏财政支持基层政权建设简要概况

时间:2024-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宁夏财政总收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经济规模小,工业不发达,财政增长缓慢,可支配财力少,基本上还处于“吃饭”水平,宁夏财政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基层政权建设经费总体上逐年增加,但有限的增长难以满足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宁夏政权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债务,乡镇负债情况尤为严重。

宁夏财政支持基层政权建设简要概况

第二节 宁夏财政支持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宁夏财政支持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情况

宁夏财政按照建设“和谐宁夏”、打造“平安宁夏”的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切实改变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健全政府间财政关系,规范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开创了宁夏转移支付体系由解困向均衡转变、济弱与扶强并举的新模式。建立了基层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全额保障了政法部门工作经费,提高了处理公共安全的能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以提高保障标准、增强保障能力、完善保障机制为重点,着力增强对政权运转及社会各项事业的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公用经费标准。自2001年开始,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区本级部门单位公用经费定额标准,2005年区本级人均年初公用经费标准达到6300元,比2001年提高5300元,全区乡镇和市县行政机关的人均公用经费水平统一提高到3000元和4300元以上,较大程度地缓解了区级各部门公务运转经费紧张的局面。加大政法机关的保障力度。按照高于行政机关经费1倍以上的标准对政法机关的公用经费予以保障。先后投入政法专项经费近4亿元,改善政法机关的办公和办案条件,支持监狱体制改革,为全区所有市县配齐了消防车辆,有效解决了全区公安政法机关的车辆、装备不足问题,增强了政法机关的战斗力,有力地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投入4000万元用于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党务信息网络、金盾、金税、金财、金审工程等,全区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基本搭建完成,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行政效能,政府信息化水平得到较大程度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可支配财力少,满足不了事业发展需要。虽然宁夏财政总收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经济规模小,工业不发达,财政增长缓慢,可支配财力少,基本上还处于“吃饭”水平,宁夏财政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基层政权建设经费总体上逐年增加,但有限的增长难以满足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需求。

二是存在一定的债务,加大了财政运行风险。据不完全统计,宁夏政权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债务,乡镇负债情况尤为严重。由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的种种原因,形成的历史负债转嫁财政负担,世界银行贷款等政府债务财政化,加之基层财政财力拮据,除保证基层政权机关的人员工资和一般性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外,很少有余钱保障或根本无法保障提高办公条件和装备水平等项目支出,有的单位只有通过举债、挤占往来款项或专项资金来解决经费困难。特别是乡镇,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减轻农民负担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乡镇财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断枯竭,收不抵支状况将更加突出,为了保证乡镇的正常运转,不得不挤占往来款、专项资金和负债运转。巨大的债务规模,不仅加大了地方财政运行风险,而且在影响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同时,极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会产生阻碍作用。

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政策性要求和匹配项目多。当前基层政权机关资源配置不合理,普遍存在办公用房超面积,配备车辆超规格,机构人员超编制而形成的基层政权建设经费负担重,正常经费保障水平低的问题,加重了正常经费保障压力。财政供养人员居高不下,超编人员大量存在,人员经费支出较高,基层政权建设经费的增长大部分用于了人员支出,有的单位甚至挤占公用经费来弥补人员经费的不足。特别是乡镇存在大量冗余人员,请长假、停薪留职、离岗、借用等情况不上报财政停发工资,套取财政资金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单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展缓慢,社会化程度不高,加重了机关支出负担,挤占了机关经费;“人、车、会、话、接待”等方面支出比重依然偏高,存在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互相攀比现象。同时,由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考核体系和奖惩办法尚未健全,很多部门重投入、轻支出,缺乏成本效益观念,而且部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公共资源重复投入、重复购置现象普遍,使得行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使用效率不够理想,损失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另外,中央和省要求的政策性匹配项目较多,比如支农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教育投入、政法部门项目等,使基层财政很难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安排支出,相应挤占了基层政权建设经费。(www.xing528.com)

三、做好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的思路

一是调整和规范支出范围,量力而行,保障重点。必须看到,供需矛盾是长期存在的,经费保障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各项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制约的。因此,要立足于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费保障政策,调整和规范支出范围,大力压缩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支出,增加与政府职能相适应的公共支出,使财政支出与政府的职能范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基层政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器的运转、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支持并保障基层政权建设,既符合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也是财政的重要职责,要按照“保障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加基层政权建设的经费投入。

二是加大扶持经济发展力度,壮大财政收入规模。新形势对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做大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蛋糕”,实现二者的强力互动。加大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努力培植壮大财源,通过向上争资、招商引资、启动内资等方式求财源,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创优环境求财源,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向上级争取资金培植财源的同时,注重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通过落实和兑现奖扶政策,激发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等事关全区经济发展大局的关键项目上。注重各种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财政扶持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更加多元化,单一的政策措施已经无法适应。要在注重充分发挥传统税源对财政收入增长拉动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挖掘民营经济、园区经济等新兴经济的税收潜力,使其不仅对GDP的增长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财政增收也作出巨大贡献,把经济发展的成果真实客观地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加快由“吃饭财政”向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财政”的转变。

三是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增强财政调控能力。要彻底打破部门自身既得利益固化的格局,就必须在制度上确定预算内外统筹安排的原则,并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证其顺利实施。要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要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脱钩的基础上,加快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步伐,对预算内外资金不仅要统管,而且要做到统筹安排使用,增强财政对各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缓解收支矛盾。财政部门应研究探讨做好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协调的有效机制,加强收缴监管工作,加大处罚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出现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应收不收、消极怠慢的问题。

四是理顺关系、硬化预算,控制行政成本的增长。首先要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彻底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的做法,变“大政府、小社会”为“小政府、大社会”,改变政府管得过宽、权力过大的状况,真正使政府职能定位在必要的公共管理上,由管理型政府变成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职能不清、职能交叉、人浮于事、多头执法,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解决人员超编、混编现象。其次要强化预算约束,切实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还是要下大力气,在公用经费中尽量减少职务性消费支出,适当增加办公设备的购置费,厉行节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要建立控制职务消费的责任链条,有效地控制职务消费的增长,在公车消费及公务接待上制定切实可行、有约束力的制度。对公务用车,要严格编制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标准配车,对车辆配备和购置要实行统一管理,防止单位自行购车和超标准配车,要进一步完善统一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积极探讨公务用车的改革模式。对接待费管理,要研究制定公务活动接待制度,严格接待范围和标准,加大对接待费管理和控制,防止超范围、超标准接待。同时,在会议费管理方面,要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简化会议形式,压缩会期和人员,全面推进定点办会,鼓励实行无住宿会议,对会议费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在电话费管理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移动通讯工具货币化改革,加强对办公电话费的管理,推行电话卡制度,定额包干,超支不补。

五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税制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增加基层可用财力,完善转移支付测算办法和标准,完善标准财政供养人员计算办法,避免采用实际决算人数引起的养人越多,补助越多,鼓励养人的负效应。同时,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政权经费的保障程度,解决基层财力严重不足、政权保障水平过低的问题,进一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发挥政权机关在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地方稳定中的中坚作用,并充分考虑基层现状,尽量减少政策性匹配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