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政支持农业基础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用心求索

财政支持农业基础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用心求索

时间:2024-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要支持动植物疫病防预体系建设。三是要支持市场组织化体系建设。

财政支持农业基础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用心求索

第三节 财政支持农业基础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

资金投入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

一是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在确保法定增长的基础上,在存量上,重点是促进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向城乡统筹方向发展;在增量上,新增财政支出要向“三农”倾斜,对宁夏耕地占用税税率按国家规定提高后新增的税收主要用于“三农”支出,逐步提高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重,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逐步实现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是拓宽支农资金整合渠道。加强部门之间协作,打造项目或产业平台,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发挥“集合”效应,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撬动社会资金投入。通过政府信用平台、财政贴息、补助、担保、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手段,鼓励金融、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三农”,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自主投入的积极性,变“要我投”为“我要投”。

四是探索建立反哺农业运行机制。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积极引导各类企业主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五是开辟支农投入新途径。抓紧研究制定落实“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主要用于‘三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等政策的具体措施,寻求新的农业投入增长点。

二、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以支持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支持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纽带,以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手段,以支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推进宁夏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全面实施“581”工程,推进小流域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继续加强“六小工程”的建设。支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提高引黄灌区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支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强动物疫病防疫、土壤农化监测和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农业良种,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资源节约型农业。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支持南部山区发展后续产业。按照重点支持战略性主导产业,积极支持优势产业,适当支持地方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大力扶持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转变机制和增长方式,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三、创新扶持农民的财政政策,积极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直补力度,完善政府直补农民“一卡通”管理系统,逐步扩大直补范围,力争将政府直补农民的所有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将农机具购置等实物补贴纳入“一卡通”信息系统管理,充分发挥“一卡通”系统的服务功能。不断规范涉农收费管理,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直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政府直补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完善“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升级,实现“一卡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对政府直补资金进行归并整合,减少发放次数,降低运行成本,为全面发放打好基础。进一步扩大政府直补资金范围,加强对政府直补专项资金政策宣传和发放情况的监督,涉农部门要协调配合,联合对各直补农民“一卡通”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全面检查。

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一是财政要特别注意同其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衔接、配合和协调,逐步形成财政支农的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支持1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农村电网改造、乡村道路建设、通讯网络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抓好脱贫基金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扶贫资金投入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行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机制。重点支持“整村推进”713个试点村扶贫开发工程、少生快富等工程的全面实施。四是创新财政支持防灾减灾机制。加强抗灾救灾资金管理,支持健全救灾反应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提高抗灾救灾能力。五是支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农村财政风险监控防范机制,摸清乡村债务底细,分类处理,逐步消化,严禁新债发生。

五、注重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提高农业财政工作水平

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农财干部的理论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安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项目立项管理,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公示公告制、专家评审制等制度,规范资金分配办法,杜绝无序申报、重复申报、随意向上级争取资金的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尽量利用公式法、因素法等科学办法分配财政支农资金。强化资金运行监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级报账等有效管理措施,完善项目资金检查验收制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和奖优罚劣制度,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

六、抓好推进农村三大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要支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和“全员聘用制”机制改革,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改革、运转。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制定有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筹集安排相应配套资金,切实保障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要支持动植物疫病防预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制执行”的原则,建立动植物疫病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足额安排防治经费,及时兑付扑杀补助和预防经费,切实保护农产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三是要支持市场组织化体系建设。与农口部门联合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要在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和规范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上水平、积极扶持有一定市场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尽快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扶持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培育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的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七、抓好支持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工作

一是要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主,重点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支持南部山区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和中部干旱带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节水灌溉等工程项目的建设,扩大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二是要支持生态工程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重点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各地要积极落实管护资金,切实加强林木管护,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投入,巩固现有成果。

三是要支持小型公益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坚持“民办公助”“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将“一事一议”、农村用水者协会和小型公益水利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农民积极投工投劳,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四是要支持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安排资金支持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帮助农民掌握1~2门种植、养殖或加工、营销等实用技术。安排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劳务输出培训人员补助标准,把劳务输出真正打造成农民增收的“铁秆庄稼”。

五是要支持抗灾救灾工作。加大对人工增雨、防雹以及增设火箭发射点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并考虑到市县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将以前由市县承担50%的火箭弹费用全部由自治区承担。各市县要高度重视,随时了解和掌握灾害发生情况,增强工作主动性和时效性,制订和完善救灾应急预案,足额落实防灾抗灾资金。(见专栏5-3)

专栏5-3 中卫市镇罗镇设施农业

中卫市镇罗镇观音村现辖8个生产队,1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303户,农民5599人,全村耕地面积6340亩。观音村的主导产业是设施蔬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大棚844座,占地2030亩,主要种植西红柿、茄子、黄瓜等经济作物,并且利用大棚遮阴带发展园中园建设。仅设施蔬菜一项,全村人均增收1239元,截至2007年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实现4320元。目前,每座大棚年收入在2~3万元,观音村共有915户从事设施蔬菜种植,占全村总户数的70%,每年从事蔬菜产业人均增收123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设施蔬菜已成为观音村一项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观音村建设的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自治区重点支持的1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

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加快了传统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大棚专业村、专业户不断涌现,小香甜瓜以及特色果蔬的成功试种,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经验奠定了基础。

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中卫市镇罗镇观音村以蔬菜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改善了当地局部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了种植结构,丰富了种植种类,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利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体化经营。(www.xing528.com)

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设施农业的高效益吸引了一部分农民积极参与到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中来,农民不仅尝到了发展设施农业的甜头,而且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科学管理意识明显增强。

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由于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较高,农民在进行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这一点在我们与种植农户的交谈中深有体会),有效地促进了农民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一)围绕“一个核心”。

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中卫市的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在基础设施、品种优化、科技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充分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市场导向作用,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夯实基础、培育特色、优化结构、形成规模、提升效益,强力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二)加快“两个转变”。

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思维定势,树立跨越式发展的理念,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三)树立“三种意识”。

1.树立科技意识。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应该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要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包括录像带、光盘)进行培训,或者聘请专家教授及外地有经验的农民讲课,进行实地指导。培训地点应从以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田间地头的培训,注重实际操作;培训时间要选择农闲季节或者晚上,以利于农民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蔬菜栽培技术、新品种应用、节水节肥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商品意识,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

二是要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严格按照设施农业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大力推广栽培、防治病虫害及防灾减灾等生产技术,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三是正确树立和有效防止冻灾对设施农业发展危害的预防措施的研究。认真总结和吸取这次冻灾对设施农业危害的深刻教训,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设施农业防冻减灾应急预案,在大棚日光温室的建设上,严格按照标准来建设,应采取防冻减灾、增温补光的应急科技设施,从根本上有效防止冻灾,增强我们对灾害的“免疫力”。

2.树立市场意识。建立健全市场支撑体系,增强发展设施农业的市场意识。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逻辑和行为准则。及时掌握各地农产品需求情况,做好市场预测和信息发布工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重点培育适应市场需求,拓展市场空间和引导消费开发市场。

二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要把大力拓展外部市场、拓宽流通领域作为发展设施农业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组织专门力量常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研究,建立蔬菜种植研究基地和销售窗口,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保持该网络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态势,充分发挥其在生产流通之间的纽带作用。

三是建立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服务机制,通过组织供需见面、产品洽谈等形式,使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与销售商签订购销意向协议,使蔬菜生产更具稳定性和目的性,减少随机性和盲目性。

四是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和营销队伍,培育贮藏保鲜和运销大户,提高设施农业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真正实现生产环节和市场的对接与连通。

3.树立品牌意识。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对地方产业的带动作用。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是当今社会潮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全面打造中卫“沙坡头”无公害设施蔬菜品牌,着力发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一是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设施生产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发挥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扩张设施农业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引导设施农业成为地方龙头产业。

二是积极推广无害化栽培新技术,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占领市场制高点。

三是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和商品质量标准进行采收、分级、加工、包装、上市,真正做到有品牌、有商标,实现树形象、创名牌,引导消费。

(四)强化“四项措施”。

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针对中卫市镇罗镇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特点,结合农业布局规划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实际,调整种植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选择优势比较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主导品种,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另外这一带作为传统的蔬菜生产基地,必要时应适度打破乡镇村的行政界限,集中连片发展新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实施大规模生产,力争建成一条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带,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依靠规模占领市场。

二是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取决于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设施农业发展上,要采取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新闻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和好处,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在资金、技术上支持群众,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从多方面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设施农业建设。

三是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发展要坚持“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整合资金发展设施农业,对群众发展设施温室、拱棚和“秋覆膜”等设施生产技术的,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扶持,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信贷支持。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动员涉农企业到农村搞设施农业,发挥企业成熟的服务体系和销售体系,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手段及时引入到设施农业中,发挥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两方面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四是科学指导,确保质量。加强科教兴农和科技培训工作,积极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和菜农进行指导,抽调技术人员下乡包村蹲点指导设施农业建设,蹲点承包抓好技术服务,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种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冻害防治等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同时要加强设施温棚及其配套设施的标准化建设。组织专家制定日光温棚的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等各环节的标准规范,细化温棚作业机械的操作规范,推行工厂化育苗、标准化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