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业大学 梁丹丹 张雨 颜妍 姜佳培
【摘要】
在中国高校学习德语的学生,基本都有英语基础。英语和德语作为亲属语言同属日耳曼语族,存在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因此,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已有的英语知识必然会对德语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可以说,英语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促进学习和理解德语的过程,有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困惑和干扰。本文对这两门同源语言从语音、语法和词汇上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共性和区别,在对比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德语学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从而实现英语知识对德语学习的正牵引作用,尽可能地排除负面的干扰。
【关键词】
英语 德语 对比
一 引 言
德英两种语言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西支,这就决定了这两种语言有很大的相似性。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往往有英语基础,德语也是英语系学生较青睐选择的第二外语,所以研究已有的英语知识对德语学习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本文将从英语和德语两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对比出发,以总结英语对德语学习的帮助与阻碍为研究目的,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挖掘英语对德语学习的正负面影响,并提出加深正面推动和消除负面干扰的建议。
二 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
2.1语音
就语音方面来说,英德两种文字都使用拉丁字母,因此在发音、构词甚至语法结构上都存在很多相似点。有英语学习经验的同学在最初学习德语的过程中会很容易发现这些相似点,对德语也就不会有完全的生疏感,这对于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很有利的,要好好利用这个优势。但是,多年英语学习形成的思维定式在这个时候也会给德语学习带来负面干扰作用,其中以语音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本章节中,笔者会对英德语音方面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指导德语语音学习的目的。
德语和英语共有26个完全相同的字母,他们在英语中代表45个音素,在德语中代表48个音素 (1)。对这些因素进行对比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英德共有音素,如:元音[i:]、[a],辅音[d]、[m]等;
第二类,德语有而英语没有的音素,如[x]等;
第三类,英语有而德语没有的音素,如[au],辅音[dr]、[tr]。
在这三类中,对初学者最容易产生干扰的就是英德共有的音素;对初学者有一定困难的是英语没有的音素。如:die在德语中读作[di:],在英语中则读作[dai:];trinken按英语发音规则tr连在一起发复合辅音,但是德语中两个音分开发,其中r发小舌音。所以在初学德语的过程中,掌握好英德共有和德语特有的发音会对德语语音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德英两种语言有不少字母的形态相同,但是在单词中的读音却不同,因此会造成干扰影响。常见的英德共有但发音不同的字母有如下几组:
发音上的差异:
元音:
①a 英:[ei][ē] 例如:man
德:[a] 例如:Mann
②e 英:[i:],[e] 例如:Chinese,bed
德:[e:],[ε],[a]例如:Mercedes
③u 英:[Λ] 例如:but
德:[u],[u:] 例如:gut
辅音:
①w&v 英:w[u] v[v](咬唇) 例如:very well
德:w[v](咬唇) v[f](非外来词中不咬唇) 例如:wie viel
②l 英:[l] 例如:hell
德:[l]舌尖轻抵上齿龈 例如:hell
③ch 英:[t∫] 例如:China
德:[c][x] 例如:China,auch
④r 英:[r] 例如:rose
德:小舌颤音 例如:rot
⑤sp&st 英:[sp]、[st] 例如:student
德:[∫p][∫t]或者[sp]、[st] 例如:Sport,Student,Respekt,Liste
⑥浊辅音b,d,g在德语中会出现词尾清读现象
⑦s 英:[s] 例如:sell
德:[s],[z] 例如:ist,sagen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德语和英语的不同之处,从而避免英语思维对德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相对应的练习,比如,把两种语言的不同发音分组,然后通过对比进行重复练习。
2.2词汇
除语音外,两种语言在词汇上也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从词类出发,分别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方面做出对比。英德的词汇主要分两种相似类型,第一种是完全相同型,第二种是可认知的部分相同型 (2)。完全相同型具体所来就是无论是拼写还是意思都与英语完全相同。可认知的部分相同型即在意思上与英语一样而在拼写上与英语有一些字母不一样但仍与英语极为相似,这类词通常只要知道在英语里是什么意思就能在德语中马上将其辨认出来。例如:(分类举例)
名词: Salat & salad沙拉
Vokabeln & vocabulary词汇
Tomate & tomato西红柿
Name & name名字
Taxi & taxi出租车
形容词: sauer & sour酸
warm & warm暖和
modern & modern现代
super & super超级
德语的动词和英语的动词并不能完全的对应上,很多动词属于可认知的部分相同型。
动词: telefonieren & telephone打电话
chatten & chat上网聊天
studieren & study学习
jobben & job打工
gratulieren & congratulate祝贺
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德语中与英语完全一样或相似的词汇大多数都是名词。因此在德语的初学阶段背诵词汇的时候学过英语的学生往往非常得心应手,因为有一部分名词在学习英语时已经背过并且属于英语词汇里的低档词汇或中档词汇,在记忆中的印象十分牢固。在德语常用的5400个单词中,和英语完全相同的占了7.21%,可认知的部分相同型占了15.19%,相似词累计达22.40%。从以上数据来看英语在德语的学习中还是会发挥不小的促进作用 (3)。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相似词在德语里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它们的拼写并记住意思那么简单,因为在德语词汇学习这一部分有一个内容是在学习英语中无从涉及的,即名词的词性。而在德语里谈到“词性”我们就必须提及冠词。
在英语和德语中冠词都分为两大类:定冠词和不定冠词。英语的定冠词为the,无词性的限制,德语的定冠词有词性标示其功能,阳性为der,中性为das,阴性为die。两者的区别还体现在使用上,在德语里定冠词与名词是不可分割的,而名词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也不相同,在不同的位置定冠词要出现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受格的制约。比如在第三格时,der要变成dem,诸如类似。英语的不定冠词为a/an,没有词性的限制,a用在以辅音开头的单词前面;an用在以元音开头的单词前面。德语的不定冠词为ein/eine,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名词的格加以变形。
德语定冠词变格如下:
初学者在背诵单词时由于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养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意识不到词性的重要,所以在最开始背德语单词的时候很不适应,常常忽略背词性。这一点是很值得初学者注意的,因为如果不知道名词的词性,不知道相应的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是什么,就无法在句子当中正确使用名词,也就无法正确表达句子。
在德语里,动词的使用与英语截然不同,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德语动词在使用时需要变位。变位,即动词有原型,但在使用时根据人称的变化而进行变化,其变化较为复杂,分为弱变化动词(machen,arbeiten)和强变化动词(sprechen,fahren):
除了变位较为复杂之外,在使用情态动词的时候也会受到思维惯性的困扰,在学习德语的时候最常使用的一种记忆方法便是用英语语法去套用德语,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忌讳不加思考和辨别的生搬硬套。比如,学习情态动词时,简单套用是不能解决问题。德语的m9gen(m9chten),k9nnen,sollen,müssen,dürfen,wollen就无法与英语的would,could,should进行很有帮助的对应。有时套用不仅不会产生帮助反而会带来负面效应,比如在英语里说you must not do…表达的是“你必须不能做…”,而在德语里müssen nicht表达的意思是“不需要做”。这样的特例要强化记忆。与之相比,müssen和sollen则更为棘手,müssen和客观情况有关,sollen则和他人意志有关,这层区别在英语的must和should之间是没有的。在学习这样易混淆的语法点时,不能只记规则,要多背诵例句,从中体会两种语言中用法的区别。可以先背德语句子,再想一想英语会怎样表达,在不断的对比中,就会加强对两门语言区别的认知,背诵的过程则保证了将来流利正确的表达。
形容词的使用在德语与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德语中形容词的使用要比英语中复杂得多,因为德语形容词在作定语使用时词尾变化。在作表语使用时两种语言并无区别,原型即可。而当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的时候,英语形容词不变,仍旧使用原型。在德语中,形容词变格则要受到四个方面的限制:第一,受动词的限制,不同的动词后面会跟不同的格,形容词要根据宾语是第几格相应的发生变化。第二,受它所修饰的名词的限制。形容词修饰名词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带定冠词的名词;第二类是带不定冠词、物主代词和否定词的名词。第三类是不带冠词的名词。在这三种情况下,形容词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这一部分当中,英语的知识对德语形容词的学习没什么帮助,这是德语学习当中的一大难点。但在某些方面,德语形容词的使用又比英语形容词的使用更为方便,比如在英语中,很多副词是形容词加ly变成的,如:exact,exactly;而在德语中绝大多数形容词无需变型便可直接作副词使用,如:Er arbeitet fleiig.(他努力工作。)因此,虽说两种语言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上述形容词角度来看,两者的差异性还是显而易见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借鉴就没有必要了,学生在学习形容词时要提醒自己两者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将两者分开,把德语形容词当成没有任何基础的难点学习可能会帮助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3语法
从语法角度来看,英语基础对德语学习也同样是既有积极的正面牵引作用,也难免会带来负干扰。下面我们就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具有英语基础对学习德语的“正牵引”和“负干扰”。首先分析一下德语和英语有明显区别的几个语法点。
1.语序
从句法角度看,变位动词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类:第二位Zweitstellung,第一位Erststellung,最后一位Letztstellung。
动词在第二位Zweitstellung:
Um sechs Uhr stehe ich auf.我六点起床。
Wann frühstücken Sie?您什么时候吃饭?(www.xing528.com)
动词在第一位Erststellung:
Studierst du Germanistik?你是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的?
Sprechen Sie bitte laut!请您大点声说!
动词在最后一位Letztstellung:
Ich weinicht,ob sie morgen hier kommt.
我不知道她明天来不来。
Er tut so,als ob er nichts geh9rt h-tte.
他这么做,好像他什么都没听到似的。
在德语中,这三种语序使用的比例都很大,可以说平分秋色。但在英语中,句子主要都是以正语序的形式出现的,只有个别句子要求为倒装结构,更没有框架结构和动词置于句尾这种情况。倒装结构举例如下:
Nowhere will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你哪都找不到答案。
Only in this way,can you learn English well.
只有这样,你英语才能学的好。
2.格
在英语中,只有主格与宾格之分。而在德语中,却有四种格的变化形式。
例如:
(英) I like to help him.我喜欢帮助他。(主格和宾格)
(德) Ich bin Chinese.我是中国人。(一格,作主语和表语)
Das ist das Buch des Chinesen.这是那个中国人的书。(二格,作定语)
Ich spreche mit dem Chinesen.我和那个中国人说话。(三格,作宾语)
Ich besuche den Chinese.我拜访那个中国人。(四格,作宾语)
3.句子强调
在英语中,可通过加助动词对整个句子强调,或用it's...that/who的方式对某个成分强调。而在德语中,是通过把强调部分提前来表示强调。例如:
(英) He did have classes last week.他上周确实有课。
He did go to school even though it was raining.
就算下雨,他也去上课了。
It's through his effort that he is studying in Germany.
正是通过他的努力,他现在才能在德国学习。
(德) Am Hauptbahnhof steigen Sie in die S6 ein und dann fahren vier oder fünf Stationen bis zum Rathaus.您在火车总站坐s6,坐四五站到市政厅下。
Zurzeit l-uft in Deutschland eine Diskussion über die Studiengebühren.
现在在德国有关于学费问题的讨论。
除了不同之处有可能受英语影响产生负面作用外,英语和德语也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对比学习两门语言可以促进对德语语法规则的理解。下面就介绍一下德语和英语相似的几个方面:
(1)时态
时态是表达动作发生时间的结构,是任何语言中占很大比重的部分。如果把英语和德语的时态构成作对比的话,会发现大量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
过去时,英语与德语都是把动词变为过去式。例如:
(英) He disappeared into his room and returned in a few minutes.他冲进房间消失了,几分钟后又回来了。
(德) Ludwig van Beethoven stammte aus einer Musikerfamilie.
现在完成时,英语为have+过去分词,德语为haben+第二分词(也有sein+第二分词)
(英) We have finished the decorating.我们装饰完了。
(德) Herr Müller hat gestern ein Auto gekauft.
穆勒先生昨天买了辆车。
Hans ist heute Vormittag nach Hamburg gefahren.
汉斯今天上午去汉堡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德语的现在完成时,有些动词是要加sein的,比如表示主语位置移动类的动词,如fahren,gehen,steigen。此外,变位动词和第二分词构成框架结构,第二分词要置于句尾。这些就要区分英语,需要特别加以记忆。
时态结构上,相同点很多,但时态用法上,却有些区别。德语只有六种时态,而英语有十几种。德语口语中,过去发生的事情多用现在完成时表示,而英语则是用过去式。
(2)双宾语
英德两种语言中,一些及物动词可以支配两个宾语,都可以既使用名词又使用代词。但德语中,宾语需要变格,也就是“人三物四”(人用三格,物用四格),而且在人与物分别为代词时,也只是代词与名词先后位置上变换,不需要加辅助词。而英语假若间接宾语是人,直接宾语是物,则二者间需加介词。
(英) My mom bought me a doll.我妈妈给我买了个洋娃娃。
(德) Der Lehrer gab ihm das Buch vor dem Unterricht.
课前,老师递给他这本书。
例句可变为:My mom bought a doll for me.
Der Lehrer gab es ihm vor dem Unterricht.
(3)比较级
英语与德语中的比较级用法基本一致。例如:
(英) In winter,it is warmer in Beijing than in Jilin.
冬天,北京比吉林暖和。
(德) Im Winter ist es wärmer in Being als in Jilin.
三 授课建议
从以上对比研究中,英语与德语的相同与不同处可见一斑。学生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利用二者相同点促进学习,在易混淆出分析二者的区别并加深德语的记忆。下面就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德语提出一些建议。
(1)利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分析德语语法,从而理解并加深记忆。在新接触一个德语语法现象时,可以想想英语是如何处理这一现象的,是否能和英语找到共同之处,如若一样那就很容易记下来了,如若不一样,就要分析哪里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在分析的过程中既更好地理解,又可加深记忆。保证在学习的第一时间就录入最正确的信息,以免之后混淆。例如,在学习德语完成时时,与英语对比后,发现基本一样都是“haben(have)+第二分词(过去分词)”。已有的英语基础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相比没有学过英语的人来说,学习和理解速度就要快得多。但没学过英语的人无从对比和借鉴,只能建立一套全新的语法体系。这就是英语的积极作用。但是,德语的完成时与英语并不完全相同,德语还有“sein+第二分词”这一结构。这时就要分析,这一结构究竟何时使用,作用是什么。
(2)通过反复练习巩固语法知识。即使在新接触德语语法时已经通过对比找出异同点并加以分析,但是因为英语在学生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很难保证在长时间后仍能清晰明确的记住,所以必须多练,反复地巩固德语语法知识。
(3)多读德语,包括朗读和阅读,培养德语思维。德语思维就比如习惯经常使用反语。
序和尾语序。在阅读与听力中,如遇尾语序,注意末尾词。在写作中不要丢掉末尾词,尤其是可分动词的另一部分很容易忘记,因为英语中不需要。再比如要熟悉德语中格的变化。这些都是德语思维,需要慢慢培养。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模式。在学习英语时,经常会受汉语的影响,写出chinglish的句子,这就是没有学会英语语言模式。而在学习德语时,也会受到英语的语言模式影响。要想更快更好地理解语法,在学习德语的道路上走的顺畅,多朗读多阅读德语是不可或缺的。这样一来,在有了德语语言模式之后,再学习新的语法句法,必然会事半功倍。
在距离德国比较遥远的国家,比如中国,学生在学习德语时遇到最大的干扰往往并不来自于其母语,而是来自于其第一外语英语。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了通过对英德两种语言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若干方面进行对比,举例说明了两种语言的共性、区别以及易混淆之处,进而向德语学习者提出建议,即利用两种语言的相似之处推动德语学习,通过分析、对比与反复练习来克服英语对德语学习的负面干扰。在教授英语专业学生二外德语时,授课老师除了精通德语外,也应具备一定水平的英语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思考并总结学生最容易犯哪些错误,根源何在。教师应通过课堂实践教学不断积累经验,做到对英语负干扰常出现之处稔熟于心,在授课时画龙点睛地加以强调或提醒,并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最终让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地运用德语。
【注释】
(1) 吴建雄:《德语语音学习中来自英语的负面影响》,《德语学习》2004年第5期。
(2) 李继烈,刘冰,陈芙:《浅析英语对德语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第15期。
(3) 李继烈,刘冰,陈芙:《浅析英语对德语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第1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