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为小心理学家: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及表达方式

成为小心理学家: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及表达方式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情绪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而言,肢体语言也应该包括面部表情;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总之,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言语表情都是人与人之间非语言交往形式,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将它们称作“体语”。

成为小心理学家: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及表达方式

第七节 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

情绪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平时我们会注意到有些人生活在快乐中,也有一些人生活在痛苦中。这种生活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

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但是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却较难加以控制。因此情绪对人的事业、生活与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情绪的产生是与刺激直接相关的。人的情绪不是自发的,它主要起因于外部的刺激,但也有时是内在的;有时很具体,有时则较为模糊。生活中的人、事、物都会影响人的情绪。优美的歌声、欢乐的笑声、凄凉的哭声、萧瑟的雨声都会带给人的情绪上的变化。这些外部的刺激带来人们的情绪反应可以说不胜枚举。当然,同样的外界刺激未必会产生相同的情绪状态。有的人见灾心惊,也有的人会幸灾乐祸。类似的这种情绪差异现象表明,情绪有时是与人的动机有关的。

并不是所有的情绪反应都起因于外部的刺激。有一些生理性的内在刺激也会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例如器官功能的失调、腺体的分泌等。还有一些内在的刺激是心理性的,比如记忆、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人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因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别人固然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去揣摩当事人的情绪,但并不能直接地了解和感受。

人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因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别人固然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去揣摩当事人的情绪,但并不能直接地了解和感受。

情绪体验的产生,虽然与个人的认知有关,但是在情绪状态下所伴随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却是当事人无法控制的。据研究表明,人在愤怒时,呼吸每分钟可达40~50次(平静时每分钟20次左右);突然惊恐时,呼吸会暂时中断,心跳每分钟20次;狂喜或悲痛时,呼吸还会出现痉挛现象。呼吸的变化可由呼吸描写器以曲线的形式记录下来。分析人的呼吸曲线的变化,可以推测人的某些情绪状态的存在。当人在愤怒时,除去呼吸的变化,人的循环系统也会产生变化,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血糖增加、血液的化学成分(如血氧含量)产生变化等等。此外消化腺的活动也会受到抑制,例如当人焦虑、悲伤时,肠胃蠕动功能下降,食欲衰退。惊恐、愤怒时,唾液常常停止分泌,而感到口干舌燥。泪腺、汗腺以及各种内分泌腺(如肾上腺、胰腺等)都会在情绪状态时发生一系列变化。

在所有的反应中,皮肤电的反应是最为显著的。因为情绪状态中,血管的收缩和汗腺的变化会引起皮肤电阻的变化。由于在人的汗腺当中存在着大量的钠元素,这种元素会使导电性增强,电阻下降,从而使电流升高,故而通过对皮肤电流的测试,就可以了解人的情绪状态。测谎仪就是根据人在情绪变化时不能控制身心变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根据上述我们所说的呼吸的变化、脉搏跳动的增加以及皮肤电流的升高,研究人员可据此了解和报导被试者是否说谎。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而言,肢体语言也应该包括面部表情;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每个人都会联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例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悔恨时“顿足捶胸”等等,就是人们在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绪。别人也可以由此来分辨当事人运用肢体语言时所表达的心境。

言语表情是指情绪状态中,人的语盲声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情。例如,高亢、急促、快速的语调往往表示激动、兴奋的情绪,而低沉、缓慢的声调则往往表示悲伤与沉重、惋惜等情绪。

总之,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言语表情都是人与人之间非语言交往形式,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将它们称作“体语”。在许多场合中,人与人之间有时不用通过语言,从“体语”就可以了解彼此的意图和情绪目的。

二、情绪状态

讨论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情绪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情绪的基本情况做些了解。

我国古代把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现代心理学把这些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形式。根据这些情绪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又可以将人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等几种情绪状态。

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往往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状态,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使周围的事物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例如,喜悦的心情往往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万事如意,办任何事情都顺利。而悲伤心情则会使人感到凡事枯燥乏味,悲凉忧伤。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就是指的人的心境。

一般来说,心境持续的时间较长,从几个小时到几周、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主要是取决于心境的各种刺激的特点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例如亲人去世,往往会使人处于较长时间的郁闷心境。而且个性差异对这种心境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抑郁质的人会助长这种郁闷的心境,而胆汁质的人可能会缩短或减缓这种心境。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的失败、人际关系变化、生活的起伏、个人的健康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等。心境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健康都有很大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会使人振奋、提高效率、有益于健康。而消极、不良的心境会使人颓丧、降低活动效率、有损健康。

2.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暴怒等。在激情爆发时,常常会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咬牙切齿、面红耳赤、顿足捶胸、拍案叫骂等。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痉挛性的动作或者言语混乱。激情的发生主要是由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此外,过度的抑制和兴奋,或者相互对立的意向或愿望的冲突也容易引起激情的状态。激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会成为激发人正确行动的巨大动力;而消极的激情常常对机体活动具有抑制的作用,或者引起过分的冲动,做出不适当的行为。

3.应激(www.xing528.com)

应激是指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例如,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火灾水灾地震自然灾害时,刹那间人的身心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此时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

在应激状态中,要求人们迅速地判断情况,瞬间作出选择,同时还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明显的生理变化。比如心跳、血压、呼吸、腺体活动以及紧张度等都会发生变化。适当的应激状态,使人处于警觉状态之中,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生化过程加强,并促使机体能量的释放,提高活动效能。而过度地或者长期地处于应激状态之中,会过多地消耗掉身体的能量,以致引起疾病和导致死亡。

人在应激状态时,一般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情急生智,沉着镇定;另一种是手足无措,呆若木鸡。有些人甚至会发生临时性的休克等症状。在应激状态下人们会出现何种行为反应是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知识经验以及意志品质等密切相关的。

三、生活压力与情绪

人的情绪不是自发的,它主要起因于外部的刺激,但有时却是内在的。

人们产生的情绪有时是短暂的,有时是持续的;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一般情况下,短暂的消极情绪不会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积极的情绪不仅不会损害健康,反而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如果消极的情绪长期存在,使人经常处于紧张、郁闷等情绪状态之中,就会对人的健康带来损伤,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而消极的不良情绪与生活压力是密切相关的。

所谓生活压力是指:长期处于威胁性刺激情境下的个人,由刺激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一直不能恢复平静,并且这种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已经成为了当事人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事件。这种生活事件随时会使他在心理上感到很大的压力。在现实生活中,由生活事件所构成的生活压力有很多,比如夫妻不和,子女不孝,健康不佳等等。而公认的生活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活的变故。这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的秩序上发生的重要改变,并且由此人们会产生生活的压力,进而形成负面的情绪体验。如亲人的突然亡故、夫妻离婚、牢狱之灾、个人疾病或者受伤、失业、退休等等。

第二,生活琐事。西方有句谚语说:“最后一棵草会压垮骆驼背。”生活中的琐事看似不起眼,但是由于人们经常要遇到,而且无从逃避,日积月累就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心理学家们通过调查分析,把日常活动中成为生活压力的琐碎事件归类为以下六个方面:家用支出方面,诸如衣、食、住、行、娱乐、学费、医疗费等等。工作职业方面,如职业的性质、进取、待遇、发展机会等。身心健康方面,如家庭成员中有人生病和与家人和谐相处。时间分配方面,由于无法支配及把握自己的时间所带来的烦恼,如因为工作忙而在时间上的顾此失彼、交通拥挤所造成的等待与时间的浪费等。生活环境方面,现代都市中的空气污染噪音以及不良书刊等的污染。生活保障方面,人的生活是有目的和方向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为未来的安全保障打算。

第三,心理因素。在生活压力的心理因素方面,挫折与冲突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生活中有许多的机会,关键在人们如何把握。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面临的机会或选择经常不止一个,此时如果做出选择,往往会使人处于面临冲突的情境。中国寓言中曾讲到一头毛驴站在两捆草之间饿死的故事,这个故事从一个极端的角度讲到了做出选择的困难。

心理冲突的产生往往发生于难以作出选择的情境。这种冲突情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躯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心理冲突的情况有许多种,以下的四种情况是最常遇到的:第一种形式的心理冲突称为“双趋式”。此时个体面临两种选择,而且这两种选择都能给个体带来好处,个体又都想得到,但必须从中选择一个,这时就会面临一种“双趋式”冲突。第二种心理冲突称为“双避式”。这种冲突与上一种冲突正好相反,面临的两种选择都会给个体带来不利,但又必须选择其一。第三种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即某一目标既能为个体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不良的影响,个体只想取其好处,而不想要它带来的不良后果。第四种是“双趋双避式”。这是最常见的冲突形式。这时个体面临两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能为个体带来某些好处,但同时又都伴有不利的影响。

当个体处于心理冲突时,很多情况下都能很快解决,但是当个体的选择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而且自己又缺乏主见时,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比较困难,甚至会因此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和心理反应。

四、情感

情感(feeling)和情绪(emotion)都是对事物的直接态度、体验。

人们对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或做过的事,不能漠不关心,所以在感知或想象事物的时候,总抱有特别的态度: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积极或消极。

情感比较稳定、持久;情绪则是比较短暂的激动的状态。像自尊心、自豪感、热情之类属于情感,它们在人们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继续保持,经久不衰,形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像愤怒、惧怕、狂热之类属于情绪,它们持续不久,便可消散。

不过情感和情绪的程度,有时也很难划分,所以把它们合拢,简称感情(affection)。情感的复杂化、习惯化、系统化就是情操(sentiment)。

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发展的,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刺激物对人体发生信号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引起的。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而情感则反映人们对于这些特性,像颜色、声音、气味所持的态度,有满意和不满意的区别。情感伴随着感觉而发生,没有感觉便没有情感。聋者不觉嘈杂声音之可厌,盲者不知秀丽颜色之可喜。在心理学上,把和感觉直接联系的情感称为情调(feeling tone),触景生情,生的都是情调。

一种感觉可以产生多种情感。同样,同样的情感可从不同的感觉获得。

情感和知觉联系着。情感不仅依存于感觉事物的个别特性,而且依存于事物整体所代表的意义。

情感也和记忆联系着。想起过去,会使感情发生很大的变化。

有了思维,情感反映的内容就更深刻,范围更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