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威尔逊与六国银行团风波:揭秘美国总统的智谋艺术

威尔逊与六国银行团风波:揭秘美国总统的智谋艺术

时间:2024-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月10日,即威尔逊上台6天之后,以斯戴德为首的美国银行团代表便急迫地与威尔逊的新任国务卿布莱恩进行了3个小时的会谈。声明中宣布拒绝支持美国银行家参加国际银行团对中国的贷款。1916年6月,国务卿兰辛向威尔逊建议,重新组织国际银行团,由美国出面,拉拢英法等国,以联合贷款为手段,限制日本在中国的势力。

威尔逊与六国银行团风波:揭秘美国总统的智谋艺术

在从华盛顿罗斯福上台的1933年为止,美国共经历了30位总统,其中与中国打交道最多,最“关心”中国的就是威尔逊

1911年前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扶植袁世凯政府,策划组织六国银行团对中国实行所谓的“善后大借款”,对对待六国银行团的问题上,威尔逊表现出他一贯的反复无常的政治手腕。

1913年3月,伍德罗·威尔逊上台的时候,正值六国银行团与袁世凯之间就“善后大借款”问题的谈判进入最紧张的阶段。

参加银行团的各国为各自的利益争论不休:袁世凯为镇压革命急于用钱。他声言,如果银行团再拖延下去,将向其它的途径寻求贷款;而在中国国内反对袁世凯的革命力量抵制这项干涉中国内政的借款活动,尤其在南方,反应尤为激烈。

摩根为首的美国银行团一时弄不清威尔逊政府的对华政策,他们希望美国政府继续支持美国参加国际银行团。

3月10日,即威尔逊上台6天之后,以斯戴德为首的美国银行团代表便急迫地与威尔逊的新任国务卿布莱恩进行了3个小时的会谈。斯戴德要求威尔逊政府对于美国参加国际银行团一事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不惜使用武力来保证贷款条件的履行。 3月18日,威尔逊发表了他的第一个对华政策声明。声明中宣布拒绝支持美国银行家参加国际银行团对中国的贷款。

威尔逊表示“在我们看来,借款的条件近乎损害中国本身的行政独立,而本政府并不认为它应该成为(即使是以默示的方式)签订这些条约的一方”。

在表明了他不愿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的公正立场之后,他表示了对中国的热烈而友好的态度:

“美国政府热烈希望增进本国与中华民国之间的最广泛与最密切的贸易关系。”

“我们的利益是门户开放友谊和互利的门户一的利益。这是我们愿意进入的唯一门户。”

威尔逊的这一决定大大出于美国银行家们的预料,他们不明白威尔逊何以违反以前历届总统的对华政策,竟对这个东方的落后民族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同情。

在威尔逊发表上述声明的同一天。美国银行团公开声明说,美国财团已完全退出中国借款谈判,因为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

不仅银行家们,就连国务院中的有关人员也对威尔逊的突然转变惊诧莫名。助理国务卿亨廷顿·威尔逊在总统发表声明的第二天愤然辞职,在辞职信中,他对威尔逊作了尖刻的指责:

“我简直不能设想,国务院中负责这方面事务的官员们只得先从报纸获悉有关政策的声明。”

“我简直不能设想6个国家的外交部用了那样长时间从事的谈判的命运,竟以如此不必要的仓促行事和如此不寻常的方式来作出粗暴的决定。”

威尔逊的这一做法虽然受到华尔街大亨们的激烈指责,但却赢得更多的赞美声。 因为美国人民的普遍情绪是反对垄断集团的,而威尔逊的决定表明他不支持这些大托拉斯,所以他受到广泛的欢迎。

同时,威尔逊的貌似公正的对华政策为美国,也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美好形象。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为威尔逊大唱赞歌,说他赢得了中国朋友的永久的尊敬,说威尔逊已经与华尔街的大亨们决裂了,而且结束了臭名昭著的金元外交政策

威尔逊真的像他表白的那样吗?他真的会对中国表示友好,尊重中国的主权而放弃了金元外交吗?历史的事实证明了威尔逊并不比他的前任仁慈。

塔夫脱之所以积极地支持美国财团参与国际银行团对华贷款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扩充美国在中国的经济势力,但事态的发展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利。

因为,美国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对中国的瓜分上晚了一步。银行团的大权都控制在在中国占有势力范围的欧洲列强(主要是英、俄)及日本手中。分配顾问位置的时候,美国被排挤在外。在贷款总额中,美国所占的份额也不多。更让美国感到不快的是,日本和俄国本身就是资本输入国,他们从欧洲借钱,转手再借给中国,从中渔利。

美国参加银行团的另一目的是企图借机打入中国东北,插手东北的铁路。但视东北为禁脔的日俄两国却不许银行团介入东北。这样,给中国的贷款变成行政性的。银行团可以通过这笔钱控制袁世凯政府,但又由于美国在银行团中地位不高、力量不够,如果通过银行团去控制袁世凯政府,则只会对英俄日有利,美国仍不能有所作为。

所以,美国加入国际银行团,不仅在经济上捞不到多少实惠,政治上也不能取得什么特权。

这样看来,威尔逊的目的便昭然若揭了,他采取的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林克所说:“从威尔逊的行动中看到了某种马基雅维里式的目的。”(www.xing528.com)

果然,3月28日,威尔逊在内阁会议上道出了他的真实目的:“如果我们同其它国家一起参与贷款,我们除了得到在中国的影响外,将一无所获,而且还将失去我们足以自豪的地位。”那么,威尔逊的目的是要使美国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上呢?他说,那就是恢复门户开放政策时美国与中国和世界列强的关系。这样,美国便可以从列强相争中脱身出来,更自由地帮助中国,美国在中国的地位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

这便是威尔逊的狡猾、精明之处。

退出银行团以后,威尔逊展开灵活的手段,积极进行“独立行动”。在他任期内,共向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提供了大约30笔贷款,满足了摩根、洛克菲勒等财团的要求。

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欧的主要国家被战争捆住了手脚,无法插手中国的事务,日本则趁机扩大了在中国的实力,美国在中国的扩张处处受到遏制。

威尔逊转向寻求美国在中国的代理人,他极力扶植袁世凯的势力,但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和袁的死亡,美国的计划再次受到挫折。

1916年6月,国务卿兰辛向威尔逊建议,重新组织国际银行团,由美国出面,拉拢英法等国,以联合贷款为手段,限制日本在中国的势力。但这个自以为妙的计划却遭到日本的强烈抵制,而英法等国忙于欧洲战争,也无暇东顾,这个企图落空了。

到1918年,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日本几乎控制了大部分中国,通过西原借款,日本在政治、经济几方面加固了对中国的统治,势力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美国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通过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大增。威尔逊感到再也不能任由日本独占中国了,必须采取新的策略,否则便有被日本人赶出中国的危险。

经过周密的策划,威尔逊再次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1918年6月,在威尔逊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由摩根公司,花旗银行等31家美国银行共同组成了新美国银行团。

这个银行团规模庞大,财力雄厚,野心勃勃。

按照威尔逊的计划,新的银行团提供贷款的种类是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行政性贷款,而贷款的对象和范围也空前扩大,竟包括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各部门、中国的各省、中国政府或中国任何省政府所有或所控制的公司。最后,银行团还享有垄断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借款的权力,而禁止任何金融机构进行单独的借款活动。

7月10日,美国以国务院的名义向英、法、日各国政府发出照会,邀请他们参加新的国际银行团。

7月29日,国务院再次发表威尔逊授权的声明,说美国银行家是应美国政府的请求而参加国际银行团的。

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仅仅5年的时间,威尔逊便由一个拒绝支持美国财团加入国际银行团的公正的主持者,摇身一变而为这个组织的积极倡导者。世易时移,美国在新的银行团中将不再像5年前那样处于从属的地位,而变成举足轻重的牵头人了。

慑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英法两国很快便表示支持。

日本立刻便看出这个计划的阴谋所在,因而坚决抵制。但在美国施加压力,又得不到其它国家的响应的情况下,日本势单力孤,只能勉强同意。

1919年5月12日,新银行团计划的草案在巴黎达成初步的协议。

日本虽然被迫参加,但坚决反对把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包括在银行团的活动范围之内。这与美国的野心发生冲突,双方争执不下。直到1920年10月,日本才在草案上签字。

这一问题上,威尔逊软硬兼施,才迫使日本妥协。威尔逊表示,如果日本拒绝参加银行团,美国便向过去一样单独行动,并支持任何一个在独立基础上与中国做生意的金融团体。威尔逊并且威胁说,将要组织不包括日本在内的三国银行团,以孤立日本。最后,日本同意参加银行团,但条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已办或拟办的某些铁路企业不在银行团的活动范围之内。

威尔逊终于如愿以偿。

虽然国际银行团成立后在中国的活动不很顺利并一再受到日本的阻挠,但美国也借此增强了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地位,扩大了在中国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