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布什政府入侵巴拿马事件:美国总统的智谋艺术

布什政府入侵巴拿马事件:美国总统的智谋艺术

时间:2024-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9年12月20日,布什总统一声令下,美国陆、海、空三军同时行动,对巴拿马发动了突然袭击。条约规定,1999年12月31日午时之后,运河将完全交由巴拿马共和国管理。1989年10月3日,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部分中下级官员发动了突然的军事政变,企图推翻诺列加政权。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指责巴拿马士兵挑起事端,美国防部为此发表声明,声称为保护美国人的安全,将进行自卫。布什也激烈谴责诺列加政权,表示要对巴拿马采取“报复行动”。

布什政府入侵巴拿马事件:美国总统的智谋艺术

1989年12月20日,布什总统一声令下,美国陆、海、空三军同时行动,对巴拿马发动了突然袭击。

乔治·布什是美国第四十一任总统。他早年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具有极丰富的外交经验和熟练的政治技巧。再加上他在中央情报局任局长期间的特殊经历,使他养成工于心计、老谋深算的政治风格。

1988年,政海浮沉数十年的乔治·布什如愿以偿,进入了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但刚一上任,他便面对着一个棘手的难题,即“巴拿马事件”。

巴拿马共和国是位于中美洲的小国,人口只有200万,面积不足8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巴拿马运河的通过,却使这个小国的地理位置显得突出的重要。

1904年,美国的第二十五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夺取在巴拿马修建运河的权利,策划了一个所谓的政变阴谋,借机侵入巴拿马,使用极其卑鄙的手段在巴拿马扶植傀儡政权,窃取了在巴拿马修建运河的权力。19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使从大西洋印度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1万多公里,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高额利润。每年运河的总收入达3亿多美元,大多落入美国的腰包,巴拿马只得到一点点的甜头。美国人甚至把运河西岸11. 6公里的广大范围划为运河区,在那里设立美军南方司令部,禁止巴拿马人入内,俨然成了“国中之国”。

巴拿马人眼看大量的财富白白流入美国的金库,他们感到愤怒。他们要求收回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利,丧权辱国的屈辱也使一代又一代的巴拿马人无法忍受,为了收回运河区的权利,他们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苦斗争。

1977年,巴拿马人终于取得了初步胜利,他们与美国签订了新的运河条约。条约规定,1999年12月31日午时之后,运河将完全交由巴拿马共和国管理。而从1990年开始,运河区管理委员会的主任要由巴拿马人担任,美国人担任副主任。同时,美国的南方司令部也将撤出运河区。

巴拿马人欣喜若狂,但美国政府却忧心忡忡。对于美国来说,运河便是财富,失掉了运河区的管理权,将给美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巴拿马运河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管理权的丧失,也会给美国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布什上台的时候,距离美国将交出部分管理权限的1990年只有两年了。权势集团和利益集团要求保护美国在巴拿马权益和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布什政府的压力日益沉重。巴拿马政府首脑诺列加将军又是个民族主义者,坚决要求按约收回运河主权,使布什政府感到无可奈何。

布什感到不能再拖下去,那样会给人以软弱无能之感,对自己的形象是不利的;同时,他也不愿去得罪那些权势和利益集团。他企图重演西奥多·罗斯福的伎俩,扶植一个俯首帖耳的傀儡政权。

为迫使诺列加将军下台,布什政府不择手段,对巴拿马采取了经济上制裁,外交上威逼利诱及军事上的威胁恐吓等手段,并暗中策划在巴拿马国内掀起“反诺风潮”,积极支持反对派的活动。

1989年10月3日,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部分中下级官员发动了突然的军事政变,企图推翻诺列加政权。政变的军人扣押了诺列加将军,并控制了部分局势。但忠于诺列加的部队击退了政变军人,并救出了诺列加。政变失败了,诺列加政权迅速清除了反对派,他的地位更加巩固。

布什政府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继续进行政变阴谋的活动。布什亲自批准了一项给中央情报局300万美元的拨款,以供该机构策划新的活动而用。同时,美国还秘密地向巴拿马派兵4500多人,空运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武器,如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机等。

但布什政府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入侵巴拿马,他担心世界舆论的谴责,只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他们的行动才显得“名正言顺”。

布什政府找到的借口之一,是“打击毒品走私”。

毒品走私是一个自80年代以来极易引起公愤的国际问题,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对参与毒品贩卖活动的团伙或个人恨之入骨。布什政府看准了这个敏感的罪名,便指责诺列加参与了国际性的毒品走私活动,说他与臭名昭著的哥伦比亚贩毒集团有瓜葛。对诺列加的这一指控其实早在里根当政期间就已开始。1988年2月,里根政府通过迈阿密联邦法院陪审团以“参与贩毒活动”为名,对诺列加提出了正式起诉,布什政府则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大作文章,扬言要将“贩毒犯”捉拿归案,并进行审判,给予严惩。这成了美国出兵巴拿马的一个重要理由。

1989年12月16日,一个突发事件给美国的入侵提供了更直接的借口。

这天晚上9时,有4名驻巴拿马的美国军官乘车经过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所在的大街,与国防军的士兵发生了冲突。双方都动用了武器,互相射击,巴拿马士兵打死了1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美军则打伤了3名巴拿马士兵。

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指责巴拿马士兵挑起事端,美国防部为此发表声明,声称为保护美国人的安全,将进行自卫。布什也激烈谴责诺列加政权,表示要对巴拿马采取“报复行动”。巴拿马外交部也向美国提出强烈抗议,指责美国军官首先开枪。双方都调兵遣将,剑拔弩张,气氛极为紧张。

事实上,事件刚一发生,美国就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和南方司令部司令瑟曼主持下,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入侵计划,这个计划包括3套方案:第一方案是以驻巴拿马的1.3万名美军突然袭击巴拿马国防军,迅速摧毁巴拿马的最高指挥机关;第二个方案是从美国派出特种作战部队,在驻巴拿马美军的配合下,采用当年营救伊朗扣押的美国人质的方式,劫持诺列加;第三个方案则是发动全面的战争,陆海空一齐动用,大举进攻。

布什认真研究了上述3种方案,感到前两种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并且不一定达到美国的目的。为确保彻底搞垮诺列加政权,又能牢固而长期地控制巴拿马这个国家,布什决定采用第三个方案。

12月20日凌晨1点,美军发动了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全面进攻。美军投入的总兵力达2.7万人,是自越南战争以来,规模较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美军的进攻以F-117A型“隐形”战斗机对巴拿马军高炮阵地的轰炸拉开了整个入侵行动的序幕。接着,美国参战的陆、海、空三军兵分五路,扑向巴拿马的各个军事要地。(www.xing528.com)

第一路,由美军南方司令部的特种作战部队和一个突击队营组成的“红色特遣队”,在战斗机进行了轰炸之后,进行空降,从150米高空跳下,以扇形队列直扑巴拿马国防军第六、第七连的兵营。美军之所以先进攻这两个连,有两个目的,一是声东击西,牵制兵力,掩护美军大部队袭击巴拿马城的国防军司令部;二是这两个连队的官兵是诺列加将军的忠实拥护者。10月3日的那次未遂政变中,就是这两个连营救了诺列加,这些官兵早就被美国政府视为眼中钉,必欲先除之而后快。在美国军队猛烈的攻势下,两个连队很快便丧失了抵抗能力,溃不成军,美军俘虏了250人。同时,这一路美军迅速占领了托里霍斯国际机场,封锁了帕科拉河大桥。

第二路美军猛攻巴拿马军司令部大楼及住在其邻近的巴军第五连。这一路称“尖刀特遣分队”,由第六机械化营、一个轻型坦克排、第五步兵营和海军的“海豹”分队组成。美国军队很快攻占司令部大楼,歼灭了第五连,并迅速切断了诺列加可能逃跑的一切通道。

第三路由著名的第八十二空降师的一个旅和别动部队组成,号称“太平洋特遣队”。他们的任务是增援帕科拉河大桥的美军别动部队。阻止巴军的“2000年营”和其他巴军进城增援。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战,美军击败了“2000年营”和国际机场巴军飞行中队。

第四路是“永远忠实特遣队”,由一个轻装步兵连、一个海军陆战队步兵连及部分宪兵组成,其任务是抢占巴拿马运河上的泛美公路大桥,并负责保卫运河区的美军霍华德空军基地免受巴军的袭击。

第五路号称“大西洋特遣队”,由八十二空降师一个营及第七步兵师的一个营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在特种作战部队的支援下,攻打巴拿马的第二大城市科隆。他们击溃了巴军第八连和沿海警卫队,攻占了运河沿岸的重要设施,并释放了监狱中的政变军人。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美军仅用了8个小时,便击溃了巴军的有组织抵抗,再用了仅7个小时,摧毁了巴军所有主要的军事设施,控制了巴军的大部分军营和据点。

第二天,主要战场的战斗基本结束,诺列加政权被推翻了,诺列加本人不知去向。布什政府宣称愿悬赏100万美元缉拿诺列加。

21日中午,布什政府在一片废墟上扶植了一个亲美政权,巴拿马反对党领导人吉列尔莫·恩达拉在议会大厦宣誓就任巴拿马的新总统。布什政府如愿以偿了。

但诺列加的存在仍然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布什政府宣称一定要抓住这个“贩毒犯”。美军迅速包围了诺列加有可能躲藏的尼加拉瓜、古巴、利比亚、秘鲁等国驻巴拿马的大使馆。与此同时,美军大肆搜捕诺列加政权的军政要员,其中的重要人物都被美军押往美国。

为防止巴军化整为零转入丛林进行游击战,美国军方采用了金钱引诱的方法。他们发出布告,对自动投诚和交出武器弹药的人给予奖赏,这一招使得3000多名有可能继续顽抗的巴军人员放下了武器,减少了对美军的威胁。

诺列加在一个很隐蔽的地方藏了4天之后,偷偷地进入梵蒂冈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

但美军很快便得到了消息,包围了使馆大楼。为逼迫梵蒂冈使馆交出诺列加,布什政府使用了各种手段。

布什政府首先联合巴拿马傀儡新政权与梵蒂冈进行频繁的谈判,作出种种许诺,引诱梵蒂冈方面交出诺列加,与此同时,布什政府向罗马教皇施加巨大的压力。教皇派出特使与诺列加谈判,劝说他离开大使馆。

在进行外交攻势的同时,布什政府还展开了心理战术,对诺列加和梵蒂冈大使馆施加精神压力

美国特种作战部队的心理战分队连续不断地使用高音喇叭和先进的扩音设备,一遍又一遍地播放极具美国色彩的摇滚乐曲,播送各大报刊及各种新闻媒介上猛烈抨击诺列加政权和诺列加本人的新闻、评论。同时,在美国的组织之下,几千名反对诺列加的巴拿马反对派人士,在梵蒂冈使馆的门前日以继夜地集会、游行、示威,打出反对诺列加的标语、旗帜,大声呼喊反对诺列加、要求审判诺列加的口号。

这种强大的心理攻势使诺列加精神沮丧,梵蒂冈大使馆的人员也烦躁不安,苦不堪言。

1990年1月3日,梵蒂冈使馆下了最后通牒,命令诺列加4日中午离开大使馆,或者向美军投降。

1月3日晚8时50分,被逼无奈的诺列加走出使馆,表示自愿投降。包围使馆的美国士兵立即逮捕了他,不久被押往美国。

至此,历时15天的美国入侵巴拿马的战争正式结束了。美国再次牢固地控制了巴拿马政府,保住了他们在巴拿马运河的利益。

陷阱与诱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