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结婚一年后,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她不仅改行当了律师,在保守党内也由于工作勤奋,才干突出而受到赏识。她的职位不断高升,在保守党当政,希思当上首相后,她于1970年被任命为教育部的部长。那年她45岁,在英国的政府里,女部长历来是罕见的,因而她的知名度也大大增加。
官运亨通使撒切尔夫人的工作热情更高了,她似乎看到美好的前程在向她招手,没想到等待她的却是一场暴风骤雨。
作为教育部长的撒切尔夫人,经过反复的考察和研究,决定取消政府向小学生提供的1天3次的免费牛奶。她觉得牛奶没多少钱,家长自己也能承担得起。而政府取消这个政策,却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而且也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可以说,撒切尔夫人是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的,她虽然明知道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还是觉得应该这样做。
这个政策一出台,就引起了许多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他们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而这个政策是教育部长制订的,于是他们把矛头都对准了撒切尔夫人。
更严重的是,保守党的竞争对手一工党,时刻在紧盯着保守党的行动,他们抓住一切机会攻击对手,以便把它赶下台,好让自己执政。这就是英国的政治现实。
撒切尔夫人虽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由于她是个有主见的人,只要认为自己做得对,不管有多少人反对她,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因而她仍旧我行我素。
有一次,她到一所大学演讲,遭到了学生们的抗义示威。学生们喊道:“学校的牛奶呢?”“保守党人滚出去!”学生们激愤的声音压过了她的演讲声。会场里乱哄哄的,有人还向她扔纸镖。
面对这种场面,撒切尔夫人有点难堪,但她心里想:不管怎么样,也得把演讲坚持到底。要是因为他们的捣乱就停下来,岂不是正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她知道,有许多工党成员在现场煽动群众,巴不得她讲不下去,从而降低她的威信呢。所以,一想到这些,撒切尔夫人就仿佛对那些人的捣乱视而不见似的,镇定自若地向着某些仍然支持她的人演讲。
她正讲着,突然眼前黑影一晃,一个拳头大的东西向她飞来,快得根本来不及躲避,她感到胸口一阵剧痛。接着,“咚”的一声,一块石头掉在地上。她的身子不由得微微一晃,但又赶忙站稳了。
这个野蛮的行为令她感到极度的震惊和愤怒,一股冲动涌上心头:她真想停下演讲,向那个朝她投石块的人厉声质问,并谴责这种野蛮的人身攻击。但清醒的理智又告诉她不能这样做,因为当时会场混乱,人们未必能听清她的声音,而且“牛奶风波”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释清楚的,何况那些工党的成员根本不想和她讲道理,只想让她出丑而已。和他们争辩,就正好让他们得逞了。
想到这里,在停顿了一两秒钟后,她强忍着剧痛和愤怒,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继续演讲下去,直到结束。
要求她辞职的呼声虽然挺高,却没能左右当时的首相希思。因为撒切尔夫人勤恳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希思要求她继续留任教育部长的职位。
后来,玛格丽特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向世人证明了她在政治方面的卓越才能,并于1975年当选为保守党的领袖。
英国每4年要举行一次大选,这也是英国的两大政党—保守党与工党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的时刻。获胜的政党成为英国的执政党,它的领袖也就成为英国政府的最高首脑首相。
1979年,就是一个大选的年份。
为了迎接5月3日的大选,撒切尔夫人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争取选民的活动中去。她要巡游全国各地,发表成百次演讲,出席几百次集会,同成千上万的人握手;她还要在电视上“表演”,在收音机里讲话;她还要举行无数次记者招待会,同时还得允许一大批记者跟着她,随时把她的活动,甚至生活细节报道给选民。(www.xing528.com)
她走的路、说的话比谁都多,工作持续的时间比谁都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大选不仅是两党领袖之间智慧的较量,而且也是意志与体力的较量。
撒切尔夫人作为一个女性,却显示出了比男人还要充沛得多的精力。她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凌晨两三点钟睡觉。竞选活动这样紧张,她在生活上却不需人伺候,而且把一切都搞得井井有条。她自己装点衣箱和提包,每件衣服都用薄纸包好以防折皱。她每天早上自己梳洗打扮,只是要在电视上露面时她才请人帮忙。同时她还时时关照随行人员的衣食住行。在相同的时间里,她做的事,她完成的工作要比其他人多好几倍。当周围的人都已精疲力尽支持不住的时候,她却依然精神振奋、光彩照人。
作为一个女性政治家,撒切尔夫人不仅要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刚强性格,还要表现出女性温柔贤淑的一面。这是男性政治家所没有的麻烦。因为在英国,领袖在竞选中的个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任凭你再有能力,如果不符合老百姓心中所能接受的形象标准,也可能无法赢得竞选。因而,撒切尔夫人不得不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包装”。
她让自己手提购物篮,从家里出来,像别的家庭主妇一样去选购食品,她让记者拍下来。在一个牛场,她抱起一只小牛,让随行记者拍下这富于温柔和人情味的镜头。
5月3日,星期四,大选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撒切尔一家一早投了票之后,便返回住处。在点票结果出来之前的这段难熬的时间里,撒切尔夫人的心里像15个吊桶打水一七上八下。她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因那样她会陷入对结果的焦虑之中。于是,她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房间打扫了一遍。这也难怪,因为如果她不能赢得大选,党内的抱怨和攻击会把她赶下领袖的位置,她的政治生涯也就毁于一旦了。
这一天午夜,大选的结果出来了,保守党胜利了。撒切尔夫人听到这一消息,激动得执泪盈眶。
5月4日,也就是大选的第2天,撒切尔夫人将前往英国的王宫——白金汉宫,正式接受女王的任命。中午,他们一家人和撒切尔夫人的两个随从来到保守党总部,等待着女王召见的电话。
其他人都已疲惫不堪,丹尼斯已经打起吨来,只有撒切尔夫人仍毫无倦意。当电话铃响时,她先推醒了丹尼斯,才去接电话。据她自己回忆说,尽管有许多朋友和她一起等来了大选获胜的消息,但当她去接王室的电话时,却有一种奇怪的孤独之感。每个在场的人都希望听到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通话,不料她却伸脚一钩门,把门关上了。或许,她要独享这历史性的一刻吧。
接完电话,丹尼斯陪夫人去白金汉宫。她们坐在汽车上,忽然,丹尼斯想起汽车的油不多了,就对夫人说:“汽车或许会抛锚。”撒切尔夫人不假思索、斩钉截铁地回答:“那我就走着去。”
从这一天起,撒切尔夫人开始了连续11年的首相生涯。英国进入了“撒切尔时代”。
卸任后的撒切尔夫人一开始感到很不习惯,一度曾沉沦于消极、抑郁的情绪之中。她感到委屈,觉得党内的同事们背叛了她;又感到极大的失落和空虚,从决定最重要的国家大事到回到家里无所事事,实在是很难适应。
但是没过多久,撒切尔夫人就从这种消极的状态中自拔出来。她要行动,要继续影响这个世界。尽管她已不是首相了,但政治就是她的生命,除此之外,她几乎没有别的爱好。虽然失去了权力,但她的影响却未消失,她仍然可以有一'番作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她开始撰写回忆录《唐宁街岁月》,应邀到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她的回忆录发表后极为畅销,她的演讲报酬是全世界名人中最高的。
更主要的是,她仍然积极参与政治。她仍然发表政见,评议时政,像以往一样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她的见解仍然很受重视,甚至对当时的首相梅杰有很大的约束力。尽管遭到某些人的非议,但她并不在乎,她就是要捍卫自己的信念和主张。
她甚至想用演讲挣来的钱成立一个“撒切尔夫人基金会”,并通过这一组织充当国际问题顾问的角色,以便能更多地影响国际政治。她继续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