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郡县制与度量衡的关系探究

郡县制与度量衡的关系探究

时间:2024-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秦始皇把他的天下划分为36郡,郡以下设县。把它们立在咸阳宫殿前面的两边,象征着秦始皇灭亡6国统一中原。秦始皇以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如尺寸、升斗、斤两等。于是秦始皇下令,规定车辆上两个子间的距离,一律都定为6尺。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北部的匈奴势力对秦王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始皇37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巡游。

郡县制与度量衡的关系探究

统一天下后,羸政知道,靠武力统一的天下并不一定长久。于是,他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实行全面改革。自然,确定羸政的地位和权力成为主要任务。他认为涵义狭小,必须更新方可彰显自己的无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权威,于是责成群臣议举尊号。群臣和博士认为秦王平定天下,功业空前,远超五帝,鉴于古有三皇而秦皇最贵的传说,建议尊号更为秦皇,命为,令为,自称为。秦王羸政觉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并批准作为皇帝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

秦始皇又犯难了,天下应当怎样统治呢?他向臣下问起,大臣对秦始皇说:六国诸侯刚灭,燕国齐国楚国离京城太远了,您不如把几个皇子分封到那些地方去做王,协助陛下统治天下。

宰相李斯反对分封皇子的建议,说:“陛下统一了天下,可以在全国设置郡县。子弟功臣多,赏些赋税钱财,不要分封诸侯,这样您才容易控制他们!”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他说:“以前天下战争不断,是因为分封诸侯王的原因。如再分封诸侯王,是埋下了战争的祸根。

于是秦始皇把他的天下划分为36郡,郡以下设县。秦始皇在中央朝廷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廷尉、治粟内史等重要的官职协助皇帝治理国家。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一概不得世袭。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

后来,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是在秦始皇的这套体制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

秦始皇把原6国的兵器全都收缴到京城咸阳来,回炉熔铸成12个大铜人和许多铜器。把它们立在咸阳宫殿前面的两边,象征着秦始皇灭亡6国统一中原

秦始皇以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如尺寸、升斗、斤两等。这样各地经商,做买卖都没有困难,因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原六国的车辆和道路也都不同,这样不方便。于是秦始皇下令,规定车辆上两个子间的距离,一律都定为6尺。又修筑从京城咸阳到全国各个重要地方的大路。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秦始皇又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一种叫做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后来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作隶书。隶书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相像了。

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就方便多了。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北部的匈奴势力对秦王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他们经常派兵抢夺内地的财物,为了保证中原地区的安定,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攻匈奴,经过几次大战,蒙恬攻取了河南、高阙、阴山、北假等地方,并在这里设置了34个县。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从中原地区迁移3万多户到这里垦荒种植。接着,秦始皇便开始大范围地修筑长城,在秦、赵、燕3国长城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连接、修补,构筑了西起陇西临洮、东至鸭绿江长度1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至今仍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古代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结晶。它的建成,对于防范匈奴,保卫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www.xing528.com)

秦王朝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旧贵族们还大量存在,拥有大批奴隶的大商人还大量的存在,而代表这些旧势力的儒生也大量存在。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在一次庆祝宴会上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并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1.史书方面除《秦记》之外,其他六国的史书一律烧掉;

2.《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的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监督烧掉;

3.医药、卜筮、种树等科技文化方面的书不在禁止之列;

4.如有人敢相互谈论《诗》、《书》的,判处弃市;借古讽今者将被灭门;其他人或官吏见到而不举报的与他们同罪;令下30日后不执行的,即面额刺花,服4年筑城劳役。

秦始皇看后立即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全国各地烟尘弥漫,大批古代文献、典籍焚毁于大火之中。

2年,由于大量焚书,引起不少读书人和方士的不满,他们继续大造舆论,谩骂、攻击秦始皇,说他像一个专职杀人的狱吏,并以处罚削斩人为乐以此逞威等等。有两个方士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对于这些敢于反抗、继续散布妖言以乱黔首的儒生采取了坚决镇压的手段,先后逮捕了460多个儒生,并把他们全部坑杀在咸阳。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消除割据的意识,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秦始皇所采取这种野蛮的、残酷的手段,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无疑是一次非常严重的摧残秦始皇的暴政,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楚地流行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歌谣,诅咒秦王朝灭亡。始皇36年,东郡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后,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人,由于无人承认,便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死,然后销毁陨石。

在这样的局面下,秦始皇难免有些害怕起来。他一方面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必须得以长生不老,方可将秦王朝的统治延续下去。所以在他的一生中,秦始皇为了寻求能长生不老的仙药,总是接连不断地出巡。

始皇37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巡游。他从咸阳出发,首先来到南方的云梦,在九疑山祭祀了虞舜。然后顺江东下,由丹阳登陆,来到钱塘,绕道向西120里渡江登上会稽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祭罢大禹,秦始皇在会稽山刻石留念,然后下山,经吴中北上。秦始皇一行从江乘渡江,一直沿着海边向北,又来到琅琊。他总想能在海边有所收获,遇见仙人或得到仙药,所以一直靠着海岸走,然而仍一无所获。看看求仙无望,便决定返回咸阳。连日的旅途劳累,加上途中遭到张良等人的伏击,心情沮丧,到平原津就病倒了。于是秦始皇和随从一路疾驰,准备赶回咸阳,不料到了沙丘,秦始皇病逝。时为始皇317月。秦始皇在位37年,称王25年,称帝12年,终年50岁。安葬于骊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