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13年浙江发展评价成果

2013年浙江发展评价成果

时间:2024-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省统计局专门成立课题组,对2011年度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情况开展了综合评价,对全省和11个设区市的4大领域、10个关注方向、37项指标进行了评价测算。第二层次,生态文明建设进展较快的地区。

2013年浙江发展评价成果

第七篇 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由省委政研室牵头,省统计局、省环保厅参与,共同开展了生态文明综合指标体系课题研究,形成了《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见附表1),由1个总指标(浙江省生态文明指数)、4大领域(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37项评价指标构成。为此,省统计局专门成立课题组,对2011年度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情况开展了综合评价,对全省和11个设区市的4大领域、10个关注方向、37项指标进行了评价测算。总体结果是:2011年,在生态浙江建设部署推动下,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平稳,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领域比2010年均有较明显的提高;生态制度领域与2010年相比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一、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情况

(一)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稳步发展状态

以2010年全省生态文明总指数为基准值100计算,2011年全省生态文明总指数为101.72,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发展(见图1)。

图1 2010—2011年全省生态文明总指数及各领域指数

(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三大领域全面提升

2011年,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指数分别为106.01、103.81、101.65(见图2)。其中,生态文化、生态经济领域发展速度较快,高于全省生态文明总指数的发展速度。在设定的4大评价领域中,生态制度领域指数仅为92.43,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图2 2011年全省生态文明总指数及各领域发展指数

(三)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认可程度不高

通过民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仅有56.19,属于中等偏低水平,表明社会公众对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的状况不够满意。

(四)近七成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呈上升态势

在37项指标中,由于6个指标的数据无法取得完整、可比的数据,因此总指数测算时以31项指标测算。这6个指标分别为: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率;单位GDP碳排放量;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绿色创建活动指数;新建绿色建筑比例;政府采购绿色产品的比率。在参与测算的31项指标中,有21项指标呈上升态势,与上年相比,上升幅度较大的有“工业重复用水率”“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比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重点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率”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收集率”6项指标,指数分别为123.83、119.90、114.51、109.54、106.21和105.85。

从指标所属领域来看,与2010年相比,生态经济领域的指标发展态势最好,超过80%的指标呈增长态势;其次为生态环境领域,有66.7%的指标呈上升态势,其他两个领域因指标较少,所以上升指标的比例不具有可比性。从整体上看,我省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很注重生态的保护,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呈下降态势的5项指标是“人均能源消费量”“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人均水资源总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指数分别为98.14、95.53、94.45、89.83和78.19。其中“人均水资源总量”指标的口径包括降水量,由于2011年我省降水量与上年相比有大幅缩减,导致水资源总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指数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与上年相比,一部分环保项目已结束,所以投资减少,导致其占比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整体上看,我省仍需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公众评价。

在参与测算的指标中,“农村可再生资源利用指数”“森林覆盖率”“单位林地面积蓄积量”“生态文明宣传普及率”和“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审核比例”5项指标与上年相比持平。由于数据采集等原因,“单位林地面积蓄积量”和“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审核比例”2项指标采用两年数据一致的方式处理;“生态文明宣传普及率”较为特殊,全省及各市该指标均为95%。由于计算方法的特殊性导致该指标无法直接参与测算,为保证不影响最终结果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在测算时通过技术处理直接给出该指标的得分参与最后的指数计算及排名。

二、2011年生态文明指数分层分析

以2010年全省生态文明总指数为基准值100计算,2011年11个设区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杭州、舟山、湖州绍兴、丽水、宁波衢州、金华、台州、温州嘉兴(见图3)。

图3 2011年11市生态文明指数及分层情况

(一)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层次分析

根据2011年各市生态文明总指数的高低,11个设区市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快的地区。杭州、舟山、湖州市位居全省前3名,总指数分别为107.35、106.78和105.66,领先于全省水平。其中,杭州市在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领域排名均居全省第1,说明杭州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但杭州的生态文化领域排名居全省第4,生态制度领域排名居全省第5,相对偏低。舟山市在生态经济领域排名居全省第5,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领域排名均居全省第3,在各领域上的发展较为均衡。湖州市在生态经济领域排名居全省第9,生态环境领域排名居全省第4,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领域排名均居全省第1,各领域间不平衡现象较严重。这也表明,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快的地区,今后需注重领域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第二层次,生态文明建设进展较快的地区。包括绍兴、丽水、宁波市,生态文明总指数相对较高,但略低于全省水平,分别为101.05、100.79、99.75,依次排在全省第4位至第6位。其中,绍兴市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领域指数均居全省第6,生态制度领域指数排名居全省第7;丽水市生态经济领域指数排名居全省第10,生态制度领域指数排名居全省第8,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领域指数排名均居全省第2;宁波市生态经济领域指数居全省第7,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领域指数居全省第6,生态制度领域指数居全省第8。整体看来,绍兴和宁波市领域间发展比较均衡,总指数位居全省中上段。丽水市领域间发展存在不均衡,生态经济领域处于全省倒数第2,较为落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领域发展又领先于多数市。表明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展较快的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优势,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层次,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一般的地区。衢州、金华、台州市的生态文明总指数分别为98.09、98.05、97.94,依次排在全省第7位至第9位。其中,金华和台州市生态经济领域指数分别位居全省第2和第3,均高于全省水平。衢州市生态制度领域指数位居全省第2,但生态经济领域指数排在全省最后。金华市生态文化、生态制度领域和台州市生态制度领域均处于全省落后的水平。说明三市在领域间的发展极不平衡,既有相对于其他设区市的“强项”,也存在着薄弱环节,高低分化程度十分明显,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和应对手段,更要增强本地区各领域发展的协调性

第四层次,生态文明建设进展较缓慢的地区。温州、嘉兴市生态文明总指数分别为95.92、94.46,依次位居全省第10、第11位。两市虽然位居全省第四层次,但也有单个领域指数位居全省比较靠前的位置,如温州的生态经济领域指数位居全省第4;嘉兴的生态制度领域指数也位居全省第4。但其他领域指数均远远落后于其他市。

表1 2011年各市生态文明指数分层情况

(二)生态文明建设地区差异分析

从各领域发展指数的地区差异看,2011年四大领域的地区差异从小到大依次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

表2 2011年全省四大领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数及标准差

生态经济领域地区差异最小,只有6.28,11个市最高最低水平之比也只有1.24。生态环境、生态文化领域的地区差异也不算太大,11个市最高最低比分别为1.36、1.32,标准差分别为8.33、9.22。生态制度领域的地区差异较大,标准差为11.02。生态制度领域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审核比例”和“规划环评执行率”等3项指标差异均较大。

三、11个设区市生态文明指数具体分析

本报告对2011年11个设区市的37项指标和四大领域进行排序,将在11个市中位列前两位的作为相对领先指标和相对领先领域,将排名位列最后两位的作为相对落后指标和相对落后领域,通过比较相对领先/落后领域和指标,分析各市四大领域及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在全省的相对领先和落后情况。除去无法取得数据的指标外,在参与测算的31项指标中,2011年11市相对领先指标数量从多到少分别为杭州(11)、舟山(9)、丽水(9)、湖州(8)、宁波(7)、温州(6)、衢州(6)、金华(5)、绍兴(3)、台州(2)、嘉兴(2)。

(一)杭州市

2011年,杭州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107.35,位居全省首位。从指标来看,有11个相对领先指标,其中7个为全省首位指标。有2个相对落后指标,为“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水量”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从领域发展指数来看,杭州有2个领域领先,分别是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均为全省首位领域。生态文化领域位列全省第4,与前几位差距很小。生态制度领域位居全省第5。

图4 2010—2011年杭州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二)宁波市

2011年,宁波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99.75,位列全省第6位。与2010年相比,各大领域均有提升。有7个相对领先指标,其中3个为全省首位指标,分别是“单位GDP COD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水量”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有5个相对落后指标,分别为“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人均能源消费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率”和“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宁波市没有相对领先领域,也没有相对落后领域,生态制度领域居全省第6位,生态经济领域居全省第7位,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领域均居全省第8位。各领域发展较平均、稳定,但不够突出,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5 2010—2011年宁波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三)温州市(www.xing528.com)

2011年,温州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95.92,位列全省第10。有6个相对领先指标,其中2个为全省首位指标,分别是“单位GDP SO2排放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有9个相对落后指标,其中6个为全省末位指标,分别为“工业重复用水率”“单位林地面积蓄积量”“城市声环境质量综合评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收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温州市没有相对领先领域,但有2个相对落后领域,分别是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领域,其中生态文化领域是全省末位领域。虽然各领域指数排名靠后,但相较2010年,温州各大领域指数均有提升。

图6 2010—2011年温州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四)嘉兴市

2011年,嘉兴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94.46,位列全省第11。有2个相对领先指标,分别是“城市声环境质量综合评分”和“规划环评执行率”,均为全省首位指标。有5个相对落后指标,分别为“人均水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其中前4项为全省末位指标。值得指出的是,嘉兴市地表水质量受客观环境和自身方面等多重因素影响较大,2011年省控以上断面地表水功能区不达标。客观方面,嘉兴市地表水中75%是过境水,上游(杭州、湖州主要水网)来水对其水体水质影响较大。同时,嘉兴市小河、小浜较多,河道淤积的污染物易产生次生污染,这些毛细河道的较差水质流入大河也加剧了河网水体的污染。特别是2011年,嘉兴市降水量明显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剧减,降低了水体置换、净化能力。除了受到上游来水水质变差和恶劣的气象水文条件影响外,嘉兴境内自身的污染也是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参与总指数测算时,嘉兴市的“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标均作技术处理,以确保结果的科学合理,并不再参与单项指数计算,仅判定为单项指数排名最后。嘉兴市没有相对领先领域,且生态环境领域列全省末位。

图7 2010—2011年嘉兴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五)湖州市

2011年,湖州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105.66,位列全省第3。有8个相对领先指标,其中5个为全省首位指标,分别是“城市声环境质量综合评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收集率”“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比例”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有4个相对落后指标,包括“人均耗水量”“单位GDP能耗”“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率”,其中最后1项为全省末位指标。湖州市有2个相对领先领域,即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领域,且均为全省首位,没有相对落后领域。与2010年相比,湖州市在各领域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发展较为突出。

图8 2010—2011年湖州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六)绍兴市

2011年,绍兴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101.05,位列全省第4。有3个相对领先指标,分别是“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声环境质量综合评分”和“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其中前两项为全省首位指标。有2个相对落后指标,分别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率”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列全省第10。绍兴市既没有相对领先领域,也没有相对落后领域,4大领域发展水平在全省位列居中,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排名均居全省第6,生态制度领域排名居全省第7。

图9 2010—2011年绍兴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七)金华市

2011年,金华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98.05,位列全省第8。有5个相对领先指标,分别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声环境质量综合评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工业重复用水率”和“农村可再生资源利用指数”,其中前三项为全省首位指标;有4个相对落后指标,包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重点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率”“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比例”和“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审核比例”,其中后两项为全省末位指标。从领域看,生态经济领域为相对领先领域,排名居全省第2;有2个相对落后领域,为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领域,均居全省第10位。与2010年相比,金华市在生态制度领域略有下降,主要是“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指标有所下降。

图10 2010—2011年金华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八)衢州市

2011年,衢州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98.09,位列全省第7。有6个相对领先指标,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工业重复用水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人均水资源总量”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其中前3项为全省首位指标。有11个相对落后指标,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 COD排放量”“单位GDP SO2排放量”“单位GDP氨氮排放量”“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水量”“人均耗水量”“单位GDP能耗”和“人均能源消费量”9个为全省末位指标。在领域上,衢州的生态制度领域为相对领先领域,位列全省第2,生态经济领域为全省末位领域。

图11 2010—2011年衢州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九)舟山市

2011年,舟山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106.78,位列全省第2。有9个相对领先指标,包括“人均耗水量”“单位林地面积蓄积量”“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水量”“重点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率”“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比例”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其中前5项为全省首位指标。有5个相对落后指标,分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人均水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城市声环境质量综合评分”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居全省第10位。从领域来看,舟山没有相对领先领域,也没有相对落后领域,4大领域均位列全省中上段。与2010年相比,舟山在各领域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图12 2010—2011年舟山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十)台州市

2011年,台州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97.94,位列全省第9。有2个相对领先指标,分别是“单位GDP能耗”和“人均能源消费量”,其中“单位GDP能耗”为全省首位指标。有6个相对落后指标,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重点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率”和“规划环评执行率”为全省末位指标。从领域来看,台州市没有相对领先领域,生态制度领域为全省末位领域。

图13 2010—2011年台州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十一)丽水市

2011年,丽水市生态文明总指数为100.79,位列全省第5。有9个相对领先指标,包括“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人均水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城市声环境质量综合评分”“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单位林地面积蓄积量”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率”,其中前7项为全省首位指标。有7个相对落后指标,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农村可再生资源利用指数”和“土地集约利用指数”为全省末位指标。从领域来看,丽水有2个相对领先领域,为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领域,均居全省第2位;有1个相对落后领域,是生态经济领域,排名居全省第10位。与2010年相比,丽水在生态制度领域有所下降,主要是“环境污染投资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图14 2010—2011年丽水市各领域生态文明指数情况

课题负责人:黄建生

课题组成员:王兆雄 张宁红 蔡思中 许明娟      郑燕红 毕 宁 吴师意

执 笔 人:张宁红 吴师意

附录

附表1 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续 表

附表2 2011年浙江省生态文明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

续 表

附表2-3 2010—2011年全省生态文明指数及各领域标准差

附表2-4 2011年全省单指标生态文明指数地区差异(前十位与后十位)

续 表

附表2-5 2011年各市相对领先/落后指标与领域、全省首位/末尾指标数对照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