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和传承,是千百年来百姓孜孜不倦的一致追求和期盼,是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浙江省2004年开始开展“平安浙江”建设,8年来,按照胡锦涛同志“贵在落实、贵在坚持”的要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稳步积累,逐年提高,实现了新跨越,取得了新发展,为浙江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各项目标“稳中求进”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2011年度“平安浙江”群众安全感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贯彻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准确地把握全省平安建设形势,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做实做细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公共安全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省统计局按照省委“平安浙江”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根据《2011年度浙江省平安市、县(市、区)考核评审条件》(浙平安〔2011〕6号)文件精神,于2011年11月组织开展了全省2011年度建设“平安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调查。本次调查,全省11个设区市的90个县(市、区)共抽取了1168个调查小区,覆盖全省729个乡(镇、街道),共对29026名16岁及以上的人口进行了入户调查,并对15500人进行有效电话调查,调查结果对全省和11个市都具有代表性。
调查问卷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的职业或身份等描述个人情况的指标;第二部分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平安浙江”建设知晓率、“平安浙江”建设参与率等描述“平安浙江”建设情况的指标。
调查样本分布广泛,代表性强。问卷调查样本分布如下:从地区结构看,杭州市5294人,宁波市3943人,温州市4510人,嘉兴市2331人,湖州市1324人,绍兴市2540人,金华市2788人,衢州市1390人,舟山市650人,台州市3031人,丽水市1225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占67.6%,女性占32.4%;从年龄结构看,16—25岁的占9.0%,26—35岁的占16.5%,36—45岁的占25.2%,46—55岁的占22.2%,56—65岁的占15.9%,66岁及以上的占11.2%;从文化结构看,文盲占5.1%,小学占28.9%,初中占42.1%,高中占13.4%,大专占6.1%,大学本科及以上占4.4%;从职业或身份结构看,工人占8.4%,干部占2.1%,职员占6.8%,务农农民占28.3%,务工农民占25.0%,经商农民占4.7%,司售人员占0.5%,在校学生占1.6%,文教科卫体人员占1.4%,个体工商业者占4.3%,私营业主占2.4%,服务业人员占2.0%,无业(失业)人员占2.9%,离退休人员占5.8%,其他占3.8%。
二、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安全感的总体评价
“平安是福、平安是金”,建设一个祥和、安全、稳定的浙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一年来,全省上下自觉行动,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创平安、保稳定作为硬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自觉担负起谋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职责,广大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群众总体反映当前公共安全较好,对社会治安状况评价较高,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平稳上升,从2004年的92.33%提高到2011年的96.08%,已连续8年超过九成。
1.基层平安创建取得新发展,“平安”观念深入人心
“平安浙江”建设8年来,各级政府平安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平安意识普遍增强,和谐理念深入人心。“平安村(社区)”“平安校园”“平安渔场”“平安家庭”“平安出行”等一系列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开展得风风火火,风生水起,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深受群众好评。调查结果显示,有78.9%的被调查者知道所在地正在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村(社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县(市、区)”等平安创建活动,比2010年上升0.4个百分点,有40.8%的被调查者或家人参与了诸如平安宣传、平安出行、治安巡逻等平安建设活动,比2010年提高4.0个百分点。“平安”成果人人共享,“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基层平安创建取得新发展,“平安”观念深入人心。
2.治安综合管控有力,总体社会治安状况平稳
随着“平安”建设的深化,社会治安综合管控有力,治安保障、防范措施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强化。电子实时监控等设备在治安重点区域广泛应用,居民区等治安重点场所民警、巡防队员或保安常态化巡逻,90.6%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居住地周边经常能见到。总体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平稳,在对“您认为您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问题的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占87.3%,比2010年略降1.4个百分点,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认为“很好”的占52.9%,“较好”的占36.0%,“一般”的占12.0%,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分别仅占0.6%和0.1%。另有65.0%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地社会治安状况与去年相比,“有明显好转或好转”。“学校周围”“铁路、车站、码头”“大企业(工厂、矿山等)周边”“公共场所(商场、影剧院等)”等治安问题突出区域治安情况较好,分别有79.5%、61.2%、61.4%和65.2%的被调查者认为上述场所的治安秩序是“好”的。被调查人员或其家庭成员近一年来遭受过不法侵害的比例处于较低水平,仅为6.6%,但比2010年略有上升。
3.政法机关服务管理水平提高,群众基本满意
政法机关在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基层稳定,打击犯罪、扼制违法、改善治安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群众基本满意。调查结果表明,81.5%的被调查者在碰到矛盾纠纷或突出治安问题时首先会找村、社区综治工作站或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调解、解决,得到及时有效调处或整治的比例达到了82.6%。对社会影响较大的“抢夺抢劫”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持续保持高压政策,加大打击力度,79.5%的被调查者认为对“两抢”犯罪活动打击是有力的。同时,公安机关积极应对群众报案,有88.2%的群众认为报案后当地公安机关采取了相关措施或行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群众对各政法机关为维护我省当前大好安全形势做出的艰苦努力表示肯定,对各级政法机关2011年的工作基本满意。公安机关(派出所)的群众满意度最高,92.5%的被调查者对其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但比2010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其次是人民法院(法庭),“满意”或“基本满意”比例为87.9%,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三是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法律服务中心),“满意”或“基本满意”比例分别为86.0%和83.4%,分别提高0.6个百分点和下降4.2个百分点。
4.总体安全感满意率保持高水平,指数结构进一步优化
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被调查者感觉“很安全”“安全”和“基本安全”的比重分别为39.71%、36.77%和19.60%,三项合计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6.08%,说明全省有96.08%的群众对当前的社会安全环境是基本满意的,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持续保持高水平。与2010年相比,群众安全感上升0.26个百分点,其中感觉“很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人数分别上升了2.01和0.96个百分点,而感觉“安全”的人数下降了2.71个百分点,安全感指数分项结构有所优化,安全感满意率指数的含金量明显提高。全省及各市的群众安全感受情况详见表1。
表1 2011年度“平安浙江”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率
由此可见,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2011年度“平安浙江”建设工作取得了新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保持在高位,群众参与平安创建的热情日益高涨,社会治安状况稳定向好,社会环境进一步净化,百姓安居乐业,群众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群众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反映存在的突出矛盾
“平安”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目前,浙江经济发展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程度全面提升,由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等调整所带来的一些普遍性矛盾和问题凸显。因此,我们在肯定“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重视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一)“物价问题”是群众当前头等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2011年,在包括社会风气、就业失业、腐败、教育、工资待遇、社会治安、住房、征地搬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医疗、物价、贫富差距、其他等15项当前群众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中,“物价问题”成为群众当前最关注的头等社会问题,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8.0%;其次是“工资待遇问题”,占10.5%;“社会风气问题”居第三位,占10.4%。与2010年比较,受物价快速上涨,“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物价问题”“工资待遇问题”“食品卫生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和“就业失业问题”受关注程度有所上升,分别上升6.8、3.3、3.2、0.8和0.3个百分点,而“医疗问题”“贫富差距”受关注程度下降较快,比2010年分别下降了4.3和4.1个百分点。
(二)增强群众安全感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平安浙江”建设知晓率、参与率相对偏低
省安全感满意率连续8年保持在9成以上。从分市情况看,群众安全感最高的为舟山市,被调查者圈填“很安全”“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8.55%,台州市最低,为94.17%,最高与最低相差4.38个百分点,差距虽比上年有所扩大,但各市水平整体差异不大。而知晓率、参与率与安全感满意率相比,明显偏低,尤其是参与率,不及安全感满意率的1/2,而且各市之间差异较大。“平安浙江”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群众的积极参与,积“小安”方能成“大安”,广泛的群众参与是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基础。让广大民众参与到平安建设当中来,也是“平安浙江”建设原则、宗旨的体现,“平安不平安,百姓说了算”。因此,需要广泛宣传,放手积极发动群众,搭建更多的平台,让每一个群众都参与其中,使群众真正成为平安建设的主力军。(www.xing528.com)
2.“交通事故”仍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最主要因素
“交通事故”“治安违法行为”“刑事犯罪”“公共秩序混乱”“火灾”,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认为“交通事故”是当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最主要问题,占38.0%;其次是“治安违法行为”,占15.2%;“刑事犯罪”“公共秩序混乱”“火灾”分别占12.1%、11.1%和6.6%,还有17.0%的人认为是“其他”。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长,大量新手上路,以及违章驾驶等,交通事故频发,“交通事故”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最主要问题。2011年,浙江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0176起,造成5235人死亡,21260人受伤,占了全国的近1/12。尤其是2011年的温州7 ·23动车事故,给群众的“平安出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3.社会治安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社会治安状况影响人们的基本生活环境,对人民群众来说至关重要。在对“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与上年相比怎么样?”的调查中,选择“有明显好转或有好转”的占65.0%,比2010年下降2.8个百分点,调查同时显示,认为当地社会治安状况“很好”或“比较好”的占87.3%。可见,我省社会治安状况与人民群众期待的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较大的改善空间。当前,增强群众安全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位居前四位的是“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加强巡逻”“加强青少年教育”和“鼓励见义勇为”等,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3.4%、22.9%、9.5%和8.9%(见表2)。针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防、控、疏、导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疏民气、解民忧、通民情、安民心等各项工作,切实增强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管理,真正做到护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
表2目前增加群众安全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续 表
4.“效率不高”仍是政法队伍的突出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22.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政法队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效率不高”,7.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态度生硬”,2.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执法不公”,2.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工作推诿”,四者共占被调查者的35.5%,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见表3)。过去几年各级政法机关在提高工作效率、秉公执法、改善服务质量、提升自身形象方面做了不懈努力,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离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仍需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同时,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对政法队伍“不了解”的被调查者比重持续维持在高水平,2011年更是达到了45.7%。可见政法机关的政务公开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3当前政法队伍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续 表
5.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仍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调查结果显示,群众认为“入室盗窃犯罪现象”等10种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与2010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全部被调查者中,同时有6.6%的被调查者反映近一年来遭受过不法侵害,其中受到一次侵害的占80.2%,受到二次侵害的占14.3%,受到三次及三次以上侵害的占5.5%。在这些侵害事件中,以“入室盗窃”“自行车被盗窃”和“被扒窃”等偷盗犯罪居多,各占34.3%、29.4%和13.8%,而且这类偷盗犯罪在年底呈高发态势。在被调查的受害者中有56.3%的人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其中68.3%的报案已得到公安机关受理登记并立案,7.6%的报案已破案,另有12.3%已调查了解或查处。虽然群众认为当地公安机关积极处理了88.2%的报案,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但仍有6.1%的报案未得到任何处理。同时值得思考的是,仍有43.7%的受害者未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一方面说明群众自身缺乏维权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安机关在给予受害人报案的便利上、对案件的处理上做得还不够,破案率不够理想。
四、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的对策建议
“平安浙江”建设已走过8年历程,目前,浙江已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问题普遍感到满意。然而,平安建设无终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从更高层次上去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挑战,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提供有力保障。当前,要充分认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正确把握平安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以更广的视野、更宽的理念、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力度来推进“平安浙江”建设。
1.突出重点,抓机制
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事前督查机制、事中应急机制和事后问责机制。重点强化平安建设工作的考评、激励、督查等制度,以考核促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切实反映工作成效,确保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完善反应灵敏、处置及时的应急机制,特别要针对自然灾害、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社会治安以及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民生诉求等重点问题,建立完备的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坚决贯彻落实问责机制,务必使各项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对于责任事故,要清查到底,责任到人。
2.统筹兼顾,抓协调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把现实任务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既要立足当前,着力完成阶段性任务,更要着眼长远,紧随发展方向,不断调整;要把因时治标与着力治本相结合,既要坚持有针对性地快速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实效,更要综合考虑,追本溯源,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把政府推动与基层创建相结合,政府是平安创建的引导者,把握方向,基层平安创建是平安建设的基石和根本;要把考核达标与提高群众满意度相结合,既要满足考核目的,更要坚持把平安乡镇(街道)和平安村(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渔场、平安路段、平安出行等系列创建活动的着力点放在群众身上,宣传发动群众,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3.创新思路,抓基层
要以“枫桥经验”为抓手,不断开拓、创新工作思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严格公正执法为核心,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注重强化基层综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政法综治单位的实力、活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政法综治队伍的职能作用。同时,要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平安建设工作向基层末端延伸,不断掀起基层平安建设新高潮。正确梳理社会矛盾,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尽心尽责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化解信访积案,着力解决社会安全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力度,采取打防结合、专群并举的防控机制,严厉打击以黑恶势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犯罪、以命案为重点的严重暴力犯罪、以抢劫抢夺和入室盗窃为重点的多发性侵财犯罪,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4.改善民生,抓根本
当前社会的许多矛盾都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转型的大好时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统一起来,切实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大力促进城乡创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问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促进教育资源分布均等化,重点解决入托难、入学难问题;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生活的需求。
人口处 罗 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