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点亮幸福之光:扶贫双到工作见证

点亮幸福之光:扶贫双到工作见证

时间:2024-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到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给贫困山区带来的巨大变化,真想代表百万贫困人民表达一下这份感激之情。这次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不只是简单的到农村搞几次慰问活动,为贫困村做几件好事实事,而是比以前任何一次的扶贫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措施更加得力,责任更加落实。

点亮幸福之光:扶贫双到工作见证

山里的天空红起来了——扶贫“双到”驻村工作感言

兴宁市委组织部 刘胜发(1)

“穷山村办起了工厂,贫困户走上了致富道路,贫穷学子不会因贫辍学,村里最穷的人家也住上了新房,有劳力的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扶持下干得红红火火,无劳力的特困户的日子照样过得红红旺旺……穷人红太阳升起来了,山里的天空红起来了……”这是扶贫“双到”工作取得成效的真实写照。

然而,70年代出生在边远山村的我,贫寒的家境曾经使我辍学,受冻挨饿乃家常便饭,生活困苦,交通不便,让我在少年时候就成为一名 “挑脚汉”……如今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到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给贫困山区带来的巨大变化,真想代表百万贫困人民表达一下这份感激之情。

回首往事,世事苍桑,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一次重大决策:几百万贫困人民的福音

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扶贫开发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实行靶向疗法,直击目标,可行适用,开创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崭新道路。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是先富帮后富,逐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是促进社会和谐,拉动和扩大内需,促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之路;是顺应工业化、城镇化趋势,加快现代化建设之路;是培育农业创业主体、改善农业创业条件、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之路。它对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激发山区农民创业致富、加快贫困山区脱贫奔康步伐、转变全省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更是全省3400多个贫困村、70多万贫困户、316万贫困人口的巨大福音。

这次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不只是简单的到农村搞几次慰问活动,为贫困村做几件好事实事,而是比以前任何一次的扶贫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措施更加得力,责任更加落实。《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人口达到农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把全省3409个贫困村和村内贫困户的帮扶任务、目标、要求,分配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做到定单位、定人、定点、定责包干扶持,保证每一户贫困户都有责任人挂钩联系,保证每一贫困村每一贫困户都有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扶持项目进村入户,真正让广大贫困农户得益受惠;同时严格进行考核,实行问责制度,对帮扶不力、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正如贫困户幸伯所说“共产党最怕‘认真’两字,这次的扶贫工作真的认真起来了,共产党永远是咱穷人的救星啊!”

一段往事回忆:深感扶贫“双到”深入人心

“叔叔,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认认真真读好书,将来做一位有益于社会的人”,当我们将一笔助学金送给贫困学生宋某时,他流着泪对我这样说。这一幕,勾起了我二十多年前一段往事的回忆:

“世间本是共炎凉,我却焉为暗炭郞。泥钵枯枝煮白饭,树菇溪水泡红汤。黄河也有澄清日,为人岂无行运时?云开日出总有时,万丈阳光照穷人”。这是我读高中寒假时为挣点学费钱到深山烧木炭时写下的一首“诗”。记得当年我考上高中,兴高采烈地对父亲说:“我考上高中了,全班只有3人。”年老体弱的父亲双手捧着录取通知书凝视良久,半天才断断续续地说:“又……又考上了?”,“哪有钱供你上学?不去读算了……”,接着,父亲望着窗外远处的天空,喃喃自语:“谁可以帮帮我们呢?……”,然后低下了头,一脸惘然的样子,湿润的眼睛里充满无奈和哀伤……我冲进自己的房间,泪水湿透了被褥……为了凑些学费钱,我只能跟着亲戚到离家40多公里的深山里去烧木炭,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在茅草棚里写下了这首至今让我心酸的诗。从那时起,我便下定了决心:“自己要争气,长大了不忘穷苦人!”。为了实现这个心愿,我不断地努力,它教我勤勉,催我奋进:不知多少年,甘受清贫寒窗苦读谋出路;不知多少次,冒着严寒给孤寡老人送上衣物、热水袋;不知多少回,用自己的微薄工资默默资助无钱上学的贫困学生;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想着如何才能让贫困的人们不再贫困……只叹自己能力太小,对社会的回报太少。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然而,立足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在“富广东”的前提下,仍有316万贫困人口的存在,他们中仍然有像我80年代那样,生活在穷山村、住着破旧低矮的土砖房;仍然有考上大学而无钱就读巴望谁来帮助的穷孩子;仍然有“日愁三餐、夜愁一宿”的贫困人们……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的实际出发,针对各市、县贫困村、贫困户的特点,作出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重大决策,如春风化雨,吹绿广东3400多个贫困山村,滋润着300多万贫困人们的心田。

一年驻村探索:扶贫工作突出“五大帮扶”(www.xing528.com)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工作的部署和《实施意见》精神,我们在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措施,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村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康步伐。在一年多的扶贫“双到”驻村工作实践中,我们结合帮扶村和贫困户的实际,认真探索和总结行之有效的各种帮扶措施,主要突出“五大帮扶”:

一是突出思想帮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扶贫首先要扶正思想”。帮扶干部首先要帮助贫困村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抛弃“等、靠、要”思想,让他们能主动配合帮扶工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如贫困户宋某,年富力强,有一定的文化,但天天沉迷于打麻将,经济拮据,闹得家里经常“战火纷纷”。当我们和他谈心,想帮他发展种养生产时,他却说:“一只鸡不如一只‘雀’,一条树不如一条‘索’”。通过我们多次登门正确引导,采取政策宣传、生产经营研讨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打开眼界、振奋精神,转变消极畏难和等靠要的观念,如今发展养鸽300只、放养鱼塘4亩、种果树30亩,购置收割机一台,年纯收入5万多元,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人家问他致富经,他总是说“好打麻雀家风,勤劳致富佔本真(方言)”。

二是突出生产帮扶:“若要脱贫致富,开辟生产门路”。开展帮扶活动,要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挥当地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开辟生产门路,实行多种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对贫困户采取的生产扶持方式主要有:①家庭自营式。扶持家庭发展各种农副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种养等;②创办经济实体式。以吸收贫困户劳动力为主,从事专门生产或经营活动。如承办电子加工业务、纺织生产等;③经济联合式。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两方或多方联合起来,从事生产或经营,发展合作经济,如进行土地集约发展茶叶生产、油茶种植等。④开发投资式。扶持贫困户参加开发性生产项目的投资,如入股小水电站、自来水厂等。兴宁市径南镇先锋村地处兴梅交界的边远山区,改革开放前“山光、地瘦、人穷”,人称“兴宁的西伯利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收入还相当低,2009年全村贫困户30户,人均纯收入只有1752元。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该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要求,唱响“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主旋律,一是以种桑养蚕和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采取以专业户带动贫困户、以贫困户带动贫困户的方式,引导贫困户以种养为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贫困户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是采取 “百花齐放” 、“ 因户制宜”的帮扶方式进行项目扶持,全村除2户完全无劳动能力的救济户外,其余28户贫困户都有项目扶持,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发展果树、桂花树、玉米种植,养鸡、养羊、养牛、养鱼、养蜂以及其它生产扶持等,2010年全村共发展果树种植2800条、培育桂花树1000多条、种植玉米12亩,养鸡2000多只,养羊80多头,养牛15头,养蜂100箱,养鱼20多亩,以及扶持种植一些名贵树种、购置现代农具和其它生产等,为贫困户增加收入20多万元,2010年底该村贫困户人均收入2662万元,比2009年增长910元,增长51.9%,其中有劳力的21户贫困户中19户实现了脱贫。如贫困户钟玉英一户,新种植李树110条、扩大养鱼面积5亩,养鸽100对、养鸡50只,购置拖拉机一台,今年增收1.9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三是突出就业帮扶:“山穷水尽疑无路,帮扶就业真实用”。贫困村生产落后、经济不发达,信息闭塞,就业无门路。他们不是不想干,就是不知怎么干。因此帮扶就业仍是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帮扶单位要发挥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一方面可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就地发展农业生产、种养项目等,解决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通过收集用工信息,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引导贫困户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如兴宁专门成立了种桑养蚕办公室和桑蚕专业合作社,到各村进行种桑技术现场培训,不但让农户学会了种桑养蚕技术,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增强了贫困户劳动致富的观念;同时根据城市用工需求,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招聘会,为贫困户拓开就业门路,帮助贫困户就好业。

四是突出救济帮扶:“输血与造血结合,扶持和救济并重”。对一些无劳力的贫困户、特困户,多采取救济的方式进行帮扶。(1)政策帮扶:资助贫困户加入农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实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等;(2)资金帮扶:发放生活救济款、贫困学生助学金、建房补助款,建立临时帮扶救助制度等进行各种帮扶救助、慰问;(3)实物帮扶:在危房改造中提供砖、瓦、水泥建筑材料,对特困户提供粮油、棉衣、棉被等各类物品,确保每个困难户“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如兴宁市径南镇先锋村投入资金3万多元,为贫困户60岁以上家庭成员共23人加入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每年可为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2万多元,并大大减轻了贫困户的医疗费用开支。

五是突出党建帮扶:“以扶贫带动党建,以党建促进扶贫”,切实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做好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1)加强村党支部和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实行党员承诺制,培养一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硬队伍,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帮助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如完善《村两委班子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成立党员互助金等;(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党员活动条件,加强场所建设、建立农家书屋等;(4)统筹城乡党建,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促互动活动,送党课、送温暖、送技术、送项目、送文化,帮助农村党员提高学习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提供就业信息、寻找创业门路、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帮扶村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一个共同心愿:祈望扶贫“双到”发扬光大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责任,狠抓落实,通过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开展一系列的帮扶活动,目前大部分贫困村初步实现“村有主导发展产业、户有脱贫致富项目,村集体有稳定收入,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我省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成效凸显,正以前所未有的喜人态势呈现于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正是“‘双到’工作实效强,百万贫民受惠多。扶贫开发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

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我省农村贫困人口多、群体大,农民总体收入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和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特殊困难区域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贫困人口集中,贫困问题突出,致贫和返贫因素较为复杂,扶贫开发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很大。因此我省的农村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我们相信省委、省政府一定会正视扶贫开发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针对各个地区实际,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决策,使我省的扶贫开发攻坚战从胜利走上胜利。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工作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伟大创举,我们祈望工作成果在全省乃致全国得以广泛推广,让它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注释】

(1)刘胜发(1966.09-),男,中共兴宁市委组织部企业事业组织室主任,从事基层党建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