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点亮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的幸福之光

点亮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的幸福之光

时间:2024-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加强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中共东莞市企石镇党委刘丽权2009年,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局、谋划长远,在全省部署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目前对口帮扶各项工作正深入推进,取得重大成效。现以韶关市新丰县部分贫困村为例,就加强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作粗浅的探讨。要根据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特点和知识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同时加强教育和引导,促进其素质全面提升。

点亮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的幸福之光

浅谈加强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中共东莞市企石镇党委 刘丽权(1)

2009年,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局、谋划长远,在全省部署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目前对口帮扶各项工作正深入推进,取得重大成效。村干部作为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务的领导和管理者,是农村发展建设、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尤其对于贫困村来说,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双到”工作的成效,关系到贫困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以韶关市新丰县部分贫困村为例,就加强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贫困山区农村干部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乡村干部位居农村权力结构的塔顶,掌握着农村的发展方向。村组织是我们党在农村中的“根基”,是连结党和群众的纽带,其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村组织中的村干部是活跃在农村广大村民中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管理者,他们是党的农村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执行者。可见村干部掌握着对村一级的实际控制权和发展方向。

第二,村干部是农村信息的直接传播者,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村干部相对于农民来说,见多识广,文化程度较高,易于接受新的观念。贫困山区一般都是一个较为封闭落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农民对土地、对农业仍有浓厚的感情。如何引导农民更新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关键取决于这些村干部的素质和态度。同时,一些利用自己专长合法致富的村干部在群众中也会起到示范作用,他们可以通过“帮、扶、带”的方式,以先富带后富,推动整个贫困山区的脱贫。

二、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待遇低,负担大,前途无保障,干部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虽然农村干部工资待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贫困山区农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与现时社会生活平和承担的工作任务相比仍然很低,并且工作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工资补贴全额照领,没有体现出公平效率。目前,全县贫困村村干部年平均工资只有2100元左右,仅相当于外出务工一个多月的收入,有的村干部工资收入甚至不够招待费开支,倒贴本还说不出口。大多数村干部除工资收入外,家庭没有稳定的其它增收项目,迫于工作、生活、家庭负担和压力,村干部不得不两手抓,即:一手抓村上的工作、一手抓家庭副业,一些有远见、有能力、有经济头脑的村干部干脆弃职另谋出路。村干部“进无门、退无养”的现实问题,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过去优秀村干部还可以选拔到乡镇机关、事企业单位工作甚至可以担任乡镇副职领导,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改革和乡镇企业改制后,这条路子行不通了,村干部普遍存在“到顶”的思想。年老退岗生活无靠,既无前途,也无想头,致使选配村干部出现了能人不想当、富人不想干的尴尬局面。

(二)年龄大,素质差,威信不高,推进农村工作难

举新丰县马头镇为例,全镇农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51岁,小学文化程度占37.7%,其中,村支书、村主任平均年龄54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3.7%。村级班子老龄化与发展农村经济市场化极不对称,大多数村干部思想、文化、身体素质日益退化,缺乏工作激情和开拓创新意识,习惯于运用行政强迫命令的办法推动工作,在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方面无思路、无突破,在依法治村、村民自治方面显得束手无策,安于现状。还有的村干部组织观念、宗旨意识淡薄,出工不出力,甚至拿着报酬不干事,经常牢骚满腹,思想政治觉悟不如普通老百姓,成为落后群众的代表。

(三)底子薄,债务重,经营不善,发展集体经济

在贫困山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一直是村级组织建设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各级组织最头痛的问题。从新丰县一些山区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看,经济基础相当薄弱,有的村集体甚至是“空壳”村,即使每年多少有一点集体经济的村,收入来源也很不稳定。同时,历年累欠村组干部工资,举债推进“三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也使村集体背负了沉重债务。

(四)渠道窄,轻培养,后干匮乏,本村干部选用难

目前,选用村干部还是局限在本村范围内,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人口总量逐年下降,青少年农民逐年减少,年轻能人纷纷外出打工干个体,只好在中老年人中选“能人”担任村干部。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上,有的村主要领导不够重视,没有落实培养措施,甚至很多现任村干部怕培养接班人,给自己带来威协,每年只是定个名单应付上级,优秀苗子成长缓慢,“村官”难选,后继乏人。

(五)引力小,措施少,外流严重,农村党员发展难

农村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农民拥有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对基层党组织依赖性日益减退。大量优秀青年弃农经商、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是老幼病残和家庭主妇,可培养的对象少,党员发展渠道狭窄。部分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号召力和吸引力,核心作用发挥不够。村中大小事务“主任说了算、书记靠边站”的现象普遍存在,支部无驾驭能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组织不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培养,而是“自然成熟”、“坐等上门”,甚至有的党支部不培养、不发展,党员队伍结构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三、解决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培训教育和引导,提高贫困山区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对贫困山区农村干部是否经常性开展培训教育和引导,直接关系到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要根据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特点和知识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同时加强教育和引导,促进其素质全面提升。

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尤其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而且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只有农村干部政治素质提高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自觉主动地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人民的“公仆”。

第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具备的现代意识和职业道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使乡村干部破除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观念,树立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风险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敢于带领群众走出狭小的乡村,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和人力优势,把握省委、省政府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契机,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并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与外部文明的碰撞中获得自身发展。同时,乡村干部还要带动广大群众,恰守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大力推崇勤俭节约美德,确立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在抓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思想“脱贫”和道德“脱贫”。

第三,提高农村干部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知识结构。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学习和培训,使他们具有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乡村干部还要高举科学的旗帜,大力加强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与应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推广方面,乡村干部要利用自己文化知识比农民高、接受能力比农民强的优势,带头学好现代农业科技,深入到田间地头,协助解决农民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利用科技人员下乡的机会,协助他们举办各种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班,做到带领群众科学种田、科学管理和科学从事其它非农活动。

(二)健全保障激励机制,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

村干部履行的是干部的职责,但身份仍然是农民。这一特殊性给村干部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实际问题和后顾之忧,导致部分村干部在工作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顾虑重重,直接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山区贫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应从解决村干部的实际问题入手,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意见,从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关心和照顾村干部。

一是建立从村干部中招录公职人员制度。根据贫困山区农村工作实际和村干部队伍状况,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职工作人员,采取推荐和考录相结合的方式,在基本素质较好、任职年限较长、工作实绩突出的村干部中招录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为村干部在政治上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条件。(www.xing528.com)

二是建立村干部工资报酬稳定增长制度。根据村的大小、所任职务、任职时间、工作绩效等情况,推行村干部结构工资报酬制度,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确定工资基数,并随农民收入增长水平逐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好的村,可根据集体收入增长情况,给予村干部一定的奖励补助,使结构工资和各种奖励补助之和保持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左右。

三是建立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根据村干部队伍状况,研究出台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对连续任职时间较长、任职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属正常离职的离任村干部,按任职年限发放退职补助;对生活贫困的村干部,进行适当救济和帮助,或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使村干部退无所虑、老有所养。

(三)健全民主管理机制,规范村干部办事行为

能否公开、公平、有效地处理村级事务,既是村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也直接影响着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在贫困山区,干部群众民主参与和监督意识比较薄弱,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扩大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管理制度,使村干部工作有章可循,得到有效监督。

一是完善民主议事的决策制度。坚持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制度,完善规范议事规则和程序,凡是村内重大事项和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先由“两委”充分讨论协商后,再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是完善公开透明的监督制度。积极总结推广设立村务公开栏、确定“村务公开日”等有效形式,进一步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及时向村民公开,增强村务活动的透明度和村民群众的参与度。建立健全村干部评议制度,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对村级班子进行述职评议,对村干部工作实施有效监督。

三是完善协作共事的工作制度。进一步理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明确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工作职责,使各个配套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改进村党组织领导方式和方法,指导村级配套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履行职责,充分发挥配套组织在村务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四)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

强化责任、严格考核,是加强村干部队伍管理的有效手段。认真总结村级工作目标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建立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严格兑现奖惩,增强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

一是明确责任目标。健全村级班子工作责任制,按照职位分工确定每个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做到权责一致、责任明确、团结协作、齐抓共管。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对各项工作进行量化,并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认真组织考核。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乡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既要突出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又要充分考虑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村干部工作作出客观评价。

三是严格兑现奖惩。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报酬挂钩,在经济上适当拉开差距,增强奖惩的激励效应。对履行职责不积极、工作无成效、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保持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健全选拔任用机制,改善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结构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选好人用好人。只有坚持从源头抓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村干部队伍的素质。

一是改进选拔任用方式。以选拔政治强、作风正、懂经济、会管理、受拥护的村干部为目标,以开阔视野、拓宽渠道、扩大民主、体现民意为要求,不断改进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加强乡镇党委对村干部选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班子“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班子“公推直选”制度,全面落实广大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和乡镇党委对村干部候选人的审查权、提名建议权,提高村干部选任工作水平。

二是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打破只在本村范围内选拔村干部的局限,采取下派干部挂职锻炼的方式,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熟悉农村情况、热爱农村工作、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一些山区贫困村任职;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以较好的条件选聘一批立志服务贫困山区农村的高校毕业生到一些扶贫村任职,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重视培养选拔带头人,切实把思想素质好、有能力、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分子选拔为村支书,更好地带领贫困村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建立健全“两委”协调机制,提高“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比例,强化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

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安排村级后备干部在村级群团等配套组织任职,有针对性地交任务、压担子,促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六)采取互帮共建等措施,提升贫困山区农村干部队伍引领发展的能力

1. 实施城乡结对共建,注重加强思想引导。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大局中,大力开展“对口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由帮扶单位党组织帮扶贫困村党组织,积极引导贫困村党组织、村委会干部克服小农经济意识和因循守旧思想。在结合各村实际的基础上,帮助村党组织认真思考和谋划全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准经济发展路子,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集体经济。

2. 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强干部信心。各级各部门应该根据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各具特色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各涉农部门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项目化管理,针对贫困山区优势资源无法转化为资金、无法进入市场,现有的集体林地、土地、特色农业等资源无法按照市场方式运作,无法盘活等问题,加大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力度。同时,建议省市财政配套设立扶持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并严格落实相关政策,积极帮助扶持贫困山区兴办村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经济组织,努力形成“输血”促“造血”、增强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让干部在干工作中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3. 注重培养推广典型,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要加强正面引导,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山区农村基层干部先进典型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积极宣传山区农村基层干部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树立山区农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努力形成重视、关心、支持贫困山区农村工作的氛围。

【注释】

(1)刘丽权 ,男,中共东莞市企石镇党委委员、扶贫“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