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思考
中共韶关市委 张志才(1)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北接湖南,东邻江西,是一个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石灰岩地区及水库移民较集中的山区市,也是广东省贫困面较大、扶贫工作任务较重的地区。抓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措施。对于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建设幸福美好韶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把扶贫开发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调整优化发展结构
扶贫开发承担着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任务。我市的贫困村、贫困户大多集中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石灰岩高寒山区,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要彻底消除贫困,确保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必须坚持把扶贫开发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促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法、途径和模式由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向现代的、创新的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的重要途径。一要培植支柱产业。把扶贫开发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支柱产业培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着力培育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农业支柱产业。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推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三要加强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农民连接企业和市场的桥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开辟贫困群众增收门路。 新时期的扶贫开发,要继续将智力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扶持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一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平等就学和完成学业。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统筹力度,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和有专长、有技能的产业工人,为扩大劳务输出、提高农民就业创收能力创造条件。三要大力培育发展致富带头人。把培育、用好致富带头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贫困农村经济的“推进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励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贫困地区和扶贫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设立扶贫基金或者发展小额贴息信贷,拓宽融资渠道,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以“金融扶贫”带动“产业扶贫”,努力探索出一条农银对接的新路子。
二、坚持把扶贫开发与促进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均衡发展
扶贫开发的对象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弱势群体;扶贫开发的区域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特困地区,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区域欠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科技、教育、卫生、文化落后。近几年,为了促进和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各地切实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用电难等问题。同时,着力改善软环境,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解决好贫困地区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反贫困、反返贫能力。但是,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仍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中心任务
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要切实加大对山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交通、水利、电力、信息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大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维修加固病险水库,修复损毁水利设施,因地制宜新、改、扩建一批抗旱排涝设施,提高农田有效灌溉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返贫现象的发生。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同时在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建设中加快推进机耕路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加强植树造林和村庄绿化,做好山体保护。因地制宜推广户用沼气池和太阳能热水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贫困地区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加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贫困落后地区的卫生医疗水平。加强老区和贫困地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力度,通过项目支持等措施,鼓励采取股份合作、招标承包、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对“四荒”地、水面、果园、经济林等资源进行开发,努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www.xing528.com)
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条件,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事业。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不仅要关注“吃、穿、住、行”,还要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等。世界银行的一份全球调查指出,贫困不仅指物质的匮乏,而且包括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等。农村贫困地区,不仅经济上贫困,而且教育文化落后、人口素质差和思想观念落后,是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改善民生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扩大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些必将为农村贫困居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更公平的发展机会。
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重点解决好自然村行路难、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食水困难(食水安全)、读书难、就医难等五难问题,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扶贫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通过扶持农业生产、开展技能培训、安排公益性就业岗位等多种形式给予帮扶,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进一步健全完善面向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现有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力度。加快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四、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实施“幸福安居工程”,加快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将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综合扶持,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整体脱贫。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以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为中心任务,突出整村推进重点,建设宜居城乡,建立一批名镇、名村,带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大发展,农民收入大增长,群众素质大提高,村容村貌大变化,民主管理大加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的目标。
二是实施“两不具备”特困自然村搬迁工程,推进老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村庄,加紧制定扶贫搬迁规划,整合各种资源,落实搬迁资金,创新安置模式,切实解决好搬迁户住房、耕地、林地、子女入学、户口迁移、饮水、用电、医疗、计划生育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五、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党建工作是推动扶贫开发的基础和保障,要坚持扶贫党建两手抓、两促进,以扶贫工作的成果检验党建工作。要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贫困村的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村干部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要按照民主、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注重从本地外出返乡知识青年、农村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加强贫困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好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问题。要贯彻“能者上、庸者让”的方针,对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的村领导班子,应当通过组织有序改选、选拔派遣“村官”等方式,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能力,不断增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建设一支“永不走”的脱贫致富工作队。
【注释】
(1)张志才(1957.09-) ,男,中共韶关市委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