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茅盾:从茅盾与商务到主编,《书局旧踪》

茅盾:从茅盾与商务到主编,《书局旧踪》

时间:2024-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茅盾1916年走入“商务”,不过是北大毕业的一个学生,先在英文部修改函授学生作业,从事翻译,又在国文部编书和在《学生杂志》做编辑。茅盾打杂的时候,时代已经悄悄变化了,当时“商务”不能得风气之先,对五四运动,认为不过是“政治事件”,与文化无关。因为不改则销路大跌,“商务”老板不能坐视血本无归,于是断然决定:请20多岁的茅盾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两个刊物的主编!

茅盾:从茅盾与商务到主编,《书局旧踪》

1921年1月“商务”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接手改革,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也是老书局的革命事件:它实现了“商务”发行十余年的一家刊物与“五四”后最有实力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联手合作。“馆”办刊物与社会上的作家学者结合,几乎是近现代名牌刊物成功的不二法门。《小说月报》的革新,还标志着新文学运动从一般文化运动中获得独立,并启动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意义非同小可。

茅盾1916年走入“商务”,不过是北大毕业的一个学生,先在英文部修改函授学生作业,从事翻译,又在国文部编书和在《学生杂志》做编辑。茅盾打杂的时候,时代已经悄悄变化了,当时“商务”不能得风气之先,对五四运动,认为不过是“政治事件”,与文化无关。可是没多久,《小说月报》不得不脱胎换骨,“林译小说”、“礼拜六”等等,已经很难保有多少买方市场了,当时茅盾担任古色古香的《四部丛刊》总校对,“身兼《小说月报》与《妇女杂志》主编的王莼农忽然找到我,说是《小说月报》明年起将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提倡新文学,拟名为‘小说新潮’栏,请我主持这一栏的实际编辑事务”(茅盾《回忆录》)。

大概是从北京“公干”返沪的张元济感到了“商务”的沉闷,要易帜更新了。于是,“馆”刊主编纷纷换人:《东方杂志》由杜亚泉变成了陶惺存,《教育杂志》是李石岑,《妇女杂志》是章锡琛,《学生杂志》是杨贤江,《小说月报》也就转到茅盾身上。当然,这不过是“和平接收”,新旧并存,不过这毕竟是第一声春雷。“这说明,十年之久的一个顽固派堡垒终于打开缺口而决定了它的最终结局,即第十二卷起的全部革新”。茅盾说:“我偶然地被选为打开缺口的人,又偶然地被选为进行全部革新的人,然而因此同顽固派结成不解的深仇。”新旧对垒的格局,终于以顽固派节节败退告终。因为不改则销路大跌,“商务”老板不能坐视血本无归,于是断然决定:请20多岁的茅盾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两个刊物的主编!茅盾只接受了前者。他大刀阔斧实施革新,直至两年之后,“因商务当局违背了上述我所提出的‘不干涉我的编辑方针’而辞职”(茅盾《回忆录》)。(www.xing528.com)

后来的《小说月报》,先后由郑振铎叶圣陶、徐调孚等接编,都选对了人。我们说“商务”,虽说有张元济、高梦旦、王云五等这样现代企业家的见识和经营,然而它的得人又得其所用实在是“商务”一福。商务印书馆作为现代中国的一家严谨认真的出版社,“为曾经拥有茅公这样一个以全副精力‘为人作嫁’的高标准编辑、勇猛直前地将新思潮介绍给公众的普罗米修斯、为了崇高的目的并且终生为之奋斗的政治活动家而感到光荣和自豪”(陈原《茅盾:景仰和思念》)。然而同与郭沫若的自我否定(乃至可以不惜将旧著付之一炬),茅盾晚年不独悔其少作,他还深以“浪得虚名,适足为累”,他说:“我近来深悔当年为糊口计,不得不搞创作,暗中摸索,既走了弯路,也有不少错误。假便我当年有担石之储,不必日日卖文而做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庶可以无大过。”(金韵琴《茅盾谈话录》)

那么,设若茅盾没有主编《小说月报》,而是去继续做《四部丛刊》的“总校对”,那么“这一个”茅盾与“那一个”茅盾孰是孰非、孰福孰祸呢?而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