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书局旧踪:文化人参与出版的顺理成章

书局旧踪:文化人参与出版的顺理成章

时间:2024-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人参与出版是顺理成章的事,如“商务”曾集纳众多的中国文化精英,向来引为自豪。社会捐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淡泊自守”却是需要学人的定力。“掮木梢精神”说到底也就是文化人的人格独立问题,从顾颉刚来看,他一生自诩的“好大喜功,终为怨府;贪多务得,那有闲时”(同上)这16个字,就是他的性格写照。

书局旧踪:文化人参与出版的顺理成章

1923年初,商务印书馆的职员中几位同好聚在《小说月报》编辑部郑振铎住处谈论古史,郑振铎忽然提出:我们替馆里工作,一月才拿百元左右,可是出一本书,馆里就可赚几十万元,何苦来!还不如大家凑钱办一个书店。于是叶圣陶顾颉刚、沈雁冰、周予同、王伯祥、胡愈之、常燕生、谢六逸等响应,决定每人每月从工资中抽出10元存在银行生息,到一定数目后便作为书店的资本,这个学人自办的书店就是朴社,后来加入的还有俞平伯、郭绍虞、朱自清、潘家洵、陈乃乾、耿济之等。

文化人参与出版是顺理成章的事,如“商务”曾集纳众多的中国文化精英,向来引为自豪。但商人与学人毕竟有隔阂,顾颉刚自述“商务印书馆中固然待我并不苛刻,但我总觉得一天的主要时间为馆务牺牲掉了未免可惜。我不是教育家,便不应编教科书;馆中未尝许我作专门的研究,又如何教我作无本的著述”(《古史辨第一册自序》)。有这种心思的学人考虑“学术界生活独立”问题,讨论的结果便是:若要争取一个专心治学的境遇来,“一是要社会捐助,二是要自己淡泊自守”(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如此,“只希望著述上可以立足的人得终身于著述,不受资本家的压制,社会上的摧残”,“我们所近情的唯有纸笔,所以要在书籍一方面做事业”。按理说,这在一个文化生态良好的社会中是不难办到的事,但是后来朴社难以为继,主持其事的顾颉刚难免惆怅:“我们现在生活的艰难,社会上不能善用我们的才具,这是可以怨恨社会的”,朴社原来成立的本意也就是“对于现在的社会怨恨,应当努力改造它,使得将来可以消弭我们的怨恨”,但是碰到同仁的懈怠,顾只好自诫于“若不能好好地做下去,使得我们的社无形消灭,而可厌的社会依然如故,违心的生活和我们的生命一样永久,那是须怨我们自己没出息,不能怪社会了”(同上)。

社会捐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淡泊自守”却是需要学人的定力。朴社总干事顾颉刚与同仁共勉以“掮木梢精神”,这有些类似于西方的“西西弗精神”,他说:“我以为我就是一个自知掮木梢而掮木梢者。我因为应该编木梢的时候,良心上非掮木梢不可,所以一件很愿做成的事,如无人做,我即尽我的力独做”,“希望社中同仁都染得我的一点掮木梢精神,大家努力做下去”。(www.xing528.com)

“掮木梢精神”说到底也就是文化人的人格独立问题,从顾颉刚来看,他一生自诩的“好大喜功,终为怨府;贪多务得,那有闲时”(同上)这16个字,就是他的性格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