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稻田的整理
一、加高加固田埂
加高加固田埂,是为了提高并保持一定水位,防止田埂渗漏,有利于泥鳅的养殖。
(1)整治时间。加高加固田埂一般结合冬季农田整治时进行,也可以在插秧前进行整田的时候,把犁起的大块田泥用来加高加固田埂。
(2)田埂高度、宽度。一般要求将田埂加高到50~100厘米,埂顶加宽到40厘米左右。
(3)夯实。田埂在加高加宽后,一定要进行夯实,以防止大雨冲塌或渗漏水。
(4)护坡。若有可能,可在田埂的两侧及顶端种植一些草、瓜、豆等作物,利用其根系达到护坡的目的。假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用石板、水泥板等民用建筑材料进行护坡,以保证田埂结实牢固,经久耐用,并能有效地防止水蛇、田鼠等打洞,影响田埂的牢度,同时也是防止泥鳅打洞逃逸的有效措施。
(5)排水沟。丘陵山区的养泥鳅稻田,还应该在田埂的外围挖一条排水沟,以便山水及时排出,防止山上洪水漫田,导致泥鳅逃跑。
二、开挖鱼沟、鱼溜
开挖鱼沟、鱼溜(也可称为鱼凼、鱼坑、鱼窝)是缓解泥鳅在稻田里栖息生长与水稻施肥、用药、晒田矛盾的一项重要设施,同时也有助于对泥鳅的饲养管理和泥鳅的捕捞收获。
(1)开挖时间。冬春农闲季节开挖。
(2)开挖面积。鱼沟、鱼溜的开挖面积一般不超过稻田面积的5%~7%。
(3)鱼沟。宽80~150厘米,深60~90厘米。垂直于垄沟的方向开挖。面积较小的稻田,只需开挖1~2条鱼沟;面积较大的稻田,通常每隔20米开一条鱼沟。
(4)鱼溜。5~6平方米不等,深度为60~90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及其他形状。鱼溜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或鱼沟的交叉处。也可开在田的中央。为减少稻田开挖面积,应尽量利用田外沟、塘、渠作鱼溜。(www.xing528.com)
三、开挖注、排水口
(1)注、排水口的位置。稻田的注、排水口应开在稻田两边的斜对角,以利于稻田进、排水畅通,避免死角。
(2)注、排水口的数量。面积较大的稻田,应该多开几个注、排水口。
四、安装拦鱼栅
所有的注、排水口都必须安装拦鱼栅,以防止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稻田之中
常用的拦鱼栅是用竹篾、树枝、柳条等编成栅帘,呈弧形,插入泥中,密封注、排水口,其凸面朝逆水流方向,即进水口的拦鱼栅的凸面朝向田外,出水口的拦鱼栅的凸面朝向田内。拦鱼栅的孔隙大小以泥鳅不能穿过为准。
假若使用塑料网、铁丝网作拦鱼栅,其四周要嵌以木框,将其埋入注、排水口的泥中。设置的拦鱼栅一定要高出田埂,并经常清除注、排水口处的泥土、杂草等杂物,便于水流畅通。
五、建平水缺
平水缺一般建在依傍排水沟的田埂上,其高度根据稻田的水位来确定。当水稻移栽后,在排水口的地方用砖块砌成,竖放平铺各两块整砖。平铺砖块始终与稻田内的水面相平,口宽30厘米左右。平水缺做好后,在它的外侧安装拦鱼栅。
平水缺的作用是使田间保持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水深,尤其是在雨季,能使多余的积水从平水缺处自行溢出,确保田埂安全并避免积水漫过田埂而使泥鳅逃逸。
六、搭棚遮阴
养殖泥鳅的稻田不仅要设鱼沟、鱼溜,最好能搭设遮阴棚。因为稻田中的水较浅,受日光照射和气温影响,水温的变化幅度大,尤其是在盛夏季节,因为烈日的暴晒,稻田的水温可达39~40℃,如不搭设遮阴棚,就会因水温过高而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所以,应在鱼溜的西南一端,用树枝、凉席、稻草等搭设遮阴棚,用作泥鳅避暑降温。为了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还可以在凼埂上种植丝瓜、南瓜、架豆、扁豆等藤瓜豆类,既能为泥鳅的养殖遮阴降温,又能提高稻田的综合利用效益。遮阴棚还可以用竹木搭架,架上覆盖茅草、稻秆等,棚高150厘米左右,棚的面积以占鱼溜面积的1/5~1/3为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