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活习性
一、分布
泥鳅属底栖类鱼类,分布很广,喜欢栖息于软泥多的河、湖泊、池塘、稻田等浅水水域的底层淤泥中,尤喜欢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的土壤中。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均有分布,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水域均有分布。
二、水温
(1)适宜水温:15~30℃。水温高于30℃,则钻入淤泥中休息;水温低于5℃,则潜入泥中冬眠。
(2)最适水温:25~27℃。
三、栖息
泥鳅白天常钻入泥土中潜伏,傍晚到半夜期间才出来觅食。但在生殖期,白天也出来觅食。人工养殖时,可驯饲,使之习惯于白天摄食。
泥鳅生活的场所一般在浅水水域,当冬季水温低于5℃时,泥鳅便钻入泥中20~30厘米深处,造一个洞穴,蜷曲着身体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待翌年水温回升到适宜的温度,泥鳅便从洞穴中出来,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四、呼吸
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有鳃呼吸、皮肤呼吸、肠呼吸三种呼吸形式。当水中溶氧不足时,能钻出水面吸气,经肠管进行交换后,废气从肛门排出。在泥底,泥鳅通过肠呼吸来维持生命。因而泥鳅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较其他养殖鱼类强。另外,因为泥鳅体表有黏液,可澄清泥中的水质,也有利于其呼吸。所以,泥鳅可高密度饲养,并易于运输。
五、食性(www.xing528.com)
1.食性特点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主要摄食轮虫、水蚯蚓、枝角类、桡足类、昆虫幼体、摇蚊幼虫、丝蚯蚓、小型甲壳类以及藻类、植物碎屑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习惯于吃配合饲料。
2.体长与摄食的关系
(1)幼苗阶段(体长5厘米以内):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如轮虫、水蚯蚓、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等浮游生物。
(2)体长5~8厘米:常摄食甲壳类、昆虫幼体、摇蚊幼虫、丝蚯蚓、小型甲壳类以及藻类、植物碎屑等,有时也吃水底泥渣中的有机质。
(3)体长8~9厘米:以摄食硅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茎、根、叶、种子等植物碎屑及腐殖质为主。
(4)体长10厘米以上:以摄食植物性饲料为主。
3.水温和食欲的关系
(1)水温达15℃时,泥鳅的食欲开始增加。
(2)水温上升到24~27℃时,泥鳅的食欲特别旺盛。
(3)水温超过30℃时,泥鳅的食欲开始减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