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标准化及标准化生产
从栽培到市场,是苹果从产品到商品的连续转化过程,包括了采前良种选育、果园管理(如病虫害防治、疏花定果、整形修剪、套袋增收、无伤采收等)、采后预冷和贮藏、上市前的商品化处理(喷淋、洗涤、打蜡、分级、贴标、包装等)以及运输和上市销售等环节,相互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因此,对应苹果产销环节实践都有相应的执行标准,标准彼此衔接呼应就形成了完整的标准管理体系。
一、标准与标准化
(一)标准的概念
在2000年发布的GB/T1.1—2000中将标准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根据WTO的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标准是自愿性的,而法规和合同是强制性的,标准的内容只有通过法规或合同的引用才能强制执行。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所做出的统一规定。先进经验、科研成果、新技术等只有运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则,用标准的形式加以规定,像工艺流程一样,从生产、管理到销售,使整个过程规范化,才能促进科技在生产中的普及推广,促进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在我国,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以及行业标准是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是在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对自己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国家制定发布的标准用GB表示,行业标准中农业部制定发布的标准用NY表示、环保总局制定发布的标准用HJ表示,地方制定发布的标准用DB表示。
(二)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即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农业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有益的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目的。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证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
(三)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标准化的实施奠定了科学管理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基础;搭起了科研、企业、生产三者之间的桥梁,促进规范化生产,机械化的普及;规范了生产活动的技术行为,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推广新品种,集成新技术,合理利用资源,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确立了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执行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保障了农产品安全,提高消费者健康水平,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一)农业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标准和对贯彻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生产者依据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国家有关部门依据标准对生产过程实施监察和督导。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性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农民选栽什么品种、何地建园、何时栽植、何时施肥、施什么肥、何时修剪、剪哪些枝、何时拉枝、何时疏花、何时定果、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标准。上市出售的苹果,它的形状、大小、色泽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农业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定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优质、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使农民增收,同时还可保护生态环境。其内涵就是农业生产活动要以生产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
标准化生产让农业的科技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变成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规程,农民按规程操作,就可收到预期结果。它是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在关键的生产环节有了保障后,再辅以完善的种苗供应、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网络,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就有了保证,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就有了基础,效益也就有了保证。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保证,是农民增产增收的迫切要求,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
管理企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又一特征。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联结方式,构成一体化联合体,实行合同契约制度、全面经济核算制度,对全系统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是从组织形式上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而标准化则是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角度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一个龙头企业既要抓好基地的管理又要抓好下连成百上千农户的管理并非易事,这里有众多管理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管理办法是既费力又管不好。它需要采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即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就是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系统。这就要求不仅要管好技术标准,同时要抓好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制定与贯彻,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标准化系统。农业标准化使分散的农户有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为农业实行企业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性。(www.xing528.com)
(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近年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示范园的建立,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示范园通过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浅显明了”的技术标准,然后实施、推广,就能普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形成生产规模,逐步走上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标准化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载体,推进了农业生产措施的科技化。
三、苹果标准园创建
(一)标准园创建的内容
1.创建的意义
我国是园艺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数量充足、品种丰富,可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但对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园艺产品单产不高、质量不优、品牌不响、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素质;关键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量质量和安全水平;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是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提高产业竞争力。鉴此,为满足园艺产品“走出去、上台阶、增效益”的总体要求,服务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外向型四大发展战略,实现由以国内市场为主转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由鲜食生产为主转向鲜食加工并重、由重视种植业转向加快产加销一体化、由以数量规模为主转向优质安全高效的目标,国家农业部审时度势,提出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计划用2~3年时间在全国优势(重点)发展区域组织创建1 60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其中标准果园650个、标准茶园150个、蔬菜标准园800个。
2.创建的概念
就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求实的态度,紧紧围绕保障园艺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业素质和效益的目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优势产区大规模创建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的标准园,做大做强一批“有特色、叫得响、带动强”的品牌,通过标准园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得实惠的发展平台和创新载体,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不仅稳定提高园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而且打造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产园艺产品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树立标杆,统领和引领现代园艺产业发展。
3.创建的内容
就是率先做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1)规模化种植。在园艺作物优势发展区域,选择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开展创建活动,设施蔬菜集中连片200亩以上,水果、茶叶、露地蔬菜集中连片1 000亩以上。(2)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广优良品种、优良砧木和优化集成重大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实现100%标准化生产、100%生产资料统购统供、100%种苗统育统供。(3)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蔬菜、水果清洗、分等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保鲜,标准园的产品100%实行采后商品化处理。(4)品牌化销售。加大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园的产品做到100%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00%实现品牌销售。(5)产业化经营。标准园创建应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为载体,实行统一管理,做到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产品订单生产。
4.创建的标准
2009年国家农业部提出的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标准与目标是:(1)五个统一: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环境监测方法,统一施肥用药方案,统一基地管理制度。(2)六个100%:标准化生产100%,配方施肥100%,病虫统防统治100%,商品化处理100%,品牌销售100%,订单销售100%。(3)四个达到:亩产量达到2.5~4.0吨,商品率达到95%以上,优果率达到80%以上,质量达到A级绿色食品标准。
(二)标准园创建的实践
1.任务落实
截至2010年,全国在优势产区选择并落实819个创建园,其中蔬菜园401个、水果园300个(包括苹果85个、柑橘85个、梨40个、葡萄25个、桃20个、荔枝10个、香蕉10个)、茶叶园118个。甘肃省落实水果创建园16个,包括苹果园12个、梨园4个。庆阳市落实苹果国家级创建园4个,分别是(1)庆城县赤城乡周庄优质苹果标准果园:创建面积1 200亩,其中盛果园930亩,初结果园270亩,主栽品种为长富2号、长富6号,2008年果园平均亩产果品产量2 600千克,承担单位庆城县安庆果业专业合作社。(2)合水县何家畔乡盘马绿色优质苹果标准果园:创建面积1 250亩,为盛果园,主栽品种为长富2号、秋富1号和烟富6号,2008年平均亩产2 610千克,承担单位合水县陇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3)正宁县永正乡东龙头绿色优质苹果标准园:创建面积1 140亩,为盛果园,主栽品种长富2号、烟富3号、烟富6号、礼泉短富,2008年果园平均亩产2 650千克,承担单位正宁县永正乡东龙头村果品合作社。(4)西峰区温泉乡何坳村绿色苹果标准园:创建面积1 150亩,为盛果园,主栽品种长富6号、长富2号,2008年果园平均亩产2 530千克,承担单位西峰区绿盾果业合作社。平凉市落实苹果国家级创建园3个,分别是静宁县治平乡优质苹果标准果园、泾川县飞云乡元朝村优质苹果标准果园和庄浪县万泉镇万川村优质苹果标准果园,其中庄浪万川村优质苹果标准园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共同赞誉。与此同时,在苹果主产区,甘肃省级标准园和市、县、乡三级标准园创建活动再次出现发展高潮。
2.主要经验
(1)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2)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载投入品使用、病虫害发生与防治、采收时间等内容。(3)要有标识图。明确标准园的四址以及所在的村庄。(4)制订验收办法。农业部正在制订统一的验收办法,各省要结合自己实际,制定本省验收方案。(5)增加经费投入。2011年全国扶持资金由上年的1亿元扩大到3亿元,扶持园数由200个增加到600个(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在内的蔬菜标准园500个、水果标准园75个,茶叶标准园25个)。(6)重视基础设施、功能区划和生产设施布局;择优选点(地方重视、果农积极、交通便利、环境清洁、优势明显、基础和技术力量较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重视自然资源和物化资源、技术资源地整合。(8)突出旱作栽培技术特色和规范化建园,有条件的推动了矮密集约栽培技术的发展。(9)实施土地合理流转,促进规模化发展,经营主体更加明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