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陇东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及消费趋势

陇东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及消费趋势

时间:2024-06-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消费趋势我国和整个亚洲的苹果人均消费量正出现增长态势,欧洲在下降,北美保持不变。1.规模优势随着新发展果园逐渐进入盛果期和优势区域内苹果单产逐渐提高,我国苹果总产量还会逐步增加,苹果的总量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影响世界苹果生产的格局。

陇东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及消费趋势

第二节 发展变化

一、发展前景

(一)数量变化

因新建果园更丰产,世界苹果栽培面积虽然正在下降,但产量却不断增长。对苹果品种的认识和利用与过去也有很大不同,新的高品质品种将会得到广泛栽培,在苹果产品多样性、质量保证市场营销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预计今后10年间,元帅系、金冠、澳洲青苹、旭等老品种果品产量将有小幅增长,乔纳金等将增长20%,嘎拉和富士增长50%。全世界苹果总产量在下一个10年的增长将会超过13%。

(二)消费趋势

我国和整个亚洲的苹果人均消费量正出现增长态势,欧洲在下降,北美保持不变。目前消费者除要求苹果质量和食用安全外,更加注重苹果食用品质,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过分注重外观品质。消费者更加喜欢质脆、多汁、风味好(糖、酸、维生素、芳香物质)和新鲜苹果,而经销商则更注重果个、色泽、形状等外观品质。例如,日本对富士苹果的内在品质要求十分苛刻,广泛应用远红外光谱仪检测果实的糖度、酸度、成熟度和果肉是否褐变;澳大利亚出口的粉红女士苹果质量标准多达26项。苹果产品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例如削减元帅系和金冠苹果产量,广泛种植高品质的新品种,如富士、嘎拉等;开发苹果加工类品种,有机苹果、多维苹果快速发展。

(三)市场定位

从出口方面看,根据国家苹果规划,依照1996—2000年我国苹果出口年增长16.5%的标准计算:2007年和2012年我国高档苹果除向东南亚、俄罗斯、欧洲、中东和北美出口86.5万吨和186.3万吨以外,还可通过边贸向俄罗斯、印度、越南、缅甸等国家分别出口苹果150万吨和200万吨。同时2007年和2012年通过向美国、日本和欧洲预计出口苹果浓缩汁90万吨和120万吨,可分别加工消耗鲜苹果630万吨和840万吨。从内需方面看,根据《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按3%的苹果年需求增加量测算,2007年和2012年我国苹果的需求总量将分别增加到2 201万吨和2 552万吨(表1-9)。由此可见,我国苹果栽植规模只要稳定在216.8万~226.8万公顷之间,苹果产量在2015年前基本会小于需求量,市场销路良好。

表1-9 2000—2012年苹果市场需求情况

(四)竞争力

我国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主要原因:一是缺乏适于不同市场需求的品种及产品,尤其缺乏有影响力的自育品种及产品。二是采后处理基础设施落后,保鲜、贮运和包装设施与国外差距很大,很难做到季产年销。三是苹果生产水平低,标准化、集约化、工业化程度不高,食品安全问题也是限制苹果出口因素之一。加入WTO以后,进一步扩大果品市场开放程度是大势所趋,境外许多国家或以果品输入或以资金输入形式独资或合资全方位参与我国果品生产、经销、贮运、加工等开发,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只有加快品种布局和结构调整,全力提高苹果产业化、工业化、标准化水平和贮运加工能力,主动应对国内外市场挑战,才是苹果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选择。

尽管我国苹果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与其他苹果生产国相比,仍具明显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规模优势

随着新发展果园逐渐进入盛果期和优势区域内苹果单产逐渐提高,我国苹果总产量还会逐步增加,苹果的总量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影响世界苹果生产的格局。同时,随着我国苹果加工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苹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将具有更大规模优势。

2.资源优势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和渤海湾地区是世界最大的苹果适宜产区,年均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着色期日照百分率等气候条件均与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的著名苹果产区相近。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的良好生态条件。另外,我国选育和引进的苹果品种有近700个,各国主栽品种在我国几乎都有栽培,具有针对国内外市场生产适销对路苹果的巨大潜力。

3.市场优势

在当前世界苹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的苹果产量正在萎缩,尤其欧洲一些国家苹果栽植面积、产量都有所下降,日本、韩国的果品生产也在衰退。苹果生产正在由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向比较优势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新开发地区转移,这为陇东地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4.价格优势

我国苹果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新西兰、日本等。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苹果生产具有明显价格优势。苹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优质苹果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如套袋、采收等。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低,苹果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苹果的生产成本为4.0元/千克,我国优质苹果的生产成本仅为2.0元/千克。我国出口苹果的价格相对较低,一般为350~450美元/吨,比世界平均价格低39.1%,比新西兰、美国、法国分别低85.5%、68.7%和64.2%。另外,由于我国苹果加工原料价格低,以浓缩苹果汁为主的加工品也具有明显出口价格优势。

5.区位优势

我国与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国家毗邻,交通便捷,地缘优势突出。东南亚国家均不产苹果,年苹果进口量在30万吨左右,俄罗斯年苹果进口量为48万吨左右,我国北方苹果产区每年都通过边贸形式向该国大量出口苹果。

二、技术特征

(一)质量是永恒主题(www.xing528.com)

质量是现代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效益是提升果品质量的不竭动力,离开了质量,栽培技术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因此,为始终保持占据全球果品质量竞争首要地位,促使我国由苹果大国尽快转化为苹果强国,在苹果生产优势区域推行规模化经营和苹果“安全、优质”标准化生产综合制度(IFP),建立苹果生产过程的安全制度约束,统一“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经营销售”,对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势在必行

(二)简化管理是目标

苹果栽培历史、技术沿革表明,现代苹果栽培突出表现“规范育苗、大苗建园、矮密栽培、简化修剪、垂枝结果、肥水一体、合理负载、阈值防控、果实冷藏、产业经营”的显著特征和“品种优质、砧木优良、技术优化”三优栽培模式,在顺应自然规律、追求生产效应的同时,面对劳动成本的持续提高,简化管理应是人们的长期追求和当今苹果栽培技术的必然。与此同时,适地适栽和按品种特点采取相应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是获得优质高档苹果的重要保障。

(三)品种特色区域化

优良特色品种是生产优质苹果的基础,品种和砧木的区域化(集中栽植)是实现苹果产业化的关键。目前世界苹果主产国都非常重视选育新的苹果品种和砧木,以实现优良特色品种及砧木的区域化与俱乐部化。世界主栽品种按产量依次为:元帅系、金冠、富士系、澳洲青苹、乔纳金、嘎拉系、红伊达、红玉、瑞光、旭、艾尔思塔、布瑞本,这些品种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8.8%、14.7%、9.6%、4.1%、3.0%、2.4%、2.4%、1.8%、1.7%、1.7%、1.3%、1.2%。其中元帅系、金冠、富士系三大品种占总产的40%以上。各主产国的地方性品种占苹果总产量的1/3。传统主栽品种如元帅系、金冠、澳洲青苹、瑞光、桔萍、旭、红玉等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金冠的栽培面积减少最多,红玉的下降比例最大。一批新的优良品种如富士、嘎拉、乔纳金、布瑞本、恩派、艾尔思塔、蜜脆、美味、皮诺娃等有发展趋势。在亚洲,日本以富士、津轻、王林、乔纳金作为四大主栽品种,约占87.4%;韩国,以富士、津轻作为主栽品种,二者的比例占到近90%。与此同时,优良特色品种和砧木的俱乐部化开始出现,俱乐部品种战略的主要关键词有“专利保护、专门标记、限面积限产量、专柜销售、统一包装、产品一致、全球战略”。

(四)矮密栽培是方向

在全球可耕地面积日渐减少、全面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效率的今天,在有限的土地使用期内实现苹果生产规模效益最大化,必须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面实行机械化,这就必然要求苹果树的矮化性、一致性、早果性。树体矮小不仅早果、节省管理费用,而且树体光合效率高、光合产物分配合理,管理技术简化,便于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能够提高苹果生产总体水平。在欧美国家苹果生产绝大多数采用矮化自根砧,并以M9为最多。在意大利采用0.8米×(3~3.5)米的密植栽培,一般栽植178~269株/667米2;建园第二年即开始结果,第四年每667米2产量即达3 000~4 000千克,盛产期每667米2产量为4 000~5 000千克,几乎没有大小年;在几乎所有苹果园都在行间栽有15%~20%的矮化海棠,利用矮化海棠易成花、花期长、花粉亲和力强、抗低温等特点,对苹果树进行授粉。

(五)优质大苗建园

欧洲的苹果育苗和国内有所不同,采用M9做基砧,直接嫁接品种接穗繁育三年生苗木,采用三年生带有分枝的优质壮苗建园。M9等砧木在中心苗圃采用集中断根繁育,砧木苗按0.3米×0.8米移栽后嫁接生产品种,再培养两年后出圃栽植。商业化苗圃生产的优质无病毒壮苗是早果丰产的关键,理想的苗木是高度1.5米以上,干径1.0~1.3厘米,在合适分枝部位有6~9个分枝(长度在40~50厘米)。优质壮苗的主根健壮,侧根多,大多数长度超过了20厘米,毛细根密集。

(六)高纺锤形树形

在意大利几乎95%的果园都采用高纺锤形树形。高纺锤形:树高3.5~4.0米,冠幅仅0.8~1.2米,适于密植,加之采用矮砧自根栽培,产量高,树势也好控制。在修剪上多以疏除、长放两种手法为主,很少进行短截。高纺锤形的整形特点是:培养强壮的中心干,在中心干上直接着生长短不一、角度下垂的结果枝。除利用自然萌发的二次枝结果外,还通过刻芽促使中心干上侧芽萌发,以培养结果枝。竞争枝和徒长枝主要通过及时抹芽、拉枝下垂和疏枝来控制。当中心干延长头生长过强时,拉弯刺激侧枝萌发,再以花缓势,以果压冠,所以中心干的上部以结果枝为主。当着生在中心干上的结果枝过大过粗时,多用疏除处理。在培养高纺锤形树形时,拉枝角度大、结果枝下垂是共同的特点。

(七)肥水偶合高效利用

果园营养保证,叶片在10月中旬果实采收时依然保持深绿色,且叶片厚而大。意大利果园采用早期叶分析和果实分析技术,进行早期营养诊断,根据果园土壤矿质氮的含量推荐施肥。在苹果园安装灌溉设施,滴灌管架在第一道铁丝上,不是直接放在地面,以减少人为损伤,果园地头有配肥罐,实现了肥水一体化,节约了水分和化肥。几乎所有果园都采用生草制,很少清耕。果园自然生草与行间生草相结合,果园生草不但可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减少施肥量,而且可促进果实着色、改善果实品质,同时也可招引有益昆虫和鸟类,有利于有机生产。在欧洲行间生草多选用三叶草黑麦草等。

(八)果园设施先进

现代苹果产业的重要标志是果园机械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苹果生产发达国家,苹果生产依靠机械化和数字化操作,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我国管理667米2果园需要300个工日,而意大利仅需30个工日。

立架栽培:欧洲的苹果园和我国的葡萄栽培一样,无一例外地采用立架栽培,即顺行设立水泥柱,拉四道铁丝,树干固定在4道铁丝上。成龄果园还在第一道铁丝处设立横担,分别在左右两侧拉两道铁丝,用于固定下部的结果枝下垂,控制其旺长。铁丝架一般高达3~3.5米。立架栽培有效克服了矮砧固地性差的缺点,同时可以实现立体结果,提高产量。

商业化苗圃都采用立架和PVC长线固定幼苗,保证苗木直立健壮生长。苗圃周围都用高度1.5米以上的铁丝网做围栏,相当一部分果园的树干上都有铁丝网包扎,以防野兔等啃咬。

(九)机械化与设施化

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欧洲的育苗、建园、喷药、修剪、灌溉、除草、采收、无损检测、包装、贮藏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机械化操作,尤其是根据大小、颜色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苹果进行自动分级,不仅保证了商品的一致性,而且为后续的贮藏保鲜奠定了基础;设施化是防御自然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果园配备喷灌和滴灌设施,利用电脑控制,不仅可根据土壤墒情和果树需水特性,随时供给水分,而且可有效减轻花期晚霜冻害。苗圃的上空也都设有微喷灌喷头,每行树树冠下部设有滴灌装置,除利用电脑控制温度、湿度和营养液补给外,有些还采用温室和营养基培育苗木。欧洲果园大都搭设防雹网。

病虫害防治多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只在必要时才因地制宜慎重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许多果园都采用迷向丝、性引诱剂和设置鸟巢等方法来吸引益鸟控制害虫。采收后的果园没有病虫和提前落叶,也没有遗弃的废旧农药包装。

(十)果农合作组织

果农合作组织和合作社、联合社发达,如意大利的VOG公司,组织化程度非常高。以果品无公害生产(PM)为基础的IFP果品生产制度广泛应用,99%以上果园正在实施。Euprepgap等各种认证制度非常完善。果农合作组织有自己的冷库,果品采后24小时进入冷库,按大小分级包装,保证了商品的一致性。果农合作组织的果品均采用可追溯制度。

欧洲典型果园的基本特征是:平均面积法国为15公顷、意大利为3~5公顷;倡导品种优良和区域化、多样化;选用M9矮砧和立架栽培的现代苹果矮砧密植栽培制度;设置防雹、防霜系统;采用现代苹果高光效利用与整形修剪技术整形,注意培养下垂枝;推行果园绿色管理系统与IPM/IFP制度、现代果园土壤管理和肥水偶合高效利用技术;采后果品冷链贮运技术、果品加工增值与综合利用技术、果园机械化与数字化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