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现状

时间:2024-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央工作期间,他多次参加中央组织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座谈会,有时出访别的国家,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访问话题。胡锦涛同志就任国家主席和党中央总书记后,多次指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这一状况。中共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主持党和国家的工作,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他是注意到了的。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现状

四、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胡锦涛同志对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前后经历了一个过程。由于工作关系,他先是关注中国局部环境问题,后来开始关注中国整体环境问题。

曾在大学学过河川枢纽电站专业的胡锦涛同志,“文革”期间开始在甘肃工作,他较为关注刘家峡水库生态问题。在1985—1988年期间,他就任贵州省委书记,一方面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另一方面思考贵州生态环境问题。那时国家正酝酿修建三峡水利工程,但流经贵州的乌江水土流失严重,若不得到治理,势必影响三峡大坝的修建,这个问题引起了胡锦涛同志的高度关注。还有就是贵州人民当时还没有脱贫,大家对以胡锦涛为班长的贵州省委寄予厚望。胡锦涛同志在切实调查研究基础上,准备在乌蒙山落后的毕节进行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并组织有关人员撰写申请报告,报请国务院批准这一试验项目。后来项目申请获得通过,毕节进入了试验。16年过去后,毕节经济社会均得到了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观,人口恶性膨胀的势头也被遏制住了。在这一开始于1988年的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胡锦涛同志是高度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他把它放在经济发展和人口控制工作总体中进行,这对于结束毕节地区“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使之走向科学发展之路是极其有意义的。

在西藏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四大之后进到中央工作。在中央工作期间,他多次参加中央组织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座谈会,有时出访别的国家,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访问话题。特别在中共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就使他开始站在中国全局高度思考和研究问题,这时他对中国整体生态环境问题有了认识。在胡锦涛同志看来,中国存在以下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总体恶化

众所周知,我国北方生态环境早就被破坏了,引发了北方干旱、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新时期以来,尽管我们为改善北方生态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但北方生态环境恶化势头仍未扭转。

受北方生态环境影响,我国森林少,土地荒漠化严重,这样一来,不仅生态环境状况不平衡,再加上我们搞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土地、水、大气等发生严重污染,致使全国生态环境功能降低,生态环境总体恶化。当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经济社会发展给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更大压力,使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势头难以扭转。

胡锦涛同志就任国家主席和党中央总书记后,多次指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这一状况。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讲到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状况问题,他说:“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42]在2004年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讲话,其中又一次谈到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状况。他说:“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43]

近代西方国家走了一条“先破坏,后治理”的路子。看上去它们目前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但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花了很大的气力,也耗费了很多资金,发展起了环保产业。这从反面也说明了,一旦将生态环境破坏掉,要恢复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和简单的事。胡锦涛同志一直主张经济发展应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并重。胡锦涛同志说:“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建设是难于搞上去的,即使一时搞上去了,最终也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44]

2.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环境污染开始出现在“文革”后期。看到桂林山水工业污染破坏了,邓小平曾经认为,发展工业是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但污染了漓江,是功不抵过。后来,在邓小平同志关怀下,漓江污染问题得到了控制和治理,80年代漓江水又变清了。但全国当时出现了兰州、北京等若干个大的污染城市,江河和滨海也被污染了,全国也出现了东北、西北、华南等地区的酸雨带,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这些问题邓小平同志不仅看到了,而且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治理。(www.xing528.com)

9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污染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流域性、地区性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非常有害的影响,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要治理环境污染,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包括了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即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基础上,应该建设生态良好的社会。

中共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主持党和国家的工作,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他是注意到了的。

(1)由于旧的增长方式作用,我国环境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的确促使了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与此同时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这主要是指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在某些方面已经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45],比如,“我国每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废水排放量和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要高出多倍”[46]。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那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最终是很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

(2)由于人口多,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加上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致使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治理污染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突发事故增多,环境隐患增加”[47]。比如,环境污染已经使一些地方水源发生严重污染,城乡人们的饮水安全问题突出。“还有一些地区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疾病明显上升,对农民健康造成威胁。”[48]看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务必抓紧抓好。

3.资源短缺

我国虽说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能源占有量较少。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成为我国国情。胡锦涛同志不仅看到了这一国情,而且还对之有透彻的理解。他说:“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足,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等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我国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则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9]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会更加尖锐突出。胡锦涛同志讲道:“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部分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石油、铁矿石等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一些地方违法批占使用、粗放利用和破坏浪费土地、矿产资源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在土地征用征收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时有发生。”[50]在人口增多的情况下,“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严重短缺。一些地方乱批滥占滥用耕地和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51]

如此看来,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果不把人口控制、资源能源节约的事抓紧抓好抓实,那么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同志“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