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如下解决对策:
1.治水防灾
面对灾害,毛泽东同志认为要有正确认识。看上去,灾害是坏事,但通过救灾能学会对付它的本领[106]。所以一遇自然灾害,我们要生存,就得灭蝗、治水、救灾[107]。要抵抗灾害,我们需要组织起来[108]。
(1)治水防洪
新中国成立后,水患威胁着中国人民。淮河、海河以至于长江,一发水灾,农田被毁,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毛泽东发出号召,一定要根治淮河、海河。人民被组织起来,千军万马大会战,修筑河流堤坝,治住了水患,确保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建设成就。
长江流域也是水患不断,毛泽东同志主张建三峡大坝,既可发电,也可防洪。毛泽东先后两次考察长江,选坝址,最后同意周总理提议,在宜昌建葛洲坝水利工程[109]。今天,建三峡大坝,用于发电防洪,三峡水库在我国经济建设和防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搞大型的治水工程同时,毛泽东同志要求各地有计划办水利,大量兴修小型水利,七年内基本消灭普通的水灾旱灾[110]。后来的事实表明,全国各地兴修的小型水利,在预防小旱灾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2)消灭人畜疾病,除“四害”
人畜疾病危害人畜生存,要七年内基本消灭[111]。事实证明,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人畜疾病陆续被消灭了。通过读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格外兴奋,诗兴大发,写了《送瘟神》,歌颂长江流域消灭血吸虫病害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老鼠、麻雀、苍蝇、蚊子是“四害”,其中老鼠、苍蝇、蚊子本身就是许多人畜疾病的传染源,不除“四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不会清洁,人畜疾病也难于消除。毛泽东同志要求除“四害”,。除“四害”,人人清洁卫生。“中国要变成四无国:一无老鼠,二无麻雀,三无苍蝇,四无蚊子”。要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每月检查一次[112]。除“四害”要扎扎实实地去做,不能弄虚作假[113]。
后来,毛泽东对“四害”提法有变化,说“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子’”[114]。
各地除害灭病委员会要抓紧工作,并做好认真检查。要把体育锻炼、环境清洁与生产大跃进、文化和技术大革命相互结合起来,争取在三年内做出成绩[115]。
2.保护耕地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又加上人口在不断增加,因而耕地在不断减少,过多人口生存问题很突出。要解决过多人口的生存问题,必须保护耕地。
受封建社会影响,自古以来我国的丧葬方式基本上是土葬。土葬要占耕地,又需要棺木,还需要摆宴席,实在是一种浪费。为了保护耕地,毛泽东提倡实行火葬。1956年4月27日,在《倡议实行火葬》一文中毛泽东写道:“土葬占用耕地,浪费木材;加以我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把厚葬久丧定作礼法,常使许多家庭因为安葬死者而陷于破产的境地。实行火葬,不占用耕地,不需要棺木,可以节省装殓和埋葬的费用,也无碍于对死者的纪念。”[116]
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们还搞土葬,而且讲排场,坟地讲风水,宴席讲阔气,料理白事的费用已经越来越高,以至于穷人家死了人办不起白事。这种习气应当改变,实行火葬符合我国国情,它既节约了耕地,又节约了办事费用,有什么不好?
我国森林植被少,林业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绿化,发展林业。我国耕地大部分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带,在这些地方是要搞绿化,但不可在田里搞,我国广大山区要绿化,当然也有困难,如一些山区缺水,长期水土流失严重,搞绿化难度挺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重平原丘陵绿化,轻山区绿化。如果那样做事,必然造成林业与农业争田地问题。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对此,毛泽东同志要求到山上去种树,林业不要与农业争田地。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第二天他对韶山故居邻居家一位军属说:“林业很重要,小孩子生出来要用脚盆,人死了要用棺木,起房子需要木材,做家具也需要木材,国防需要木材,工业也需要木材,但我们中国是个大国,是个六亿多人口的大国,主要是解决吃饭问题,林业与农业不要争田地,应该把田里的树苗移到山上土里去种。”[117]
3.造林绿化
我国森林植被少,造林绿化任重而道远。要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毛泽东同志要求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方法。
为什么要造林绿化呢?这是因为人和动植物总是生活在有一定水、气的生态环境中,而这个天地生统一的生态环境本身就包括了森林在内,没有林,就会减少空气、土壤中的水分,就不能实现天、地和生物间的物质能量(包括水分)循环,那样就会使风沙起手,空气干燥,生物失去生存环境。熟悉生物学的毛泽东同志早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1945年4月24日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口头报告,其中说道:“从前古时候地球上也没有人,没有水,没有空气,自从有了空气有了水,然后才能有生物,有了生物然后才能有人。”[118]空气、水之于生物和人是重要的,但它们中间是以森林植被为中介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119]谁破坏了森林,意味着谁将破坏天、地和生物间的生态循环系统,那时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将失去生存家园,面临死亡。正是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毛泽东同志号召人们造林绿化,“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20]。
造林绿化既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弄虚作假,它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去工作。看到一些地方搞绿化只提口号,并没有扎实去做事情,毛泽东提出了批评,他说:“绿化,年年化,年年没有化,越化越见不到树。”[121]造林不是三五年可以搞完的,“造林的时间更要长一些,先搞三年看看。”[122]造林一定要有计划[123],否则30年也改变不了树少的面貌[124]。
目前我国绿化造林工作做得仍不尽如人意,我们有个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方法的问题。
4.厉行节约,勤俭建国
我国是一个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穷国。在这样一个国家要进行大规模建设,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125]。
在工业生产中,要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产品,就要降低成本,而要降低成本,就要节约原材料。一些原材料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数量是有限的,对它的使用不仅要限量节约,而且要考虑寻找和使用替代品。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之第(二)条里,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到了节约原材料的问题,他说,抓社会主义工业工作,要“节约原材料,找寻和使用代用品”[126]。
我们搞工业生产,不仅要节约资源,而且要综合利用资源[127]。
就工业内部各部门生产来说,它们彼此有个协调利用的问题,如果各自为政,搞单打一,那将是个大浪费。这就是说,工业内部各部门间也有一个综合利用的问题。1965年1月24日,在听取余秋里、谷牧等汇报时,毛泽东就工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综合利用问题发表谈话,他说道:“(综合利用)单打一总是不成,搞化工的单搞化工,搞石油的单搞石油,搞煤炭的单搞煤炭,总不成吧!煤焦可以出很多东西。采掘工业也是这样,采钨的就只要钨,别的通通丢掉。水利工程,管水利的只管水利,修了坝以后船也不通了,木材也不通了。那怎么办?是个大浪费。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128]
农业中搞水利是基本建设,但搞水利也要同土壤改良相结合,绝不能搞单打一,否则是极大的浪费和破坏。在大跃进年代里,农业搞水利,单打一做事,造成了浪费,毛泽东提出了批评。1962年8月5日,毛泽东说道:“这几年有不少的浪费,比如搞水利,有的地方搞成了盐碱地,这是大浪费,是破坏。”[129]当然,造成浪费和破坏的还不止这些,深翻土地就破坏了土壤结构,全民吃食堂毁了林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130]。
5.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口的生产应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人口的过多或过少生产均是不利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对人类来说,人口的生产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料生产,以至于人口问题已经成了全球性问题。在我国,人口生产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料生产,过多的人口已经引起了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不平衡,许多环境问题均与人口太多有关。因此,我国面临控制人口的任务。
对我国人口问题,毛泽东同志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战争年代,毛泽东出于战争需要,认为人多是好事,“兵民是胜利之本”。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人口多的困难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能够辩证地看待人口问题,即:“人口多是好事,当然也有困难。”[131]
当毛泽东看到人多有困难时,他主张计划生育。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人类过去在生育上是盲目的,不能自我控制的,将来要做到完全有计划的生育[132]。对我国来说,计划生育,要来个十年规划。要通过试点,逐步推广,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133]。
我国新时期也提倡和实行计划生育,所不同的只是,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强调提高人口素质。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13页.
[2]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13页.
[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02—403页.
[4]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215页.
[5]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215—216页.
[6]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89页.
[7]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602页.
[8]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602页.
[9]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603页.
[10]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17—18页.
[11]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924页.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66页.
[1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0—182页.
[1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2页.
[1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21页.
[1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79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63—64页.
[1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1316页.
[19]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76页.
[20]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474页.
[21]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76—577页.
[22]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77页.
[2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4页.
[24]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89页.
[2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3页.
[26]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96页.
[27]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80—581页.
[28]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29页.
[29]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53页.
[3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11页.
[3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41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383页.
[3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48页.
[34]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48页.
[3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57页.
[36]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72页.
[37]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9页.
[38]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66页.
[39]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68月,第55页.
[4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2—283页.
[41]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82页.
[42]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82页.
[4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269页.
[4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344页.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12月,第603页.
[46]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0页.
[47]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0页.
[4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1—132页.
[49]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79、200—202页.(www.xing528.com)
[5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8页.
[5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367—368页.
[5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55页.
[53]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53页.
[5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2页.
[5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67页.
[5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页.
[5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3页.
[58]〔美〕洛易斯·惠勒·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M].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年2月.
[59]毛泽东文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300页.
[60]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16页.
[61]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76—577页.
[62]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509页.
[63]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426页.
[64]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84页.
[65]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101页.
[6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98页.
[67]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27页.
[68]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07页.
[69]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45—346.
[70]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433页.
[71]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101页.
[72]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69页.
[7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45页.
[74]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303页.
[75]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56页.
[76]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77页.
[77]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94—595页.
[7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月,第482页.
[7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月,第655—656页.
[80]孟昭华.中国灾荒史记[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1月,第948—978页.
[81]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96页.
[82]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509页.
[83]胡为雄.毛泽东诗词鉴赏[M].红旗出版社,2002年9月,第188—189页.
[84]程翔章,曹海东.世界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的命运[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196页.
[85]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80—581页.
[86]傅超,郑娟尔,吴茨芳.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的历史考察与启示[J].土地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6月.
[87]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367—368页.
[88]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53、180页.
[89]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57页.
[90]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46页.
[91]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492页.
[92]李立志.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M].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232页.
[93]李立志.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M].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232页.
[94]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08页.
[95]李立志.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M].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253页.
[96]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411页.
[97]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77页.
[98]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39—240页.
[99]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77页.
[100]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40页.
[101]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29页.
[102]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77页.
[10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361页.
[10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394页.
[10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28页.
[10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390页.
[10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041页.
[108]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57页.
[109]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649页.
[110]毛泽东选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509页.
[111]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509页.
[11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61页.
[11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46页.
[114]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50页.
[115]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50页.
[116]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376页.
[117]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474页.
[11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341页.
[119]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473—474页.
[120]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509页.
[12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46页.
[122]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13页.
[123]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473—474页.
[124]李立志.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M].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5—16页.
[12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40页.
[126]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45页.
[127]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45页.
[128]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623页.
[129]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569页.
[130]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40页.
[13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28页.
[13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08页.
[13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30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