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中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中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24-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社会关系视野内的人与环境关系生态中心主义者所研究的是人对环境的关系,而他们的全部注意力却集中于环境自身,对人自身状态的具体研究这件事,用一句“人不能成为主体”全部挡了回去,人对环境发生关系的特殊方式全然不顾。而生态中心主义无视人对人的社会关系对人对环境关系的影响,将人对环境的关系与生物对环境的关系完全等同起来,不免陷入抽象,失去真理性。

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中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章 社会关系视野内的人与环境关系

生态中心主义者所研究的是人对环境的关系,而他们的全部注意力却集中于环境自身,对人自身状态的具体研究这件事,用一句“人不能成为主体”全部挡了回去,人对环境发生关系的特殊方式全然不顾。在他们的眼里所能容下的仅仅是人和生物、动物的一致性和齐一性,假如有什么区别的话,仅仅在于人狂妄自大,将自己当做主体。人作为一种肉体存在,的确和其他生物一样都必须不停地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要同环境建立适当的关系,但必须注意到,人和动物是在不同的前提下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动物和所有生物都是在具有改变机体结构和新陈代谢类型潜能的前提下同环境交往的,而人却是在失去了这种潜能的前提下与环境交往的。因为人之外的生物具有这种变异的潜能,与环境具有直接同一性,它同环境的交往是以个体本能的方式发生的,而人失去了这种潜能,失去了与环境的直接同一性,人与环境的交往是通过劳动实现的,而劳动总是社会地进行的,也就是说,必须结成一定的关系才能实现与环境的交往。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以人对人的社会关系为中介的,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对人的社会关系也是发展变化的。人对人的关系制约着人对环境的关系,人对人的关系如何,人对环境的关系也就如何。而生态中心主义无视人对人的社会关系对人对环境关系的影响,将人对环境的关系与生物对环境的关系完全等同起来,不免陷入抽象,失去真理性。为了具体深入地分析人对环境的关系,在此我们专门讨论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人对环境的关系。(www.xing528.com)

“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1]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一致的,社会的发展也就是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形态不同,社会关系也就不同。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物质交换,全面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2]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表现在社会经济形态上,它们分别是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未来社会的产品经济。经济问题首先是社会生产问题,而社会生产是人同环境的现实交往。社会生产的主体是人,人对人的关系制约着社会生产,自然就制约着人对环境的关系,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人对人的关系不同,人对环境的关系也就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