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私人股权基金现状及风险分析

美国私人股权基金现状及风险分析

时间:2024-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私人股权基金近来美国的私人股权基金如火如荼,2006年美国有322家私人股权基金,筹集了大约2154亿美元。目前私人股权基金全世界乱跑,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乱跑。私人股权基金收购企业后,经常是先将其退市,然后高价出手,牟取差价利润。最后,私人股权基金又将所购得的企业重新上市,这时券商又要收取承销费。而且私人股权基金几乎没有什么披露责任。私人股权基金的要害所在,就是规避监管。

美国私人股权基金现状及风险分析

关于私人股权基金

近来美国的私人股权基金如火如荼,2006年美国有322家私人股权基金,筹集了大约2154亿美元。私人股权基金中的黑石集团是条大虫,其老总斯蒂芬·斯彻瓦尔茨曼先生成为2006年的风云人物。他做成的最大一笔收购交易是36亿美元。私人股权基金的胃口很大,只有超大型公司它才吞不下去。

目前私人股权基金全世界乱跑,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乱跑。美国的克尔克兰德律师事务所新近在香港开办分所,就是为了在最前线向私人股权基金提供及时服务。该所的客户在韩国、泰国和中国都有业务。私人股权基金的大本营在美国,但对我国的影响不小,在我国搞并购业务的外资,许多就是所谓的私人股权基金。

一、穿新鞋走老路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是很赚钱的,公司上市可以点石成金,一夜之间造就很多富翁。但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毕竟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企业成长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其上市速度。企业通常需要成长几年或十几年之后才能出栏上市——和养猪是一个道理,而上市的程序半年内即可完成——比杀猪还是要慢一些。企业出栏也有快的,网络公司的所谓概念股就热了一阵,但以次充好、拔苗助长的做法终究不能长久。投资者终有疲倦的时候,而且概念本身也不可能天天产生。

公司上市业务减少之后,并购业务就成了主导业务——没有办法,我们这个时代游资太多,闲钱太多,有钱就要折腾。并购兴盛的时候,私人股权基金也必定兴盛——私人股权基金就是专做并购业务的利器。私人股权基金收购企业后,经常是先将其退市,然后高价出手,牟取差价利润。接手的买家可以是业内的一家公司、另一家私人股权基金,也可以将企业在证券交易所重新上市。私人股权基金收购企业之后,通常会放在手中一段时间,最长的也有等待十年后再出手的。

并购业务在美国的20世纪80年代末也有过一次高潮,私人股权基金也是主打角色。但这次并购业务的交易额更大,现金成分也更多。1987年并购交易一般是93%举债,7%的股权,而2006年并购交易一般是33%的股权,67%的举债。2006年收购价的60%是以现金支付,而2000年收购公司,平均只支付29%的现金。

今天私人股权基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总部设在欧美,但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投向,很大一部分是在海外。以美国为例,2006年并购业务所需要的资金50%来自美国境外,而收购交易每十二笔中就有八笔就在美国境外。而在20世纪80年代,私人股权基金的并购业务基本都在国内。自2005年以来,全球以亚太地区为投资目标的私人股权基金已经高达350亿美元。

不过,私人股权基金的并购业务也可能有负面,杠杆收购就有负面。杠杆收购就是买方大量举债,用于收购目标公司,收购完成之后再以目标公司的收入或资产还款。这样一来,目标公司通常负债累累。如果风云突变,市场不景气,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公司便会陷入困境。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发放股息的方式将被收购公司掏空。Baine Capital Fund收购KB Toys公司的股份之后,掌握了约为1800万美元的股权,但操纵公司后分得大量股息,金额达8500万美元。

二、本是一家人

除了收购之外,私人股权基金还有什绝活?私人股权基金自称有管理人才,可以把企业盘活,死的盘活,瘦的盘实,催肥增值后再将其出手卖个好价钱。2004年,黑石以65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的大企业Colanese,将其从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退市。九个月之后,黑石又把Colanese放到纽交所重新上市。重新上市后,仅现金黑石就得到3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所持有的Colanese股票。但业内也有人认为,黑石赚钱并不全靠自己的辛勤劳动。黑石收购Colanese时就将价格压得很低,而黑石之所以能够得逞,是因为高盛无德,出具了一个“公平意见”,非说此价合理。高盛因此而获得了巨额回报,仅咨询费就得到了2100万美元。

股市的并购运动中,私人股权基金与券商走得很近。私人股权基金为券商的业务提供了广阔天地。反过来券商也为私人股权基金竭诚服务。高盛直接掌握了一支103亿美元的基金,可以迅速出手,为公司并购提供资金,深受业内欢迎。高盛动作快,而且保密工作还做得好。私人股权基金股票交易,券商作为经纪人收取手续费;私人股权基金经过券商贷款要交钱;私人股权基金搞并购,券商收取咨询费;私人股权基金拍卖资产,以现金偿债,券商还要收费。最后,私人股权基金又将所购得的企业重新上市,这时券商又要收取承销费。(www.xing528.com)

私人股权基金与券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盛旗下就有两大私人股权基金,其价值分别为85亿美元和15亿美元。花旗集团最近筹资33亿美元,设立了自己的私人股权基金,进一步加强其在该游戏中的深度和广度。33亿美元中10亿由花旗出,其余部分来自花旗的客户和花旗自己的雇员。券商还为私人股权基金培养、输送了很多人才。比如,黑石通创建于1985年,两位创始人自己先拿出40万美元,两年后筹得81000万美元。两位创始人都是从券商雷曼兄弟出来的。其中一位彼得·彼得森当过雷曼的第一把手,还在尼克松总统手下担任过商务部长。

私人股权基金形势一派大好,赚钱似乎不费吹灰之力。而且私人股权基金几乎没有什么披露责任。不用披露,外界就无法对其加以监督和管理。私人股权基金管理人员拿起钱来肆无忌惮。券商的不少人也改换门庭,加入了私人股权基金的行当。私人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收入这样高。有人开玩笑,再过十年,生病开刀都比较怕人,因为外科医生水平不高,当初好学生都去学商科了,以便日后投身私人股权基金事业,二流学生才去学法、学医。

三、虎狼之辈

私人股权基金的英文是“private equity”,法律上是合伙人企业形式。按照美国的法律,只要合伙人不超过35个,就不用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躲过披露,躲过监管。此外,如果投资者很富有,就是合格投资者,投资私人股权基金可以不算在35人之内。至于多富才能算得上是合格投资者,美国法律有具体规定,并适时做出调整。私人股权基金的要害所在,就是规避监管。

无独有偶,除了私人股权基金之外,利用美国的合伙制法律,还生出另一类基金——对冲基金。股市是一个虎狼出没的地方。私人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是股市的庞然大物,股民好像是羊群,多数由共同基金牧羊——从哲学层面说,股市、文化政治宗教是相同的。私人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就是虎狼,在股市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股市的许多交易是通过券商撮合做成的,券商是信息的集散地,而券商与私人股权基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私人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是券商的大客户,而且有时还拿出自己的资金与私人股权基金一同押宝。在券商的配合之下,私人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是耳聪目明,在股市进退自如,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那么私人股权基金与对冲基金之间有什么区别?应该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所从事的业务不同,私人股权基金主要是搞并购,要是收购成熟的公司而且在并购游戏中是主打。对冲基金的内部规则大多会有约定,对冲基金可以做衍生产品的交易。对冲基金善于搞短促突击,抓住机会大举进攻,狠狠捞一笔,得手之后立刻撤出。私人股权基金打阵地战攻城略地,而对冲基金则是打游击战运动战。对冲基金讲究速战速决,而私人股权基金讲究相对的持久战

目前私人股权基金与对冲基金似乎有合流的趋势,主要是私人基金要蚕食对冲的基金地盘。Kohlbery Kravis Roberts & Co.是设在纽约的一家老牌私人股权基金,但现在既推出私人股权基金产品,也销售对冲基金产品。以往投资者进出对冲基金也相对容易,资金通常是锁定在一年内。现在变了,锁定的期限可以长达三时间。

从实力来说,私人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是平分秋色,不分伯仲,都是股市的庞然大物。全世界大约有3000家私人股权基金,管理15000亿美元的资产。而对冲基金全球共管理了12000万亿美元的资产。

四、中国可有对应物?

股市这个地方我们主要是向美国看齐:美国有的,我们要有,美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那么私人股权基金或是类似的基金我们有没有?国内私募基金的话题热过一段时间。什么是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是否就是美国的私人股权基金?两者是不是同类?我想至少有一点两者是相同的,就是两者都不披露自己的情况。但美国的私人股权基金有时还是要露峥嵘的,因为私人股权基金搞并购,搞并购有时就必须披露身份。而国内私募基金我们说的很多,但圈外人很少见过私募基金的真面目,解剖麻雀更无从谈起——因为中国的私募基金在地下,而且隐藏的比较深。实践中的私募基金很可能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两种基金中都有“私”字,但我们的私募基金可能更像美国的对冲基金,并不出来公开做并购业务。如果要想让国内的私募基金浮出水面,不知道能给它们什么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