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能言 心实赏之
——忆我的祖父韩不言先生
韩 慧 张 涛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祖父韩不言先生是一个身体非常硬朗的老人,那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镜片后面的左眼已失明,右眼近视要高达三千多度,眉宇间透出英气与不凡的睿智。祖父辞世已15载,但他身残志坚,勤学不辍,勇于与命运抗争的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却一直鼓舞着我、影响着我。
祖父原名韩致中,1921年春(农历二月初二)出生于北京市一个诗书世家。然而祖父的孩童时代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命运多舛。3岁时的他也曾是一个爱说爱笑、天真烂漫的孩子,但一场严重的“猩红热”无情地折磨着这稚嫩的生命,耳边的声音离他越来越远,小小的嘴巴不再张开,他从此沉默了。命运中的不幸才刚刚开始,6岁那年,他放学回家,因肚中饥饿猛揭家中烙锅贴的铁锅盖,锅中热腾腾的蒸气直扑上来,灼伤了他的眼睛,视力大减,戴上了高达500度的眼镜。10岁那一年,他又患上了伤寒,卧床长达半年之久,若不是经其大姑父与北平著名的中医大夫们的精心调理,险些丧命。
大姑父是北平名医薛慎微老人,不仅因医术出名,而且还是北平知名的收藏家、鉴赏家、书画家。在祖父6岁时,他受薛慎微老人的怜悯和引导开始习字学画与丹青结缘。在老人的熏陶和指点下,祖父日日识文断字,临摹古画、碑帖,《兰亭序》则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课。7岁时,祖父进北京后海沿私立聋哑学校学习美术专业。由于他的刻苦勤奋,加之天资聪慧,从一年级至十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在14岁那年,北平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图画比赛,祖父是数百名参赛的选手中唯一的聋哑学生,荣膺第一名,获得“大银盾冠军”奖。
祖父除了整日刻苦的临帖、习字、摹画外,还求教于北大毕业的表姑赵文秀先生,在先生处学习阅读“四书”“五经”和诗词古文,赏析中外名著,不仅提高了文化素养,还懂得了做人处事之道。祖父18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京华艺术学院国画系就读,得到了学院画家邱石冥、黄宾虹、蒋兆和等多位教授的指导和好评,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在入校后的第二年经其家父老友介绍正式拜师于苦禅先生,成为李氏门人。在李苦禅先生的谆谆教诲和熏陶下,祖父在写意画方面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提高。在一代书画大师苦禅先生的精心培育下,祖父画艺日益精进。苦禅先生每见其作,惊叹不已,曾在一幅习作上题写:“致中仁弟天资绝伦,观其作品令人钦惊,弱冠作画即如此,将来执艺坛之牛耳”的评语。苦禅先生认定祖父是一块“璞中之玉,其价连城”,但须能工巧匠精工雕琢,方显其价值魅力。
祖父从学不到两年时间,苦禅先生就将其推荐给自己的授业恩师——一代宗师齐白石先生门下。那年,苦禅先生带着自己的“哑巴”徒弟,向齐白石老人说明来意,老人回眸一望,祖父便急忙将手中临摹清代王石谷的山水画作递交到老人的面前,老人将画细细看后,眼前为之一亮,笑道:“晚辈后生如此年轻,所作书画却如此老辣,好伢子,好伢子啊!”顺势将画铺至案上戏题:“致中弟不做伪君子,若肯题上王石谷三字,卖与耳食者,可获千金。”1942年,齐白石举行收徒仪式,祖父正式成为齐派门人。一次,白石老人正在奏刀治印时猛然间似有所悟,深思之后便将祖父“唤”进屋内,提笔写道:“‘不言’二字如何?”祖父与老人进行了简短的笔谈,知道了“石不能言最可人”是老师取名的出处,祖父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即老人为祖父起了笔名 “不言”,并亲自奏刀,为其刻下“不言”“韩”“白石门下”“韩致中”四方印章相赠,自此祖父开始用白石老人赐予的“不言”笔名作画。祖父在白石老人身边默观达悟整整七个寒暑,老人对这位弟子的刻苦、执著、聪秀、灵动欣喜不已。白石老人为祖父的习作题款共计40余幅,这在老人其他弟子中是没有得到如此厚爱的。1948年的春天,祖父与李苦禅先生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轩举办联合画展。白石老人闻之后欣喜提笔写下“韩不言画展”并亲自带领众弟子们前去捧场,让参观者为之震惊,老人参观完展览后当场为祖父定下润格,画展在京津两地影响巨大。
上世纪50年代,国家号召支援西北建设,当时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供职的祖父,虽然眼睛近视已达三千多度,但他仍响应国家的号召报名参加西北建设。1955年夏天,经过了长达二十多天的跋山涉水,祖父举家迁至偏僻的宁夏贺兰县金京乡,在京乡剧团搞舞台设计。由于他精湛的艺术功底,被全县人称赞不已。1956年春,银川专署专员派人接祖父前去作画,从而轰动了银川和甘肃省文化局。那年秋天,甘肃省文化局派人赴银川协调,将他和家人接至甘肃省会兰州市,安排在省工艺美术厂任专职画师重操旧业。
1959年,经兰州市教育局多方协商将祖父调至市特殊教育筹建组,协助教育局筹建兰州市盲聋哑学校,学校建成后他留校任教从事特殊教育。他不仅推进了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培养了不少残疾人中的艺术家。(www.xing528.com)
三年困难时期的贫困难以形容,繁重的教学任务致使祖父左眼完全失明。学校也以他目疾日重不能继续工作为由劝其退职。此前一家7口人只靠他一个人的六十余元工资生活。退职后,按每月26元的标准发给补助。在极为困苦的岁月中,尽管生活的道路坎坷曲折,祖父从未中止过对艺术上的追求、攀登,他以坚强的毅力默默地在砚田里笔耕。因用眼过度引起幸存的右眼病情恶化,自1962年起就彻底停止了篆刻。这时医生警告画画多了会导致失明。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无异于剥夺了作画的权利。生活的困苦,工作的失意,都没击倒祖父对艺术执著的追求。饿肚子对祖父已是家常便饭,身上的衣服补丁叠补丁,他却认为夏能遮羞,冬可御寒就足矣,但是画不能不画,画是自己的生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界春光明媚,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重新挂牌。年逾花甲的祖父,当选为中国美协甘肃省分会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书画研究部委员。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积极参与筹备成立甘肃省第一个书画艺术团体——兰州飞天书画学会。1979年夏,祖父将自己的近作数幅,托人带至北京请老师李苦禅先生过目,苦禅先生见后大为赞叹,即挥毫题下 “家贫益促其勤奋不懈,疾患不碍其远大之志”赠予祖父。
1981年夏,祖父与陇上知名书画家魏绍武、高雪风、金玉振在兰州白塔山公园举办“文革”浩劫后的第一次画展,展出的书画作品40余幅。与此同时 ,祖父创作的《欣欣向荣》等四幅画作,也由国家聋协选送出国,参加了在南斯拉夫举办的国际聋人画展。同年9月,甘肃电视台拍摄了艺术专题片《聋哑画家韩不言》首播以后,中央电视台作了转播。1983年,《韩不言画集》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入其作品50余幅。1990年被编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1984年,祖父被推选为甘肃省政协委员,他对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从不敢懈怠,认真履行委员义务,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1986年他提案建议成立甘肃画院,在与省上多位知名老画家共同的努力下,1990年甘肃画院正式成立了。1987年9月为庆祝在兰州举办首届中国艺术节,由甘肃省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艺术大师齐白石及门人赵西岩韩不言画展”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观者如云,名声大震,得到中外人士的赞誉。
在1991年我国南方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时,他心系灾区,在家一连四天集中作出7幅画作,并拖着病体又亲临省群艺馆现场作画1幅,参加义卖,当场将义卖所得的4000元画款全部捐献给灾区。此情此景,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由此可见祖父人格及精神之所在。
上世纪90年代初,此时的祖父年近七旬,但创作热情日益高涨,不幸的是眼疾严重恶化,作画极为困难,没见过他作画的人是难以想象他作画的困难程度的,但视画画为生命的祖父不顾眼疾日益加重,谢绝众多的社会应酬,坚持艺术创作。七十多年来,祖父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默默不言,献身艺术,于世无争。1997年5月16日,祖父告别了六十余载的艺术生涯,默默地走了,然而他留给人民的艺术作品使其与世长存。
适逢祖父90周年诞辰,谨以拙作追忆我对祖父的哀思之情,以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作者系韩不言之孙女、孙女婿)
韩不言 国画
韩不言 国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