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可扛鼎 书能浮舟
——写在丁希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张 华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启功拜读,至深佩服。”这是启功先生对丁希农先生作品的评价。
我的姥爷丁希农,名原邰,字希农,别号老农,1891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平家村,1978年12月病故于兰州,享年87岁。姥爷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曾出过翰林。先宗丁伯才为著名文字学家。族中设有私塾,家学源远流长。姥爷幼承家学,喜爱书法,勤于笔墨耕耘,并精于金石篆刻。青年时期在学习工作中,仍坚持笔耕不辍,以篆书隶书为主、后作花鸟及山水国画。
姥爷毕业于山东省商业专科学校。年轻时受五四运动新思想影响,敢于创新,主张提倡新文化、妇女解放、实业救国等。因此我的母亲及她的姐妹们均未缠足,而且受到良好的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山东老家就认为按传统只种粮棉不足以致富,特从外省引进苹果、水稻等优良作物品种,培育成功后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将籽种赠发给村民,此善举深受村民感德。老家平家村外有条小河,夏季河水经常泛滥造成灾害,姥爷在河堤义务种植柳树千余棵,对防洪抗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多年来使村民们受益匪浅。姥爷的这些作为都被收入《日照县志》。
姥爷曾任山东省图书馆馆员,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会计师、视察员等职。抗战胜利后他随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队前来西北视察,因解放战争交通阻断滞留兰州。后因生活拮据,曾在兰州、西安、酒泉、乌鲁木齐等地举办过书法、金石作品展。所出版的《丁希农书印汇册》由著名画家叶恭绰题序。
新中国成立后,姥爷曾任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文史馆馆员、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委员等职。他积极参加统战活动,热心公益文化事业,1958年他将珍藏多年的《紫国秘书》钞本21册捐赠给了甘肃省图书馆;1960年他又将收藏的秦砖汉瓦等203件珍贵文物捐赠给甘肃省博物馆。50年代末兰州市政府为解放兰州的烈士修建烈士陵园,烈士英雄纪念碑题字为彭德怀将军所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应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甘肃省政协、兰州市人民委员会委托,纪念碑下基座上的六面碑文由甘肃省书法名家撰写,其中“向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致敬”“永垂不朽、浩气长存”二幅为姥爷所书。姥爷一生清贫,但他爱国爱家,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为响应国家抗美援朝号召,他送独子参军,赴朝作战,保家卫国。
姥爷一生勤学苦练、锲而不舍。他百折不回、矢志不渝、临古览今的求学意志和精神,使他成为一代金石篆刻、书法大家,享誉陇上乃至海内外。
他精研篆隶,成就辉煌。他对西周《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铭文、殷商甲骨文及春秋《石鼓文》进行考察、研究和整理。并通临《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在博览、全面掌握古文字的基础上,他拓宽、发展、创新并形成自我独特的书风。黎凡先生曾撰文“丁先生收藏秦砖汉瓦并非为收藏而收藏,而是为研究砖文、瓦文。无论课堂解惑、释疑或释读古字画、展览篆作、印玺等,最正确的非他莫属。某字多一横、少一点或连接不连接……均在他犀利的目光下一一纠正,且十分精熟,万无一失,真像一部篆字活字典,令人折服。他为一个篆字的出处、鉴别,翻阅很多资料不厌其烦,以找出依据为准,其严谨的学风,世人佩服。”“欣赏丁先生作品给人以溶冶钟鼎篆隶于一炉,而后取之,注入他高昂的激情、丰富的学养和熟练的技法而形成的精粹:苍劲古朴,雄强逸荡,气势浑厚,墨气淋漓,骨硬肉丰,内敛而外展,匀称而遒美,气静而香蕴。其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充满了刚健清新之气,开创了自我独特面貌,迥异于历代和现代诸大家。正如启功先生所书:‘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启功拜读,至深佩服。’可见丁先生不愧当今书法大师。”
姥爷一生以书法篆刻行世,尤精篆刻。1960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年近古稀的姥爷,在生活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各种风格篆刻了由23方印组成的毛泽东主席词《沁园春·雪》印谱,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39周年贺礼。这套印谱是姥爷篆刻的代表作品,后由甘肃省出版单位出版了3万套。这套印大气磅礴,苍劲古拙,遒劲雄健,在金石篆刻界引起轰动,引来了众多青年篆刻家效仿学习,成为一个学习样板。为此,众多评论家认为,丁希农先生对甘肃篆刻事业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奠定了甘肃印坛发展的基石,并为甘肃篆刻事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引导着许多人从学习他而走上治印之路。这套由23方印组成的毛泽东主席词《沁园春·雪》印谱,已由山东省《日照文存》收编。这套印是姥爷篆刻的传世之作。“文化大革命”时,姥爷为防丢失,曾将它们移交到甘肃省文史馆保存。
姥爷豪爽好客,不固步自封,多与名人雅士交往。邓宝珊、范振绪、水梓、裴建准、马凤图、赵西岩、曹陇丁等陇上名士均与姥爷交好,意气相投。他们交往甚深,经常相互切磋,吟诗作画。姥爷曾经给裴建准先生治印两方,裴先生作画《双墨马图》作为回赠,姥爷赞扬此画笔力遒劲而墨气淋漓,与平时多见的设色独马颇不类,是裴先生的得意之作。裴先生提议让姥爷题字。姥爷篆书“德不孤,必有邻”六字题款。裴先生的画,姥爷的题款,此佳作成为他们这个圈子里的佳话。如今,他们留下的故事也值得人们一遍遍地咀嚼回味。(www.xing528.com)
姥爷的篆刻、书法为国人喜爱收藏,也有国际友人前来交流索取。中日建交后,常有日本友人前来拜访乞教。为此,姥爷在1973年曾作诗“梅花香发樱花灿烂、富士山高黄河流长”赠予日本友人。此作品现存刻在兰州碑林内。
姥爷热爱学习,思想进步。他对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着深刻的理解。为此篆刻了这二方印,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作品多用此印。他在82岁高龄时赋诗《康宁颂》,在这幅作品中他用隶书题款,以周代毛公鼎钟鼎文作正文、行书作释文撰写该诗。该作品苍劲刚猛,浑厚中见劲媚,给人感觉完美,配合协调。退休后我曾经对这幅字画进行学习研究,并将钟鼎文释为现代汉文“建国于今,政在人民,一心一德,若智若勤,在备文武,父母子女,无不卛善,及公忘我,易金丝毛,人民之宝,华舍良车,人民是造,民俗已易,是非已明,四方战休,岁岁安宁” 。通篇诗作显示了老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歌颂。
姥爷提倡艺术上人人平等,总是极力奖掖后学。幼年时,我经常看到韩不言先生带自己的作品来姥爷家请教、切磋。因韩不言先生视力不好,每每到来,姥爷都嘱我去送韩先生。他老人家淳朴的人品、宽厚的胸襟,对我的人生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使我终生受益。
姥爷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他作为书法大家,求书画者络绎不绝。记得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受友谊饭店邀请,姥爷为饭店作画,众人闻讯后纷纷前来观看、索讨。姥爷不分炊事员、服务员还是干部,都一一给予满足。前几日去一朋友家,客厅内悬挂一幅字,正是姥爷那时所作。
1968年,我去武山县插队,那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老乡们喜爱书法作品。当老乡们得知我是丁希农的外孙,纷纷前来索讨字画,我回兰州将此事告知姥爷,姥爷一一答应,写后让我带回赠予。康务学先生也得知这一消息,前来找我希望给予引见,后来我同康务学先生回到兰州,姥爷热情地接待了他。他虚心求教,他们对书法经常进行交流切磋。我成了这对忘年交的信使。
今年是姥爷诞辰120周年。姥爷的篆刻、书法、绘画我有幸多有所见。只是当时年幼认知有限,收藏甚少。但他老人家高尚的人品、宽广的胸怀和对亲人、朋友、家乡、祖国的挚爱真情,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和学习。他老人家高洁的品德将永远激励我们后辈奋进。
(作者系丁希农外孙女, 原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丁希农 篆刻
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
丁希农 书法
丁希农 书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