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史研究馆的开拓者杨巨川
马天彩
杨巨川(1873—1954),字楫舟,号松岩,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儿时家道贫寒,但父亲精于岐黄,工诗善书,为一方名士。孩提时的杨巨川常随父亲临帖吟哦,于蓐席之中,晨读夜攻,负笈求教,其勤奋好学的精神为乡亲们公认和称道。1887年,年仅14岁的杨巨川被选拔为优禀生,送到省城求古书院就读。1901年考中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在乡试中名列第八。1904年中光绪甲辰思科二甲进士,进京入进士馆进修三年后,签分刑部主事。1905年,由学部选派,赴日本考察政法。在日本一次清水亭同乡会中,有幸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使先生豁然开朗,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同盟会。从此,便坚定不移地跟随孙中山从事救国救民的革命活动。
杨巨川回国后,于1908年4月以常例部铨湖南省新田、麻阳两县知县。1913年应旧友时任甘肃省财政厅厅长王南轩之邀,任财政司科长。1921年被选为甘肃省议会议员,对省政建设,政策条规,民情民生,屡有建言,但又过于直白,以致遭到地方权贵的反对,接踵而来的恶意中伤,使他身心备受煎熬。1923年,年逾半百的杨巨川调任敦煌。到任时,莫高窟中居住着300多白俄游勇,他们在窟中营火造饭,还不时刮取壁画金粉或铲锯壁画换钱,个别不法分子也纷纷效仿。巨川先生将白俄游勇迁出莫高窟,明谕告示,严行戒禁,不但派专人管理,还筹款对石窟进行修整,有力地保护了莫高窟。
民国的官场,黑暗虚伪,靠的是弄权作假,而生性耿直的杨巨川不肯屈耻奉迎,不肯同流合污。时任北洋政府甘肃省督军兼省长陆洪涛,以筹备军饷为借口,公然的开放烟禁,令百姓种罂粟,派收烟款,地方小吏及地头蛇,纷纷响应,大发罂粟财。杨巨川向省政府多次交涉,力陈其害,省政府不但不理睬,反而向敦煌县加派五万两银子的烟款,并令酒泉道派专人坐催。杨巨川对此愤恨之极,于是,向肮脏的官场投去鄙夷的一暼,挂印辞官。他走后,敦煌人民感念其功德,在县东门外立一块石碑,上刻“清正廉明”四个大字以示纪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他离任时,接任的陆思泰,发现县府账目清楚,前任杨巨川两袖清风,家无余资,只有两车书籍,一张古琴,一本琴谱,深为敬佩。遂将爱女嫁给先生之子杨国桢,两家结成秦晋之好,成为当时的一段美谈。不久由议长杨思出面,杨巨川又于1925年出任固原县县长。到任后,先生感到“此间仍黑月,何处有青天”,“惊心不平事,开匣剑频弹”,终于悟到自己苦苦追寻“加泽于民”的宏志已成泡影,于是“自惭拙官,不施而韬”,不到一年再次辞官。从此,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再不出仕,专事文史,抒写郁陶。
历史歪打正着地把杨巨川送到文史之道,官场少了他无足轻重,文坛多了他却很有斤两。如此成全了他在文史上的成就。1929年,陇原大儒刘尔炘告老回乡,准备将他创办的甘肃黎义仓、皋兰兴文社、五泉书院、陇右乐善书局、陇右实业待行社、皋兰同仁局等八社,委托名士管理。刘尔炘得知他拒官闲居,便登门拜访,请他管理五泉书院。在家致力于文史研究的他欣然接任。他到任后,组织人力重修亭院,书写楹联,种花栽竹,整理图书,开辟阅览室,又将“五泉书院”更名为“五泉图书馆”。在他和同仁的努力下,不久,五泉图书馆窗明几净,花香竹翠,图书丰富,高士满座,读者如云,讲析疑义,共赏奇文,成为“高层群贤笑语偎”的书香之地。他在致力于五泉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同时,还应国立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聘请讲授诗学、《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为了讲好课,他翻阅资料,查找出处,著成《诗学萃言》《三通概论》等著作。他在课堂上的讲授深入浅出,妙语连珠,生动有趣,深受学子们的欢迎和爱戴。
1938年初,国画大师张大千首次来兰,登门拜访他,他详细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情况,并陪同参观了兰州的名胜古迹,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41年大千先生由敦煌返经兰州,特意再访,并赠画两幅以示纪念。他欣喜之余,为其中的一幅梅画题诗:“怪石嶙峋稳位置,老梅的的如侧媚。花不解语石不言,傲骨冰肌撑天地。”并令其子杨国祯书对联一幅相赠。从此,两人鱼来雁往,书信不断,谱写了文坛的一段友情佳话。
杨巨川一生著述甚多,积稿盈筐,计17种20册,内容广涉医学、史学、方志、楹联、掌故、金石、琴理、诗词、工艺、金融、贸易等,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然而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推诗词。先生从弱冠之年就开始写诗,每有感受,提笔就写。他的诗作,从国家兴衰,官场沉浮,百姓哀乐,名胜古迹到生活杂录,朋友唱和,应有尽有。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大都感情奔放,情深意长,充满哲理,耐人寻味。先生的诗作很丰,留有《梦游吟草》《公余闲咏》《识小杂咏》《鸣秋集》等。近年,先生的后人将以上诗作汇为一部,计1070首,定名为《梦游四吟》。这本诗集已成为陇原诗坛的瑰宝。读先生的诗作,如读先生的人生,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www.xing528.com)
杨巨川的书法造诣也很深。早在童稚之年就临摹颜、柳、欧、诸的字帖,中年又融进孙过庭、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笔法和笔意。几经转学,自成一格。他认为,书法艺术,不是简单的“聚墨成形,任笔成诗”的涂抹,它是人格的化身,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是思想的物化。先生晚年的书法,气势磅礴宏伟,笔势回旋跌宕,结构奇崛多变,风格苍劲老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鉴于杨巨川对文史事业的卓越贡献,1950年被甘肃省任命为文教委员会委员,1951年到1952年被选为甘肃省第一届、第二届人民代表,1953年由甘肃省委推荐,经中央西北局呈报,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任命他为甘肃省文史馆首任馆长。他受命馆长后,遵循党中央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结合甘肃的实际,开展了生气勃勃的馆务活动。他先是组建了办事机构,紧接着又聘任了馆员,还将原五泉图书馆的藏书,转交文史馆收藏。并指定专人管理,供馆员和读者阅读。在他的带领下,馆员积极著书立说,书画交流,吟诗唱和,团结和谐,其乐无穷。当时的甘肃文史馆,虽属建馆初期,但已是活动丰富多彩,馆员心情舒畅的黄金时期。
正当杨巨川激情万分地准备为甘肃的文史事业大干一番的时候,不幸突发脑出血,于1954年5月31日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甘肃省政府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陇原百余名学者自发参加,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邓宝珊将军亲临会场,致了悼词,对杨巨川先生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甘肃日报》对此也作了报道。
杨巨川先生高尚的人品和对文史事业卓著的贡献将永留人间,永远激励后来者为文史事业增光添彩。
(作者系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巡视员)
杨巨川 书法
杨巨川 书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