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仰点亮青春:90后大学生寻访登步岛

信仰点亮青春:90后大学生寻访登步岛

时间:2024-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的近与远——寻访登步岛1949年11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师奉命对浙江登步岛的国民党211师发起攻击。在精心安排的佯攻掩护下,部队于6日晨全部撤出登步岛。小小的登步岛就这样变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4日6时30分,国民党75师224团与67师202团在飞机的掩护下,由沈家门乘军舰援助登步岛。7时,国民党75师224团在87军军长朱致一的亲率下抵达登步。

信仰点亮青春:90后大学生寻访登步岛

历史的近与远——寻访登步岛

【红色巡礼】

1949年11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师奉命对浙江登步岛的国民党211师发起攻击。部队冒着猛烈的炮火,乘木船强渡蛏子港,迅速攻占流水岩、大山、炮台山等要点,克地四分之三,将敌人压至鸡冠礁一带。翌日,敌援兵至,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行疯狂反扑。解放军在流水岩、炮台山一线坚决反击,在反复争夺中,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61师首长决定主动撤出战斗。在精心安排的佯攻掩护下,部队于6日晨全部撤出登步岛。

登步岛战斗,解放军以五个营与敌七个团激战两天三夜,毙伤俘敌3396人,给敌以沉重打击;并在敌军重重包围之下顺利撤出,创造了渡海作战成功撤退的军事孤例。登步之战是解放战争时期浙江省境内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之役,史称“海上狼牙山”。394名烈士长眠于登步的碧海青山之中,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垂史册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登步,却还未拥入母亲的怀抱。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天堑,横扫国民党军队。至7月8日,从上海及江浙等地撤退的国民党残部13个师约6万人退驻在舟山本岛及其外围岛屿。7月24日,舟山渡海战役开始,此后,22军部队相继攻克大榭、梅山、金塘等外围岛屿,21军61师则占领南线的六横、虾峙、桃花等岛,舟山本岛已处于西、南被钳制的境地。

登步,这个总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本与舟山那星罗密布的小岛一样并无特殊之处。但是它北距沈家门3.81海里,南与桃花岛仅隔0.54海里,是舟山本岛在南面的最后一个屏障。因此,国民党方面称,“北有登步,南有金门”,能够保住台湾。小小的登步岛就这样变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61师师长胡炜曾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这场战斗。

浴血登步,与宝岛人民同在

1949年11月3日19时30分,天下着雨,能见度低。解放军21军61师182团、183团1营共四个营的兵力组成进攻登步岛的第一梯队,从桃花岛登船起航,驶向登步。不久,风向逆转,潮水减退,第二梯队无法按预计登陆。约20分钟后,182团3营及2营1部近千人在登步后门及天后宫一带抢滩登陆,肃清了前沿阵地敌军。21时,183团1营、182团2营4连利用夜间炮火在余家岙、蛏子港一带强行登陆。部队兵分两路,左翼由183团1营负责,歼灭了王家岙、贺家岙一线敌人,占领流水岩制高点和大山一带,歼守敌两个连;右翼由182团3营和2营4连作战,向流水岩右侧和炮台山、火烧湾方向发展,攻占了炮台山和涨网湾山。4日凌晨,解放军向流水岩主阵地连续发动进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反复争夺,敌主力被打垮,歼灭敌军八个连,俘敌600余人,全岛四分之三已控制在解放军手中。

但是,这才是战斗真正的开始。国民党舟山群岛防卫司令官石觉急令67军军长刘廉一派75师224团增援登步(当时驻扎在登步岛的国民党军队是第87军211师,师长吴渊明)。4日6时30分,国民党75师224团与67师202团在飞机的掩护下,由沈家门乘军舰援助登步岛。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永清亲自督阵,“太和”、“永泰”、“海澄”等多艘舰艇在桃花岛、登步岛附近海域穿梭,阻断解放军从桃花岛增兵。7时,国民党75师224团在87军军长朱致一的亲率下抵达登步。国民党海陆空相配合的强势反击,使得形势变得有利于国民党。9时,涨网湾被敌所占;12时,炮台山被敌攻陷;14时,国民党援兵67军67师(师长何世统)200团、201团登岸,而后流水岩陷于敌手。21时,解放军61师师长胡炜亲率183团3营、2营一个连,182团1营和2营5、6连及师预备队官兵至登步岛。双方反复争夺炮台山、流水岩制高点,战斗激烈,留下了“炮打炮台山、血流流水岩”的悲壮诗句。

6日1时30分,国民党67军67师199团抵达登步。胡炜师长迅速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做出了主动撤退的决定。6日3时,当国民党发起全线追击时,解放军已经携伤员、俘虏顺利撤回了桃花岛。

成功撤退,战争史上的孤例

登步岛战役,是以解放军的主动撤退而结束的,国民党把它当做胜战来宣传,说“北有登步,南有金门”,阻止了解放军解放台湾的计划。而在内部,因为它并没有完成战斗任务,并且损失严重,很多人认为是舟山战役中一次重大失利,因而少有人谈及它。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古往今来对海岛登陆作战的战斗中,要么成功,要么全军覆没,像登步岛战役这样,登陆了,战而不利又成功撤退的,确属孤例,因而极具军事研究价值。

当时直接指挥这场战斗的是61师师长胡炜,他有“军政全优”的美称,年仅28岁就当上了师长。当时敌强我弱,胡炜师长召开部分团以上干部开会,提出主动撤退,问大家可不可行。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对于海岛登陆作战,要么赢,要么死,怎么会有撤退一说,且在国民党有海空优势的情况下,渡海撤退风险极大。可胡炜师长认为,敌人肯定也认为解放军不会自寻死路,要出其不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组织得当,撤退是可以成功的。

为了成功撤退,胡炜师长采取了佯攻来掩护。当时的9连连长夏少卿,带领7、8、9连和机炮连收集起来的人员组成了七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5-7人。在入夜后,摸到敌人火力点下,突然开火,吹响冲锋号,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以为解放军援军已到,摸不清解放军的真实意图。直到午夜,营部通信员来通知他们撤退。在撤退中,师长胡炜、副参谋长王超亲自在渡口指挥,让伤员先行,继而俘虏、武器、士兵,干部一律殿后。这一举措另战士们十分感动,也安定了军心。

就是胡炜师长这样一个明智的决定,保住了有生力量,也使得登步没有变成第二个金门。

缅怀先烈,共碧海青山长存(www.xing528.com)

转眼,登步一战已过去62年了。这段历史,似乎也在慢慢沉寂。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登步乡政府做了一系列的努力。现在登步岛有烈士陵一处、烈士纪念碑一处,在纪念碑耸立的山脚,还有一处烈士纪念馆。

起初,登步岛并没有一处缅怀战斗的象征之地,清明时节,人们只能对着荒山白石举行祭扫仪式。1984年,在沈家门青龙山建起了烈士墓碑,但是沈家门毕竟不是战斗发生地,实际意义打了些许折扣。1990年,登步乡政府在战斗最激烈的流水岩建造了墓碑,但是山高坡陡,荆棘满路,行人往往止步于此。

1994年,登步乡政府又有了建造新陵园的行动。登步烈士陵的选址颇为认真,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最终定于大岙小山头西侧山顶。此处可一览群山,四顾当年作战阵地,正对面就是战斗最激烈的流水岩。在“登步烈士陵”石匾的背面,镌刻着“永垂青史”四个大字,左右柱上则刻着“炮打炮轰炮台山,声震后人;流水流血流水岩,血染登步”的对联。至此,烈士英灵得以对望流水岩而长眠。

1999年,登步乡政府重新选址,原则上要使纪念碑不但是一处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也是全岛标志性建筑。它不但可以作为纪念先烈的场地,也是集镇建设中一处集风景、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公共场所,与整个集镇建设融为一体。最后,新址定于鸡冠村后山岗墩。纪念碑前,近处是繁忙的渔港;远处是群山碧海,并与沈家门青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遥相呼应;背后则是当年的战斗阵地。碑体背面刻着原61师师长胡炜同志的手迹——“与宝岛人民同在,共碧海青山长存”。2009年,这里举行了登步岛之战60周年纪念大会,当年参加登步岛战斗的一些耄耋老人也从各地赶来,缅怀战友

在烈士纪念碑的山脚,于2005年落成了登步岛战斗革命烈士纪念馆,这是普陀区首批廉政文化基地。除此之外,登步乡政府还于1999年编写了《碧海青山铭英烈——血战登步岛纪实》,于2006年11月3日开通了登步战役专题网站(www.dengbuwar.com),通过文字、照片等方式,依托多媒体技术,记录了血战登步的点点滴滴,让更多人了解登步之战,让历史永远流传。

【走访札记】

返乡、红色、调研,是这几个关键词促使我去梳理家乡的红色故事。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我便知道血战登步岛的故事,知道炮台山、流水岩的惨烈斗争,知道胡炜师长的明智决定,知道战斗中发生的一些感人事迹。我还依稀记得,小学时候的我,会在清明时节随学校安排前去扫墓,带着红领巾的老爷爷会给我们讲当年的故事。那个时候,还只有1994年建成的烈士陵,背对着流水岩,小小的心灵会受到震撼。之后,便离开登步求学,没有了讲述故事的人,没有了代表故事的物,这段历史仿佛在我脑海中已慢慢隐去。只是过年过节回家,与外公聊天,还会偶尔提及。

这就是很多如我这个年纪的登步人对登步之战的印象,这么近,那么远,仿佛触手可及,却又不能娓娓道来。随着“小岛迁,大岛建”,登步已经没有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成了老人的聚居之地。这段历史,虽有白纸黑字,但终究会缺少讲述者。

在调研中,与老人一边聊天一边走去烈士陵,在烈士陵安静地听熟悉而陌生的故事。冬日阳光暖人,家乡又变得亲近起来。

革命是什么?岁月匆匆,我们不知厮杀的惨烈与悲壮;历史是什么?有时,我们将它视为外在的常识,不痛不痒;家乡是什么?当我们成为游子,它就变成了熟悉而陌生的远方。而革命精神需要传承,历史需要铭记,家乡需要牵挂。

治家先知家。从家乡开始,了解家乡红色血泪,继承战士们的革命精神,接下讲述历史的接力棒,我们才能担得起强国使命。

调研人员:许 怡

文/许 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