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仰点亮青春:大学生纪念馆之旅

信仰点亮青春:大学生纪念馆之旅

时间:2024-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战火中的圣地——寻访延安抗大纪念馆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于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成立。抗大纪念馆的大门久违的冬雪降临延安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寻访大学生在抗大纪念馆参观,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群中笑:传承抗大精神纪念馆的副馆长高延胜告诉我们,抗大纪念馆开馆至今已经累计接待了游客10多万人次。

信仰点亮青春:大学生纪念馆之旅

战火中的圣地——寻访延安抗大纪念馆

【红色巡礼】

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于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今延安市子长县)成立。毛泽东亲自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亲自为学员讲课。

正如抗大校旗上所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那样,抗大的生活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成为革命年代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抗大在办学10年间,共为民族解放战争培养了10余万名军政干部,这些军政干部在抗日的烽火中成长为栋梁之才。这面曾指引抗大学员在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勤奋学习、英勇作战的校旗现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也成为永远鼓舞人们为祖国繁荣、民族复兴而顽强拼搏的一面旗帜。

抗大纪念馆的大门(根据当年延安时期的抗大复原而成)

久违的冬雪降临延安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站在朱漆的大门前,面对着墙壁上的校训大字,虽身处闹市之中,思绪却不由地翩飞,越过70余年的沧桑,去触摸那历史的厚重背影

70余年前,就是在这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正式成立。抗大的成立,恰如春雷般唤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它成为抗战烽火中凝聚抗战力量、鼓舞必胜信念的一面光辉旗帜,在全国人民心中升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胜利曙光。在随后的10年间,抗大培养了10余万名军政干部,充实了我军的干部队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今天,也是在这里,我们步入纪念馆,细细聆听那段历史的回音。当我们享受着70多年后的幸福生活,再去体验他们的岁月,聆听他们的故事,就必定能见识到共和国的巨大发展,铭记那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忆往昔,风卷红旗过大关:学员干部奋斗不息

在原校舍复原地,视线落处,是露天教室、石头桌椅、黄泥黑板……回想当年,一批批前线的优秀军官、热血青年和爱国知识分子,满怀抗日救国的热忱,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冲破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层层封锁,千里迢迢来到抗大,只为在这里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探索民族解放之道路。这里没有哈佛的优越条件,没有西点的悠久历史,也没有黄埔的赫赫威名。可是,这里有拼搏,拼搏,足矣!

在这里工作了三年的讲解员小王告诉我们:“抗大管理严格,教学严谨,特别注重思想教育。学员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先是分队做早操,再进行自检,接着便是课程教育。学习的主要课程有:辩证法、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史、统一战线理论、日本帝国主义分析、游击战术和军事训练等。”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学子们求索于此,不为其他,只想为抗日救国尽一点绵薄之力。抗大教学条件艰苦,既没有教室、礼堂,也没有教学设备。但干部学员们齐心协力,把大石洞改造成教室,在石壁上凿出大石板,用石头制作桌椅讲台,物质的贫乏丝毫阻挡不住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而且,他们保持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使延河两岸处处响彻战斗的歌声,使宝塔山下处处充满蓬勃的活力。“只有来抗大,才能真正去抗日。这是当时许多爱国青年的想法。可以说,在国民党统治的那个民族危亡的时期,延安成了唯一的净土,抗大成了战火中的圣地!”

在坚定信念的指引下,学员们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在艰苦的条件中,抗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创造了“启发式”、“研究式”、“实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他们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沙盘学习法,即让学员每人削一根大木笔,在沙盘上练习写字,并用沙盘演示军事作战。新中国成立后,抗大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随后建立的国防大学等著名军事院校的前身都是抗大。不得不说,抗大在我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地黄花分外香: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矢志不渝

走在抗大纪念馆,一边穿梭于一张张黑白照片中,一边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解,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一段光辉岁月。抗大那一个个感人而又充满力量的故事,让我们为之动容。

张露萍是一位热情而有才华的抗大学员,年仅20岁的她,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毅然离开了身为国民党高官的父亲,从重庆来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学校里,她总是最活跃的一位,能歌善舞的她常常在艰苦生活中给大家带来欢乐。之后,张露萍打入戴笠军统内部做卧底,后被发现,在酷刑中牺牲,年仅23岁。此外,我们还看到了到死都咬着敌人耳朵的抗大的年轻战士,看到了为进抗大而毅然剪短头发的女学生,看到了在敌后危险环境中依然认真地做着笔记的抗大学员。这些闪烁着光芒的故事,成就了那个光芒万丈的时代!

抗大的光辉,不仅照耀着中国,还照耀着全世界。从讲解员口中,我们了解到,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米勒、艾黎等国际友人和世界学联代表团都慕名到抗大参观访问,许多人还要求抗大接受他们为名誉学员。他们看到抗大的风貌后,不禁感叹道:“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39年,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一文中说道:“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比其他的军事学校更革命、更进步,更能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斗争。”这句话,道出了抗大的魅力所在!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抗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当时最进步的军事学校。如今,它的魅力依旧,全国各地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www.xing528.com)

“站在这里,想起革命先驱的伟大贡献,我就激动不已。”同是作为游客,来自山西的老杨,带着一家人来延安旅游,也顺便参观一下革命旧址。“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吃苦少啊,哪能体会到当年的困难。这不,带着家人来接受一下教育,尤其是孩子。”当提到抗大的伟大成就时,他又咧嘴笑了起来,对抗大的历史功勋赞不绝口。

抗大人还有着令人骄傲的“两个没有”:抗大总校学员近3万人在战争年代没有一个叛徒;新中国成立后抗大学员中任少将以上的200多人没有一个腐败者。这体现了他们的思想作风过硬,基本功过硬。同来参观的游客发出感叹:“我们的生活好了,可是一些领导干部却贪污腐败,而抗大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寻访大学生在抗大纪念馆参观,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群中笑:传承抗大精神

纪念馆的副馆长高延胜告诉我们,抗大纪念馆开馆至今已经累计接待了游客10多万人次。如今,抗大纪念馆不仅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成为重要的教育基地。国防大学、西安政治学院、西安陆军学院的学习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都在这里设立了现场体验教学点。不仅如此,抗大纪念馆还和当地的小学、武警支队建立起联系,供他们来参观学习。这些年来,不少老一辈的抗大学员一起回到这里,回忆他们的青春岁月,并见证祖国的发展历程。

“抗大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抗大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抗大精神对于今天社会仍然具有借鉴意义。”高馆长说道,“抗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是最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他认为,现在的许多大学生不注重了解社会,只懂得做题和考试,这是很可怕的。大学生不能眼高手低,而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学点真东西。

“除了这一点外,抗大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的。”高馆长继续说道。在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坚定理想、为理想奋斗对我们而言具有更加珍贵的意义。

谈到自己的工作,高馆长会心一笑。他说,他很喜欢这份工作,老学员们来时泪流满面、对着校旗重读入党宣言的场景他依然历历在目,这些工作的点滴,感动着身为80后的高馆长,并给了他工作的动力和信心。高馆长说,希望有一天,抗大纪念馆能扩大以建造一些体验基地,让今天的青年更深刻地体会那段历史。

小小的纪念馆,承载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映射的是共产党人的坚定和勇敢。抗大的历史感动着一代代人,抗大的故事鼓舞着一代代人。那段历史指引着未来,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应当会有更多人来到这里缅怀先烈,追忆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历程。在这一历史时刻,我们更需要发扬抗大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让这个起点继续辉煌!

【走访札记】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的爱国青年用他们的热情和青春铸造了新中国的基石,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游览过程中,我们感动于抗大学员对学习的热情,感动于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国家牺牲的勇气与豪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有些自愧不如。我们所处的时代,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我们青年人似乎缺少了坚定的信仰、缺少了追寻真理的热情、缺少了献身国家的勇气。我们只有继承了这些,才能推动新中国不断繁荣昌盛。

值得高兴的是,历史并没有被忘记,就像高馆长,就像来学习参观的小学生和干部们,他们都是历史延续的最好证明。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并不知道这段历史。坚持爱国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敢于为理想奋斗,不畏困难险阻……这些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永远的财富!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是抗大精神的传承者;抗大精神,将指引着我们更坚定的走向未来。

抗大之所以成功,源于其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困难就像磨刀石,愈磨只会让我们愈加锋利,坚持走下去就是胜利。让我们发挥抗大精神的旗帜作用和铸魂作用,使它引领我们向前迈进!

调研人员:江婧嫄 冯继雄 张 明 权 红

文/张 明 江婧嫄

图/张 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