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仰点亮青春:浙江亭旁起义旧址的红色追寻

信仰点亮青春:浙江亭旁起义旧址的红色追寻

时间:2024-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红色起义,高擎革命旗帜——寻访浙江亭旁起义旧址亭旁起义旧址位于亭旁乡胜和村。亭旁起义所保留下来的遗址主要包括亭旁起义纪念馆,纪念碑,起义指挥部,苏维埃成立大会旧址。紧接着,在城隍庙大门口升起了一面镰刀斧头大红旗,革命委员会向群众出示布告,逮捕反动豪绅。亭旁起义纪念碑由于历史原因,这座建筑遭到了毁坏。2002年,县政府拨款重修,重修后的亭旁起义旧址古戏台重现了当年的风采。

信仰点亮青春:浙江亭旁起义旧址的红色追寻

红色起义,高擎革命旗帜——寻访浙江亭旁起义旧址

【红色巡礼】

亭旁起义旧址位于亭旁乡胜和村。亭旁起义所保留下来的遗址主要包括亭旁起义纪念馆,纪念碑,起义指挥部,苏维埃成立大会旧址。1928年5月26日,在三门大地上爆发了威震浙东的亭旁起义,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27日,遭国民党省防军第五团及宁海、临海两县军队围攻,激战于虎陇头,终因腹背受敌,寡不敌众,遂化整为零,隐蔽分散,起义宣告失败。起义失败后,包定、任畴、叶信庄、包照光、梅其彬等领导人相继被捕入狱,惨遭敌人杀害。60年后,三门人民为了悼念烈士,先后建立了亭旁起义纪念碑、馆。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纪念碑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馆内展出有许多文物和图片资料,现被列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起秋水,潮涌东海,浙东三门湾畔有一个历史文化古镇——亭旁,两山挺立如天马,双溪旁流入阔海,黄道山、鹤山雄雉南北,南溪、亭旁溪分列东西,四围皆山,东路通海,地缘复杂,民风剽悍,历来被视为化外之地。而这里就是我们返乡赴全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寻访调研队一行的目的地。历史的确走过这里,或许匆匆,或许杂沓,不论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它曾经的光辉记忆却是不可磨灭的。

没有发生的只能永远沉默,发生过的就会有声有色以至于威武雄奇。就是在这片荒蛮与肥美并存的土地上,共产主义星火现身于此,它带来了革命的火种,也带来了新生的希望。1928年5月26日,爆发的亭旁起义,发出了挣扎于黑暗社会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呐喊。在这里,大刀和土铳对旧世界做出了正义的批判,热血和智慧掌握了历史转折的契机;在这里,积极寻求民族前途的共产党人们抛头颅、洒热血。参加三门解放的诸敏将军在他的著作《难忘的足迹》中写道:“三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里树起了浙江省第一面苏维埃政权的红旗,今天又是浙江省解放的第一个县,算得上浙江红旗第一飘。”虽然这是一次没有成功的壮举,然而它发生了,如同火种,点燃了人们的意志力量,点燃了人们的精神希望。

走访那天正下着大雪,当我们来到亭旁起义纪念馆时,正门两扇雕花的木门大敞,石子铺平的庭院已有了层薄薄的积雪。这不禁让我们联想起:这场革命不正如这冬雪般纯粹和残酷;曾经带领农民起义的那些革命引领者,他们是否会想到,那次的振臂一挥为这里留下了百年长叹。

据讲解员的介绍,亭旁起义纪念馆为昔日的亭山小学旧址,1993年,亭山小学重新整修,更名为“亭旁起义纪念馆”对外开放。1927年,为贯彻“八七会议”的精神,中共宁海县委委员包定奉上级指示,以小学教师职业为掩护,以亭山小学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纪念馆为两层两进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展厅面积250平方米。大门上方挂“英烈千古”匾额一方;馆内陈列文物除了照片、资料之外,还有大刀、长矛、红旗等实物。处在其内,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当时起义的激涌澎湃,似乎看到了先烈们为革命付出年轻的生命时他们坚毅正气的眼中流露出的坚定信仰,有一种叫做感动的情绪涌上心头。外面依旧冰天雪地,我们的血液却开始沸腾,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其后,我们来到了亭旁起义纪念碑。纪念碑位于亭旁镇杨家村北山上,始建于1988年5月,底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碑身由灰黑色大理石贴面,烘托出前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亭旁起义纪念碑”七个红色大字。整个造型像把“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利剑,碑座上刻有介绍亭旁起义的简文。立在纪念碑前,我们仰头看天,心中百感交集:如果没有这些先烈们的舍命付出,我们就没有当今安定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些先烈们的挺身而出,我们会依然身处黑暗;革命先烈的鲜血不会白流,他们血液里流淌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已然传承到了新的一代。

接着,我们来到了亭旁起义旧指挥部。指挥部为硬山顶,穿斗式构架的四合院,坐西朝东,有24间,总面积679平方米。里堂为起义指挥部,左厢房为军事部,右厢房为少先部,大门左右房间分别为交通部和财政部。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在旧指挥部遗址里还住有居民,这对旧址的保护会有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走访了三门县博物馆的邵馆长,他表示这个问题已经提上了日程,将会在下一步建设中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我们去了苏维埃政权成立大会旧址。这里原是亭旁城隍殿,建于清乾隆八年,朝南,为四合院。2003年,起义旧址重建了古戏台、五凤楼、大殿、娘娘庙等建筑。作为一座庙宇,它的香火并不算太旺,不过每年的清明时节,它总能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信徒”,不为烧香拜佛,只为重温80年前的那一场可歌可泣的壮举。就是在这里,在1928年5月26日拂晓,一股熙熙攘攘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进了城隍庙内。他们或身背土枪、洋枪,或手持长矛、短剑、红缨枪,无一例外地佩戴着红布,其中左臂缠红布的是干部,大襟挂红布的是战士。200余名起义军带领着千余群众,齐聚城隍庙内道地。县委在庙内的戏台上宣布解散当地所有反动派机构,并宣告亭旁区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成立。紧接着,在城隍庙大门口升起了一面镰刀斧头大红旗,革命委员会向群众出示布告,逮捕反动豪绅。接着,在亭旁街举行盛大的游行示威。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发动200余次起义中的一次,也是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www.xing528.com)

亭旁起义纪念碑

由于历史原因,这座建筑遭到了毁坏。2002年,县政府拨款重修,重修后的亭旁起义旧址古戏台重现了当年的风采。如今城隍庙和包家祠堂一样,成了老年人的主要活动中心,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走访札记】

历史选择了亭旁,亭旁也承担了历史。如今的亭旁已不再硝烟弥漫,如今的亭旁人民也不再遭受被压迫的痛苦。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环境里,我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日益提高,但是我们要饮水思源,没有革命先人,又哪来如今的美好生活?生活在如今的我们,是否还能坚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信仰,是否还能扛起“铁肩担道义,巨手扭乾坤”的责任?这都是我们当代青年需要思考的人生哲理。一个民族的成长需要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引领者,需要不断发扬她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正站在发展的重要时期,未来属于我们年轻的一代。革命先烈当初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激励我们要奋发向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道是,英雄捭阖成何事,鼓角喧阗今已悠。历史风云渐行渐远,烈士英名永垂不朽!

调研人员:周 婷 王 强 徐 娜 叶文婧 赵夏琛

文/周 婷 赵夏琛

图/徐 娜 王 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