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仰燃亮青春:青年学子的红色追寻

信仰燃亮青春:青年学子的红色追寻

时间:2024-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苍松埋忠骨,翠柏耀英魂——寻访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48年秋,朱德总司令来石家庄视察时,提议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上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1954年8月1日,伴着隆重的典礼,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正式落成。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成为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1995年5月还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仰燃亮青春:青年学子的红色追寻

苍松埋忠骨,翠柏耀英魂——寻访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红色巡礼】

1948年秋,朱德总司令石家庄视察时,提议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上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该工程由当时河北省建委总工程师邬天柱规划设计,经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等同志审定后开工。1954年8月1日,伴着隆重的典礼,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正式落成。烈士陵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亭、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等。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成为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1995年5月还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改建为和平公园。

再一次踏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在一个刚刚下过雪的早晨。白雪覆盖了整个陵园,给这里平添了几分肃穆。走进陵园大门,习惯性地回过头看刻在石门背面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记》:胜利和光荣归于伟大的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归于伟大的人民,归于抛头颅、洒热血、献身革命事业的先烈。许多烈士英勇杀敌,在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许多烈士宁死不屈,在敌人的刑场上慷慨就义;多少先烈鞠躬尽瘁,贡献了全部生命的力量;万千无名英雄为人民解放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读着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重读历史:革命英烈精神永存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我国早期的大型烈士陵园,主要安放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在华北战场上团职以上的高级干部的英魂,其中包括国际友人白求恩和柯棣华,还有震慑日寇的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陵园南北走向,其轴线依次坐落着纪念碑和烈士纪念堂这两座陵园的主体建筑,东西走向的三条轴线则排列着形态各异的其他建筑。革命文物厅里有陵园珍藏的300余件革命文物,按照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时间顺序依次展出。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纪念亭

漫步园中,看着当年烈士留下的一件件物品,看着那一张张反映历史的图片,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英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一个又一个战斗的胜利。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新中国。走过一个个烈士的墓碑,看着那上面记载的牺牲年龄,眼眶不禁发酸,他们本该享受正茂的风华,却因为复国的重担早早离开了人世。重读历史,除了翻阅历史那份沉重,还应该将这份沉重转化为责任,扛在肩上。时光流逝,但革命英烈的精神永驻心间。

回首往事:这里从小就是我心中的圣地

作为在石家庄长大的孩子,几乎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来到这里。门口的那座白玉雕成的烈士纪念碑早已成为我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田。还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在这里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还记得初二时,我在这里宣誓加入中国共青团;还记得在我18岁成年礼上,我在这里举手承诺;还记得多少个清明节,我戴着白花来这里凭吊烈士的忠魂……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不知有多少个重要的时刻是在这里度过。这里,对于我而言不只是一个烈士陵园,更多的,是精神的支柱,是信念的脊梁。安身于此的忠魂们将继续推动着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自信地,完美地,直到理想成为现实。除我之外,每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都还会迎来千千万万的访客,他们中有学生、有士兵、有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怀着肃穆的心情来,带着坚定的信念离去。(www.xing528.com)

继往开来:发挥陵园红色基地的教育职能

为了进一步了解陵园这些年的发展,我特地来到烈士陵园管理处宣传科,采访了宣传科科长耿女士。耿女士1992年来到陵园工作,今年已经是第19个年头了。谈及陵园的变化时,耿女士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了陵园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

“其实这些年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变,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是怎样充分地发挥红色基地对人们的教育功能。”耿女士说,“过去,好多人把这里当做一个神秘的地方,每年也只有一些学校和部队来这里凭吊。后来,在建设陵园方面我们扩充了思路,从被动的接待变为主动的宣传,我们把这叫做‘迎进来,走出去’。”说到这里她还特别详细地给我介绍了陵园最近的一项宣传活动——2010年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举办的“抗日战争英雄事迹主题展览”。她告诉我:“这个展览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尤其是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一到周末,我们宣传科的讲解员都会忙不过来!”

听着她兴致勃勃的讲述,我感到十分欣慰,我告诉她我就是石家庄人,对陵园这些年的快速发展都看在眼里。这里环境变好了,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经营模式的改变,让陵园在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的同时,和市民的距离也被拉近了。提起这个,耿女士又深有感触地说:“这些都应该归功于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她回忆说,“在我刚到这里工作的时候,这里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人,他们没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革命教育工作。后来在国家和省里的关心下,陵园招募的工作人员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着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英烈的崇敬。这么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陵园人在这里用自己的兢兢业业和坚持不懈守护着烈士的英灵。”说到这,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也看到了所有工作人员对这里热忱的付出。

短暂的谈话似乎勾起了耿女士太多的回忆,她送我离开时还送给我两本烈士陵园自己出版并免费发放给参观者的介绍馆史和人物事迹史的书。临走时,她说:“感谢所有来参观和调研的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却这些历史,不仅仅是我们,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都有责任将这份历史传承下去!”

【走访札记】

挥手作别,带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像陵园记中说的那样:“……每一个凭吊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都应该学习先烈的伟大精神,继承先烈取得的伟大事业。百倍振奋,孜孜不倦,为实现共产主义,为实现人类永久幸福而奋斗。”

调研人员:范恒桢

文、图/范恒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