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巡礼】
湖州烈士陵园建造于1986年7月,坐落于湖州南郊岘山山麓,面向宁杭公路,背靠碧浪湖畔,山清水秀。陵园系湖州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又是湖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我在烈士陵园旁的小学度过了六年的时光,所以每年都会来到这儿,或是踏青扫墓,或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烈士陵园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就像10年前一样,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亲手做了一朵小白花,于2011年1月25日踏上了寻访之路。
在距离烈士陵园1000米左右的五一大桥上,就能远眺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在通向山顶纪念碑的台阶两侧种满了松柏,而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爱松、敬松,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因此我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艰难时松使人顽强,顺利时松使人振奋。《荀子·大略》中言道:“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郁郁葱葱的松柏更是给烈士陵园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影响中共历史的英雄
在石阶的左侧,是一座六角亭,亭匠上刻有“壮飞亭”三字。钱壮飞(1895—1935),原名钱壮秋,亦名钱潮,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曾长期在国民党系统卧底。有人说,如果没有“龙潭三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将被改写。周恩来总理在战争期间和解放后多次满怀深情地提起这样一个名字:钱壮飞。他还深情地这样说过:“如果没有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钱壮飞同志在对敌斗争中立下的丰功伟绩,的确使我们的党少走了许多弯路,我们将永远纪念他!”
园中的纪念碑显得庄严肃穆
正是先辈们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不用冒着枪林弹雨,不用冒着战火纷飞,不用冲锋陷阵,不用担惊受怕,生长在红旗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就理应义不容辞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通过陵园石阶,即达山顶的中央平台。平台中央耸立着张爱萍将军手书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纪念碑高17米,矗立在三个花台的基座上。张爱萍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现代国防科技建设的领导人之一,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曾就任过华东军区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同时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党的中央委员等职务。毫不夸张地说,张爱萍将军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中。
落红古亭埋忠骨(www.xing528.com)
经纪念碑下行,有六角形的“落红亭”,亭名取自清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诗意。亭门口原本镌有书法家郭仲选的诗联。可能是陵园正在整修的原因,此次寻访没有看到诗联。亭的六面皆有墙,这里安放着革命先烈的骨灰。亭的四周被花树、竹子所环绕,愈发显得静谧祥和,先烈们的灵魂在此也应该会得到安息吧。
“落红亭”旁,有两层楼的“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楼下正中悬有张爱萍、江渭清为纪念碑、陈列室题写的墨宝;下有一方黑色花岗石镌雕金字的前言;楼上有烈士英名录,镌刻着湖州市166位烈士的英名、籍贯和牺牲的时间、地点;陈列室还展出了12位烈士的事迹和他们生前的照片、信件、著作和部分遗物。我一路慢慢地走,细细地品味着,看着微微泛黄的旧物,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炽热的力量在空气中蔓延。
展馆修缮,园林将现新气象
查阅了有关资料,我了解到湖州市政府将为在中国革命史上“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烈士修建纪念馆。
钱壮飞是我党著名的党史人物,曾在20世纪30年代为保卫党中央作出过重大贡献,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但因种种原因,有关烈士的纪念设施还分在全国各地,还没有一个独立、像样的纪念场馆。为进一步弘扬钱壮飞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卓越功勋,湖州市在对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的普查和梳理后,规划投入1亿元资金,在今年年底前整合烈士纪念设施,建造钱壮飞烈士纪念馆。
湖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处长潘渭民说:“钱壮飞是我们党情报战线上重要的工作人员,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曾经为保卫上海党中央作出过重要贡献。”
据媒体报道,建造后的钱壮飞革命烈士纪念馆将位于湖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内,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将采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段展出钱壮飞烈士的生平、遗物等,更完整地展现烈士的光辉业绩。
【走访札记】
2011年1月25日,在近10年之后,我再次来到了湖州烈士陵园。每次到这儿,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带上一朵自己做的小白花,这次也不例外。烈士陵园离我所就读的小学不到百米,所以这儿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幸而虽然十几年过去了,这儿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在到达山顶平台的石阶两侧依旧是郁郁葱葱的松柏,四季长青的它们给整个陵园增添了几分浩然之气,就像一名名战士一年四季守护着曾经为我们祖国解放大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不知为何,很多时候会觉得爱国主义教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似乎记忆中有形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是停留在小学时,听先辈们讲他们的戎马生涯抑或是到陵园来向烈士们致敬。但仔细想来,形式的远离并不意味着忘却,反而成为一种心灵的记忆,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爱国主义也会有自己的表达。这次寻访又让我经历了一次有形的爱国主义教育,却也在无形中促使我去思考如何将曾经的敬佩和感动变成现如今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调研人员:朱国栋
文、图/朱国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