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巡礼】
蔡元培故居,坐落在绍兴城区笔飞弄13号,主要建筑有门厅、大厅、座楼,共三进,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平方米,砖木结构,花格门窗,黛瓦粉墙,青石板地,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为蔡氏祖父以下几代聚居地。蔡元培祖上自明末由诸暨迁至山阴。清道光年间,蔡元培祖父嘉谟公在笔飞弄自置房屋,初有大厅三楹,后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自祖父以下三代合祝元培父培宝煜居东首一楼一底加一骑楼。座楼东次间为其书房兼卧室,在他28岁前及在绍兴中西学堂(今绍一中)任职时和历次返乡时均居于此。
在古城绍兴有一条因王羲之毛笔飞落在此而得名的弄堂——“笔飞弄”,在这条窄窄的、悠悠的仍完整地保留着当时生活原貌的古弄堂内,曾诞生过一位在我国新旧交替时期起承前启后作用,对近代政治、教育、科学、文化各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伟人——蔡元培。
天人交感:环境决定性格
从外观看,蔡元培故居是一座在绍兴并不罕见的台门院落。分三进,每进之间有石板铺就的天井相连,可谓“一块石板到底”。与众不同的是,这门厅坐西朝东,而厅堂和座楼坐北朝南,三进不是分布在同一轴线上。且由门厅通往堂厅的前天进特别开阔,差不多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周边的围墙也特别高,显得气势不凡。也正是这高墙深院,把一切喧嚣都远远地挡在了外面,只剩下宁静和清明,颇有大隐隐于市的味道。而蔡元培先生就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
“门厅坐西朝东,与众不同,是受笔飞弄的地理位置影响,而厅堂和座楼坐北朝南则回归了中华传统。”学者气息甚浓的馆长章大国向我们讲解道:“厅堂和座楼坐北朝南,原则既定;门厅坐西朝东,策略灵活。可以说生活环境决定了蔡元培先生既有原则,又善于吸收新事物,懂得变通的性格。”馆长章大国接着感慨道:“天井历来是中国古代民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人向来主张‘天人合一’,而天井即是‘天人交感’的场所。蔡元培故居一进门就是三个特别开阔的天井,鲁迅故居的天井与之相比就显得小气了,所以鲁迅喜欢‘口诛笔伐’,而蔡元培先生善于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先生功绩耀千古
蔡元培故居自1986年重建、1988年1月11日开放以来,已经有无数游客前来瞻仰。现在故居全年开放,共有八位工作人员,每年接待游客大约10万人。而现任馆长章大国是主动要求调来蔡元培故居的,守着自己崇敬的人让章馆长很幸福。在章馆长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蔡元培故居越来越被人重视。
走进蔡元培故居,门楣匾额“蔡元培故居”是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大作。大厅内安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目光和蔼睿智,一派长者风范。大厅上方悬挂毛泽东褒誉先生“学界泰斗”匾额和周恩来撰、沈定庵书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对联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的光辉历程。在半身塑像的右手边是美国著名学者杜威的话:“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我们寻访当天恰好是1月11日蔡元培先生的诞辰,半身塑像边上放着绍兴一中分校的学子敬上的花圈。
“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大多以外地游客为主,其中北京的游客占大多数,这与蔡元培先生是‘北大之父’不无关系,但蔡元培的贡献何止于此。”章馆长如是说,“1968年正值蔡元培百年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世界历史名人’,中国只有孔子和蔡元培先生获此殊荣,不过荣誉证书送到了台湾,被当时在联合国有正式席位的国民政府收藏。我们正在努力让联合国再颁发一个给我们。”
蔡元培先生在他七十多年的经历中可不仅仅只是提了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他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26岁中进士,两年后被授翰林院编修,这在常人看来正处在春风得意的时刻,但他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却视功名利禄如敝屣,投身反清革命,甚至准备从事暗杀活动;以后又远赴海外,像一个穷学生那样,从头攻读新的学问。他向来被人看成温和敦厚的长者,但在北洋军阀统治的恶浊环境中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却能以凌厉无前的姿态,大刀阔斧地推行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教育改革,开创一代新风,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摇篮;处在过渡时代,他一身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在这两方面都有很深的根底,而又能把它们熔铸成自己独有的思想体系;当他已成为众望所归的学界泰斗和政治元老、并且走过一段短暂的曲折路程后,又能义无反顾地和宋庆龄、鲁迅等一起,创立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猛烈抨击国民党当局的独裁统治,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受到全国人民的景仰。
蔡元培故居内的房间布置(www.xing528.com)
“新天地”:故居焕发青春活力
蔡元培故居原先只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任馆长章大国依托自己北大元培学院导师和营销专家的身份,大刀阔斧地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划与调整。章馆长计划在今后的几年里联合蔡元培的祖籍地诸暨将蔡元培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尝试跨地域发展等多种新形式的开发方式,并挖掘学生资源,将故居建造成社会实践基地、社会服务基地甚至是创业基地,赋予故居新的内涵。
毋庸置疑,随着中国大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蔡元培先生当年诸多教学思想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回归本真已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出路之一。而故居也必将焕发新生机,承载更多的时代意义和人文意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走出蔡元培故居,回头再看看这幢三层的住宅,黄色的粉墙,蓝色木窗格外显眼。睹物倍思人,身临其舍,使我们更加缅怀和思念这位文化名人,也使得我们坚定了继承先生精神的信心。
【走访札记】
百年之前,蔡元培先生便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纵观蔡元培先生的一生,其74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先生作为一名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一生为国为民、为教育、为学术、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百年之后,莘莘学子拜访蔡先生故居,仰望毛泽东主席所题“学界泰斗”,瞻仰厅内先生半身塑像,目光和蔼睿智,一派长者风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先生无私博爱的高大形象,仿佛依然历历在目;先生对学子们的殷切指导,仿佛依然萦绕耳畔;先生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更是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这也是章大国馆长对于年轻学子们的期望:生活上要知足,学习上要知不足,工作事业上要不知足。是的,作为新时代的浙大学子,我们应该继承蔡先生遗愿,将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并在实践中增添时代意义。在大学中不仅充实自己的学业知识,更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勇担社会责任,不断开拓创新。
调研人员:傅宏梁 宋 涛 蔡 斌 孔列江
文/孔列江
图/宋 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