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仰燃亮青春!大学生寻访沈钧儒纪念馆

信仰燃亮青春!大学生寻访沈钧儒纪念馆

时间:2024-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国为民,奋斗不息——寻访沈钧儒纪念馆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盟创始人之一沈钧儒先生的故居位于嘉兴市环城南路,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许正是沈钧儒纪念馆所体现出的超然意境。新中国成立后,74岁高龄的沈钧儒接连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副主席,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信仰燃亮青春!大学生寻访沈钧儒纪念馆

为国为民,奋斗不息——寻访沈钧儒纪念馆

【红色巡礼】

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盟创始人之一沈钧儒先生的故居位于嘉兴市环城南路(原南邦岸3号),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由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馆名。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原籍浙江嘉兴,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伐的斗争,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著名的“七君子”之一。1941年,代表救国会筹备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1956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1963年6月11日在北京逝世。

这是一处隐藏在喧嚣热闹的市区中、不显眼甚至很朴素的民居,粉墙黛瓦、古朴典雅。“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这也许正是沈钧儒纪念馆所体现出的超然意境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沈钧儒先生的祖辈曾生活于此,而培养出他的家庭文化氛围也是在这里孕育、发展的。可以说,这一切与沈钧儒先生后来成长成为一位伟大革命家是密不可分的。

“民主革命左派的旗帜”、“爱国知识分子的榜样”,投入满腔热情参加革命、建设新中国的沈钧儒先生曾经被周恩来总理如此高度赞誉。他见证了中国从受尽欺辱到顶天立地,重新独立、自主走上发展振兴之路的历程。

追溯历史,感受忧国忧民情怀:为新中国奋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后天安门城楼留下了一张见证那一历史时刻的照片。站在毛泽东身后有两位银髯飘逸的老人,身材不高、气质儒雅的那一位就是沈钧儒。就这一天,他实践了国家和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74岁高龄的沈钧儒接连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副主席,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纪念馆中资料和陈列物品展示了沈钧儒先生一生的革命经历。这不禁让人遥想到沈老先生坚守终生的主张与理想。其中,80年前的这些文物和资料展现了当年曾经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

江泽民等同志在沈钧儒纪念馆的题字

清朝末年,沈钧儒主张民主立宪,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救国。自日本留学学习政法归国后,他积极参加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并加入同盟会,参加倒袁、护法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他要求贯彻民主精神,厉行立宪政治,参与了“天坛宪草”和浙江自治省宪的拟定工作,并多次领导爱国救亡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沈钧儒目睹了国家受到侵略,人民被欺辱,对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异常愤怒。于是在九一八事变五周年当日,不顾当局禁令,率领数千爱国群众上街示威游行,并开展援助上海工人反日罢工的爱国举动。这些行为激怒了国民党当局,导致他和李公朴、邹韬奋、章乃器、史良、沙千里、王造时等爱国志士一同被捕,“七君子”事件轰动全国。但“七君子”的正义行为获得了举国上下的支持,最终蒋介石被迫释放了他们。

这些曾经只能在历史书上读到的段落,通过参观纪念馆的图片和实物显得更加真实和感动,令人不禁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展现沈老少为人知的一面:痴爱石头

纪念馆前厅放置着沈钧儒的铜像,两侧分别展出江泽民、乔石、刘华清、邹家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辞,堂楼布置了生平事迹展,通过八个部分、400多幅照片和100多件实物(其中包括书信、生活用品及沈钧儒先生所珍爱、收藏的各类石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沈钧儒的一生。古今中外很多仁人志士都有通过收藏特定物品来表明志向的习惯。沈钧儒先生也是如此,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石头收藏家。他平生酷爱收藏宝石,乐此不疲。他曾多次说过自己所收之石“不但拥有百域,而且囊括四海”,并自命书斋为“与石居”。如今,在纪念馆左侧,透过郁郁葱葱的植物,映入眼帘的便是经过重建、翻修的“与石居”。走进这间书斋,靠窗放置着玻璃柜内展示了一些沈老平日的珍藏,如“达摩面壁”石、甘肃大夏河石。其中也不乏有“坐看云起时”等拥有诗意名称的石头。

沈钧儒收集石头与一般文人雅士不同。他认为石头不仅有欣赏之用,且可作为旅行纪念永久珍藏。至于具体原因,沈老曾在一首诗中说得十分清楚:“吾生犹好石,谓是攻其坚。掇拾满所居,于髯为榜焉。”由此可见,沈老集石不单是为上述用途,更重要的,是以石头的坚固来砥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坚持革命操守。(www.xing528.com)

青少年教育与启发:爱国主义

纪念馆收藏了沈钧儒先生的700多件遗物。比起学习课本中的历史知识,青少年更真切地感受真实的历史,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和纪念馆的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介绍道,每年有许多人到这里来参观,其中大部分是大、中、小学生,因此参观的高峰时段多为寒、暑假。而且沈钧儒纪念馆的位置就在一所中学旁边,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将这里当做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2008年6月起,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沈钧儒纪念馆已实现免费开放,吸引了更多人前来参观和了解沈钧儒先生光荣的一生与他伟大的爱国精神,这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贡献。

如今的中国,正朝着沈钧儒先生所希望的那样,走向民主和富强。沈钧儒先生的革命主张和民主思想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中国一定会做好准备,迈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走访札记】

第一次参观沈钧儒纪念馆,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次参观可以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对自身精神文化的一次洗礼。作为青少年,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需要更多地通过历史熏陶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馆内展出的都是沈先生生平之所用,有的散发着淡淡的温馨与暖意。一封封家书无不流露出他对儿女们的殷切关爱,也是他心声的流露、人格的体现,处处渗透着一个“爱”字,读来感人至深。女儿沈谱曾说他是“爱的化身”。从书信中,我了解到了沈钧儒先生生活困苦,仍然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参加爱国运动,不顾一切地资助其他爱国志士;同时,他也一样深爱着家庭,对夫人的深情挂念,对儿女的舐犊情深,爱国与齐家很好地融为一体。

另一些资料和物品则展现了沈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一面。“待下人终不可涉于苛刻”,宽容是温暖人心的阳光,给他人以宽容和尊严,就是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温情,这些都是沈老人生哲学。这对当代青年也是一种启迪,让人们学会理解与宽容。

从沈钧儒先生的个人修养和一生所为可以看出,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是一天形成的,坚强的革命意志不是一天炼成的,伟大的革命壮举更不是一天所能做成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件物品都能折射出沈先生奋斗的身影。他的一生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要让中国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要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要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以他的每一天都在为此付出努力。也许他的很多事迹都是平凡的,但是累积起来,让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和不屈,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需要继续发扬沈先生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团结起来,建设一个富强、民族、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调研人员:赵 爽

文、图/赵 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