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仰照亮青春:大学生红色追寻

信仰照亮青春:大学生红色追寻

时间:2024-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军神文武载史册,刘帅正气著千秋——寻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座落于重庆市开县旧县城城北盛山公园内,经原中共四川省委、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同意,于1984年开始筹建,1990年12月奠基,1992年12月4日刘伯承同志诞辰100周年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馆名。2004年11月,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被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文化局、民政局评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信仰照亮青春:大学生红色追寻

军神文武史册,刘帅正气著千秋——寻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红色巡礼】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座落于重庆市开县旧县城城北盛山公园内,经原中共四川省委、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同意,于1984年开始筹建,1990年12月奠基,1992年12月4日刘伯承同志诞辰100周年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馆名。纪念馆占地(包括2002年改扩建)24.88亩,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重庆市直辖后,刘伯承同志纪念馆被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首批“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99年3月被中共重庆市委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重庆市首批“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正式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11月,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被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文化局、民政局评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建筑雄伟,总占地面积50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9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砖混结构,屋面琉璃瓦的仿古建筑,建筑风格融长江文化和现代化气息为一体,庄严简朴。大型壁画《山河颂》是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的辅助配套工程,壁画取材于祖国的大好河山,集峨嵋之雄奇、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灵秀,其建筑风格在中外石梯堡坎建筑史上尚属首创。纪念馆前矗立着中央军委铸赠的刘伯承元帅铜像,铜像连基座共高6.1米(其中像高4.1米)。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坐落在重庆市开县旧县城的半山腰处,背靠青山,面朝碧湖,自然风景优美,环境雅致。车行于盘山公路,青山掩映中终于抵达目的地,刘帅纪念馆前开阔的广场和雄伟的纪念像让我肃然起敬。遥想当年,仿佛看到了硝烟烽火中,一代军神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场景。

刘帅纪念馆从立项建设到现在备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见证刘帅纪念馆从筹建到现在18年历史的讲解员颜阿姨给我讲解到:“开馆时迟浩田(时任中央军委总参)、杨汝岱(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张工(时任成都军区政委)来馆剪彩并参观。2005年曾庆红副主席来开县视察基层党建工作,并在此纪念馆召开会议,接见了开县基层党建先进工作者。2006年,钱正英(前水利部部长)来开县视察消落带(因三峡水库的修建开县将会被长江的回水淹没而产生的消落带),还特地来此参观。2008年薄熙来书记到重庆上任后走的红色纪念地第一站也正是刘帅纪念馆。”

除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广大人民对于刘帅纪念馆也有着深厚的情谊,各界人士纷纷慕名前来。“每年纪念馆都会接待超过3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每逢节假日,前来参观的人士更是络绎不绝。”在我前往刘帅纪念馆的时候,正值寒冬时节,但这丝毫没有阻止参观者的脚步。

刘帅纪念馆始建于1990年,1992年12月4日开馆,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廉政教育基地等多个称号,现正努力成为国家级4A红色景区。颜阿姨说“馆藏文物资料多达4000余件”。有关博物馆专家鉴评:“在全国200多个革命纪念馆中,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实物之丰富、之珍贵是不多见的。”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料记载着刘帅一生的风雨历程,无论是贫困的童年时代还是烽火弥漫的硝烟岁月,还是欣欣向荣的和平年代,从这些历久弥新的文物资料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刘帅始终秉承的谦虚谨慎的作风,这对青年更是有着莫大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纪念馆分为前后两院,整个陈列设序厅和六个展室及一个展馆,展出共有图片500幅、实物120多种。厅与厅之间长廊相接,中庭为雅致园林,正合刘伯承元帅儒雅温文的一面,给游客一种自然温馨的感官体验。这次前往刘帅纪念馆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军神传奇的一生。他的人生经历,他的革命历练,他的谦逊儒雅,包括他的急流勇退,都深深打动了我。

壮志英华,从容救国

刘伯承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幼苦读,是家乡的山水、勤劳的父母孕育了他,更是能文能武的良师和后来引他上革命道路的老师培养了他。青年时代他投笔从戎,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痛苦,终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中,成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川中名将”。1926年5月,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他同朱德陈毅一起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重庆地委(四川省委)的指示,发动沪州、顺庆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举行军队武装起义的第一次重要尝试,它为党领导军事工作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干部,为北伐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馆内多媒体重现了当年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场景(www.xing528.com)

1927年8月1日,刘伯承参与发动和领导了南昌起义,为创建一支人民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27年11月,刘伯承受党派遣到苏联留学,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军事素养。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参与指挥第四次反“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参加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擘画军事,先是挑起殿后的重担,后又兼任红军先遣司令,率部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在突破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诸役中,尽显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屡次建立奇功。他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各项纪律,团结少数民族群众,成为长征史上的佳话。

烽火抗战,尽显神威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进攻中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以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为依托,深入挺进华北敌后,开展人民游击战争,为恢复河山、建立晋冀鲁豫根据地,壮大人民武装力量,进行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刘伯承创造了“组织游击集团”、“敌进我进”等新理论并组织指挥了诸多战役战斗,先后取得伟大胜利,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为民族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总前指司令员。他与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以无比的胆略,率领10万大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的腹心地区。刘邓大军所向披靡、威震敌胆,为实现党中央的伟大战略转变,起了扭转全局的决定性作用。他在上党、平汉、淮海、渡江、进军西南诸战役中,表现出非凡的指挥艺术,对推翻蒋家王朝、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战争实践中创造的战略战术原则,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军的作战理论。

开国元勋,再铸伟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刘伯承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奉命率大军挺进大西南,解放了大西南。刘伯承在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期间,为建设大西南作出了卓越贡献。1950年9月,刘伯承主动请缨创办军事学院,组织翻译了众多军事书籍,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同时坚决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校方针,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中级指挥员。他对于战略、战役、战术和教育训练、院校建设、司令部工作等都有精辟独到的论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他在长期担任党和国家、军队领导职务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对推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在长期担任党和国家及军队重要领导职务期间,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品质。他高风亮节,躬行自律,严格要求子女亲朋,他的崇高革命精神和思想品德及帅门家风为国人传颂。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病逝于北京,享年94岁。刘伯承以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经历,践行了他“永远与群众站在一起”的人生自铭。刘伯承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走访札记】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穷山恶水中不畏牺牲,坚持革命,勇立潮头,薪火相传的场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多么简单而质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次参观刘帅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战争年代为新中国成立而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还是和平年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正是有了像刘伯承元帅这样文武双全的中共党员,才使我们伟大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事业得以创立并蓬勃发展。

这次的开县之旅不仅让我了解了刘伯承元帅的生平事迹,更是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老百姓,尤其是当地人民对于刘帅的敬佩与爱戴之情。看着刘帅在硝烟中儒雅而坚定的照片,心中生发无限感慨,这就是一种薪火相传——老一代革命家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呕心沥血,而今历史的重任已然落在了我们新一代中国人的肩上,缅怀历史,瞻仰先人,我们要做的是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站在刘伯承元帅铜像前,思绪在历史与现代间不断转换。一代军神用他的文武双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愿我们追随刘帅的足迹,延续新中国崛起的长征!

调研人员:余冠廷

文、图/余冠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