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创新局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开创新局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时间:2024-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扩大开放上开创新局面[6]感谢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和汪洋同志、王鸿举同志邀请我参加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重庆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并且要我讲话。需要各级领导从思想观念上达成共识,把广大企业动员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不断开创新的局面。第二个重大机遇是中国与东盟的扩大合作。

开创新局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扩大开放上开创新局面[6]

感谢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和汪洋同志、王鸿举同志邀请我参加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重庆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并且要我讲话。我离开实际工作岗位已经多年,许多新情况都不了解,在外出途中又无法搜集和研究资料,恐怕讲不出什么有用的意见,今天所讲的话,只能算是表示一下我的心意,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我主要想讲讲对外开放的问题。对六省区市来讲,这是一个可以抓住的新的历史机遇,可以把文章做大的课题。需要各级领导从思想观念上达成共识,把广大企业动员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从1978年算起,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我把它称作第一个14年。这14年,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首先是东部沿海地区迅速起飞。当时的政策是向东部倾斜,有许多因素多方发生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外开放激发了经济活力,不断改革了原有的不适应的体制和机制,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我刚从宁波过来,那里变化很大。1992年我为中共十四大报告稿到浙江征求省委意见时去过那里,那时宁波的经济刚有起色,还谈不上新变化、新面貌。这次完全变样了。我了解了一下,宁波是1985年才被外贸部批准拥有外贸经营权的,当年的进出口总额仅1 000万美元,今年的进出口总额则将超过400亿美元。只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跨越了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我感到,这主要是得益于对外开放。从当地的经济基础看,它们没有什么资源,市场也狭小。除了一个镇海炼化厂和发电厂外,没有像样的近代工业企业。但是,由于实行了开放,并通过开放,有效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壮大了自己。应当讲,这是成功的经验。宁波如此,浙江如此,沿海经济发达省市都是如此。

第二个14年,是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到2006年的14年。这是各方面快速变化的14年。这14年,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了相关政策,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重庆六省区市迅速崛起,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特别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能源工业、城市建设等,都有了快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持续发展和扩大开放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个14年是从2006年到2020年。这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14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之所以想讲讲这个问题,也是在浙江走了一路而深有感触的突出想法。这个14年抓住了,就可以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讲的三个14年,是我的认识,可能概括得不准确。下面讲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我愿意与同志们一起探讨。

现在,有些什么新的历史机遇?怎样抓住新的机遇?我讲四点看法。

第一,用好交通大通道,发展东西合作,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结合起来。

过去的两个14年,要说制约六省区市对外开放的因素,应当说主要的是交通。由于交通不发达,六省区市的区域位置障碍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现在,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只是六省区市内部及相互间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已经建起了骨干构架,通讯网络畅通,更重要的是通向外部的交通极大改善了。

三峡工程完工后,重庆的航运能力将从目前的3 200万吨提升到5 300万~8 700万吨。长江黄金水运对全流域的经济发展,可以提供低成本的运力。西南地区与中国经济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将更好地对接。2005年长江三角洲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到全国的28.4%,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4.3%。西南六省区市同沿江各省和长江三角洲的合作,将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青藏铁路同北京、上海、广州通车,建立了陆上通道,大大增强了西南地区与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几个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地区的沟通。六省区市连接中部和东部的高速公路贯通,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港口建设等,使得六省区市拥有更多的对外开放通道。充分利用这些通道,一方面可以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扩大合作,那里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就是缺乏土地、缺乏劳动力。六省区市可以同它们进行生产要素的合理交换,参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嫁接那里的对外渠道,学习它们的管理经验,培训人才,同它们结成扩大开放的伙伴,把通向沿海的城市作为走出去的重要跳板

这些情况,各省负责同志都比我清楚,比我有更多的切身感受。这里我讲一个你们可能还没有关注到的对外开放渠道,这就是318国道。今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了一支由多方面专家组织的科学考察队。从上海人民广场出发,沿318国道直达西藏的樟木,全长5 000多公里。考察队认为,地球上北纬30度线附近,是一条神秘地带,有许多奇迹和奇异现象。世界上的几条著名大河,如中国的长江、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都在北纬30°左右入海,其中自然景观最密集的部分又集中在中国,处处都有世界级景观。而人文景观,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四川三星堆、远古玛雅文化等,也集中在这一带。因此专家们建议,把318国道定位为中国人文景观大道,其中的川藏线则是这条大道的最精彩一段,许多景点还没有开发。

我介绍这个情况,不是宣传旅游,而是重在开放,把旅游作为开放的重要内容来开发,使旅游成为塑造形象、宣传中华文化、打造品牌、寻求商业机会的重要平台和沟通渠道。杭州的旅游人数去年已达到3 4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由此带动的餐饮等服务业,吸收了数量相当多的人就业。旅游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第二个重大机遇是中国与东盟的扩大合作。

东盟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的8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 300亿美元,15年增长了15倍多,是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最多最快的地区。(www.xing528.com)

2001年中国与东盟10国决定于2010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其中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定在2015年。这是全球人口最多的一个自由贸易区,拥有18亿人口、1.2万亿美元贸易额。报上公布的材料说,全贸易区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我不清楚这个数据是怎样来的,实际上去年中国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是22 900亿美元,也就是说这个数字大大算小了。

在前不久发表的中国—东盟纪念峰会的联合声明中,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重点已扩大到10个领域,包括农业、信息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双向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这十个领域,西南六省区市拥有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有些更是强项,像各种门类的制造业,技术水平相近,可以成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二项就是要“丰富合作内涵”,推动泛亚铁路、亚洲公路网等重大建设。这些建设不管是铁路、公路还是河流、海运,是区域还是次区域,首先对接的都是西南六省区市,这些网络既是通向中南半岛,也是通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陆海通道,从这里可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第三个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是到非洲去。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有最广阔的空间。中央高度重视中非合作,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非洲国家都是中国的战略伙伴,是全天候的朋友。最近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引起了全国和全世界的热烈关注。胡锦涛主席在会上公布了中国政府援助非洲的八项措施。温家宝在本次论坛的领导人与工商代表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了中方的五点建议,都是有关经贸合作的内容。其中讲到投资、援助和企业合作,西南六省区市都有相当的优势,都有条件积极参与,并使之成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

非洲总面积3 0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3倍,总人口7.6亿,土地肥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研究报告,非洲荒芜的良田足够养活自己和整个西欧。非洲拥有全球可利用水资源的40%,绝大部分钻石,90%的钴,50%的黄金,40%的白银,12%的天然气,8%的石油。据美国某重要研究机构评估,黑非洲拥有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所必需的全部矿藏资源。

我到过非洲4次,非洲的东西南北中我都到过。中国在非洲的口碑一直很好,广大群众对中国热情友好,讲到毛主席、周总理都会欢呼雀跃,这在其他地区已不多见。到非洲去,互惠合作,可以做许多事。

到非洲去,要热心为非洲服务,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先后派往47个国家、1.5万人次的医疗队的无私奉献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艰苦创业。这些素质,西南六省区市都拥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西南六省区市拥有的实用技术和各种工业品,都是最切合非洲需要的。非洲是西南地区企业走出去的广阔天地。

第四,扩大对外开放要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积极作用。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2001年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已经在越来越广阔的领域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这样的形势,政府与企业要同心协力,密切合作。政府要软硬并举。硬的一面是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为企业对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软的一面,就是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特别是金融、保险、法律、运输等单个企业无法承担的事项,为企业走出去创造必需的软环境。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对外开放的主力军。企业一定要看清国内外市场形势的趋势,不断提高竞争能力,不能政府着急我不急。要积极而又扎实地向沿海先进企业学习,学习它们开拓国外市场、应对市场变化的经验。要看到市场竞争的无情,今天能卖得出去的产品,不等于永远卖得出去;目前国内能销售的产品,不等于永远能占据国内市场。要认清只有进入国际市场,企业才能把握信息、跟踪最新技术,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竞争能力。各地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若干龙头企业,带动同行同业和协作企业,创造出口生产经验,建立适应出口的管理模式,为面上的广大企业树立榜样。

各地扩大开放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投资、办工厂、兼并收购,都是比较高的层次,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是,我们完全有能力从贸易、从劳务输出、从承担援助项目开始,并以这些为契入点,先进去,再站住,然后逐步扩大合作。从地区讲,也可以从进入北非和南部非洲开始,那里的投资环境相对较好,再逐步进入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西南生产的猪鬃、桐油与生丝、茶叶,曾经是支撑中国对外贸易的支柱,在世界市场上多年独领风骚。今天各方面的条件,比当年的工作条件不知要强多少倍。我们应当发扬先人们敢于进入国际市场的创业开拓精神,紧紧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积极作为,把改革开放做得更好,也一定能做好。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