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北振兴: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东北振兴: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时间:2024-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人为本”是振兴东北的核心理念[5]“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与发展”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好题目。我认为,“以人为本”,可以作为研究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最重要的课题。“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历史珍贵遗产——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东北振兴: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振兴东北的核心理念[5]

“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与发展”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好题目。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吉林省委选定这个议题,选得好。孙英同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讲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史,讲了东北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鞍钢宪法,我们都经历过,我认为这些都没有过时,都可以继续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这次研讨会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与发展”为议题,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可以产生一些好的想法、好的意见,可以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提供智力支撑。一个好的思路,研究和阐述好的历史经验、好的主意,不一定比一个大型硬件项目作用小。

一、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与发展”,结合点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今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讲话,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在领导和执政活动中,都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

研究中国历史,可以发现,每当一个兴盛的朝代出现,它的君主政治家、思想家必定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实行利民、富民的政策,强调要爱护百姓,实践民为邦本的理念。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就必定繁荣昌盛。相反地,统治者倒行逆施,欺压人民,不顾人民死活,就一定会引起社会动荡,直至天下大乱。

我认为,“以人为本”,可以作为研究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最重要的课题。中国的历史证明,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精华。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历史珍贵遗产——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是一个巨大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精神支柱。一代又一代人经受这种历史教育,一代又一代人继承这个历史传统,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这种境界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

我曾经担任过国家体改委主任,任职期间正好是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刻。我认为,学术界对中国改革的理念,即改革为什么人的问题,多年来研究、总结、阐述得不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1991年10月,以盖达尔为首的“总统经济工作组”提出了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推行以价格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私有化、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休克疗法”。“休克疗法”完全不考虑俄罗斯的国情,不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使俄罗斯1991年当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 500%,1993年仍高达940%,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排位,由第2位降到第16位。俄罗斯广大工薪阶层倾家荡产,社会激烈动荡。而中国则不同,一直推行渐进式改革,强调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强调群众的承受能力,在物价过快上涨时,实行保值储蓄,弥补通货膨胀给群众带来的损失。改革理念的不同,是中国和俄罗斯改革的根本不同所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采取的改革态度和做法,绝不是偶然的,是它一贯遵循的执政宗旨,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现在,有些地方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发生“三农”问题、城市拆迁问题,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讲到底,都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出了问题,都是没有认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讲政绩没有错,总不能尸位素餐。问题是政绩的内容和实现政绩的手段。如果是真正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没有私心杂念,那就不会做错,错了也能及时改正。

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这既是现实的课题,是指导当前伟大运动的课题,也是研究历史、总结历史的重大课题,是值得理论界、学术界、党史研究工作者下工夫的。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借鉴历史经验,重视“以人为本”,指导改革与发展,我相信效果一定会更大更好。王云坤同志(中共吉林省委书记)讲吉林的振兴规划要“惠及全省2 700万人民群众”,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在结构优化上下工夫,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www.xing528.com)

吉林省《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讲了要建设好五个基地(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我认为是正确的,结构优化,把这五个基地建设好,就能形成特色,形成优势。我要补充的是:(1)重视民营经济,认真实行基本经济制度。(2)加大玉米加工力度。玉米扩种、补缺,是吉林经济三大支柱之一,潜力、发展空间最大。我深信玉米加工大有作为。我们可以研究美国玉米的150年发展史,借鉴美国经验。美国2003—2004年度生产玉米2.48亿吨,产值236.4亿美元,用玉米做工业原料占到玉米总消耗量的24%,可以加工成最终产品3 500多种,涉及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众多行业,其中最重要的是两大用途:淀粉甜味剂(淀粉糖)和燃料酒精,这两大用途占到美国玉米消费量的80%。吉林产玉米1 615万吨,用于工业原料的370万吨,占玉米总消耗量的22.9%,同美国的24%差不多,但效益差,创造的财富就差多了。我去年特地去看了吉林燃料酒精厂,建得很快、很好,在曾培炎同志(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家发改委的关心下,销售环节问题正在解决落实。这个路一定要走下去。这是吉林的优势,也是国家寄以希望的优势。特别是在石油供应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发展汽车用油代用燃料,是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集中力量,排除困难,把这件事办好。

研究历史,研究发展史,要扩大到研究世界的相关史,东北工业化程度高,大工业多,不同于香港、澳门发展的经验,要找相类似的工业化国家进行对比研究,以找到有用的他山之石,来指导我们当前的伟大运动。

三、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重视总结和传播先进企业的经验

东北三省的企业是未来发展的基础,经过近20年的改革、改制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情况:

一类企业已经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在经营上游刃有余,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一类还在逐渐摆脱原来计划经济的束缚,融入市场经济体系,目前这类企业还不在少数;还有一类企业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改革和转制没有多大进展,信心也不足。

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同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样的政策环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情况呢?当然,可能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同,有的企业有这样或那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或现实问题,但这并不是主要的。我们应当研究这些不同现象,研究那些搞得好的企业的成功因素,如鞍钢、大连造船新厂、一汽和哈尔滨动力,它们都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转变,并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应当深入地研究这些企业的共性因素,研究那些有普遍意义的工作,以指导面上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到过东北不少这种类型的企业,它们的成功,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值得注意:

第一,认真转变观念。企业搞得好不好,关键就看你是不是真正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是不是眼睛盯着市场,是不是紧紧围绕市场来抓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销售服务。观念不转变,行动就失去目标,就会抓不住机遇。

第二,要有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为企业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政府不能管得太多,更不要稍有失误就对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大加指责。东北非国有经济发展不快,市场环境不完善,政府服务功能不到位,应是一条重要原因。

第三,用人是个关键。东北有很多人才,遍布全国,深圳等地的政府、企业中很多人来自东北。要创造好的用人环境,使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能够有所作为。

第四,政府、企业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的机制,企业的问题能在市场适时得到反映,政府能在市场反映中适时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和工作都能汇合在市场,并在市场的交汇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各类企业,都可以在这四个问题上找到一些共性的问题,找到它们经营成功的经验和出现困难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