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过热需求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治本之道[4]
对于矿山的安全,主要是煤矿生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你们俩位亦一直为此操心并屡有指示。情况虽有所改善,但重大事故仍然不能遏止。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值得深究。我认为,根子是煤炭市场的需求过旺,而市场的过旺又是同经济增长速度直接相关的。
当务之急,是要严格宏观调控,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煤炭可能而又合理的供给能力相适应。从全国讲,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有总量平衡的依据,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如能各方配合,上下把握得好,完全可以做到平稳、协调、持续增长。但是,实际上这个指标到了地方便会不顾条件地攀比、加码。去年各省人代会的报告,多数都高出国家一两个甚至三个多百分点。今年这样的苗头亦已显现。在各地经济竞相攀升的情势下,能源成了首先争夺的基本资源,而在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又占到70%以上。争夺资源的巨大需求,首先冲向煤炭。中国有煤炭资源的地方,多数是经济不太发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的地方。面对市场的巨大需求和盈利诱惑,加上加快发展的挑战和对当地资源的片面依赖,就使得一些地方和煤炭企业不顾国家三令五申的告诫,继续违法开采、违章作业,造成煤炭资源被破坏、生产条件恶化、市场需求急剧膨胀的严峻局面。中国共有煤矿企业22 049个,其中小煤矿多达19 989个,占到全部煤矿的90.66%,年产2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的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1.4%。煤矿的分布既散又宽,加上同农村转移多余劳动力的依存关系,就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防不胜防。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唯利是图成了强大的驱动力,使生产安全措施很难到位。去年中国煤炭产量占全球总量的1/3,但煤矿灾难死亡人数却占到全球煤矿灾害死难总数的80%。煤矿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国际上损害了中国的良好形象。
2006年来临,新的五年规划亦将实施。在这个新的开局之年,有必要强调8%的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必须严格执行,不准攀比、加码。否则,由此产生的信息误导将继续引领煤炭市场过旺需求,使经济继续盲目扩张。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全面、长远、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国际形象的大事。地方必须有鲜明的、坚定的全局观念。对于经济发展快的东部地区,要坚决地把发展的重点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在优化结构(特别是发展服务业)、自主创新、合理分配、保护资源和环境上走出新路。创建和实现新的增长模式,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比增加多少个百分点都重要。按照支出法核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各地投资比重不能超出国家宏观调控指标中的比重,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一定要扭转。其实,只要东部及内地经济较有基础的地区增长8%,实现全国增长8%的目标绝对有把握。宏观调控措施,必须釜底抽薪,把过旺的煤炭需求降下来。如果能把煤炭总需求降下10个左右百分点(包括厉行节约的成果),煤炭生产绷得过紧的局面就会趋于宽松,市场就会相应改善,其他措施也就会相应奏效,安全生产就能从源头上获得保障。(www.xing528.com)
我想,只要经济增长能保持一个可行的、合理的速度,总量平衡中的能源(主要是煤炭)供给就一定会走向合理的区间,煤炭产业的整顿和安全措施也必定能获得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
我的这个看法和建议已经想了很久,并斟酌再三,最后还是决心写出来,仅供你们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