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与祖国共壮大(2009年9月30日)
我参加工作已60多年,其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纺织工业部门工作的,同两代纺织同行一起,致力于解决中国人的穿衣问题。石油化工与百姓的“衣、食、住、行、用”密不可分。最早提出要引进国外先进石化技术设备,就是从发展化学纤维着眼的,目的在于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其中穿衣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棉花粮食争地,国内纺织工业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长期困扰了中国政府的领导人。
1971年八九月间,毛主席到南方视察,在长沙时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放假,让他们上街买点东西,搞些社会调查。有一位工作人员回来对毛主席说,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队,终于买到一条的确良裤子。毛主席听了很惊讶。后来毛主席同周总理谈起这件事,问为什么不能多生产点?周总理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还不能生产。毛主席又问,能不能买?周总理说,当然可以。于是开始酝酿进口。
1972年,继50年代从苏联、东欧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之后,新中国开始第二次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我当时是轻工业部计划组副组长兼引进成套设备办公室副主任,直接参与了引进工作。在26个项目中,我直接参与领导、组织实施了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四川维尼纶厂、天津石油化纤厂等4个化纤项目和南京烷基苯(洗涤剂原料)项目。这些均属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先进技术。
陪余秋里在上海石化总厂参观
通过这次引进,4套化纤项目承担起“老母鸡”的作用,特别是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促使了中国化纤工业突飞猛进,最终圆满解决了纺织原料的问题。1984年,中国政府取消实行了30年的布票凭证供应制度。2008年中国化纤产量达到2 400万吨,超过美国一倍以上,中国成了世界第一化纤大国和纺织大国。
穿衣问题历来是中国民生的大问题。即使历史上的盛世,也屡有衣不蔽体的记载。如杜甫在《石壕吏》中写的“有母孙未去,出入无完裙”就是生动的写照。仪征化纤厂当年成立时宣告:仪征化纤建成之后,能给全国人民每人每年提供两套化纤布料。后来的确良也不稀奇了,人民的穿衣品种越来越丰富。现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中,我认为,解决最好的就是“衣”。国内国外、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农村,差别最小的就是“衣”。也就是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同时解决了十多亿人的穿衣问题,这是历史的奇迹。
1983年7月,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成立。开过成立大会后,国务院的领导同志会见了全体代表,总理、副总理都到了。会议结束后,万里副总理叫住我,说:“陈锦华,交给你一个任务,到2000年中国乙烯产量要赶上苏联。”当时我并不清楚苏联的乙烯产量是多少,和我们差距有多大,所以没敢表态,只表示不管怎样,我们会去努力追赶。我回来一查,苏联当时的乙烯产量是208万吨,中国的产量是65万吨,要赶上苏联就意味着要在17年里翻近两番。这样一算,我感到差距很大,没有把握。现在,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乙烯产量已是俄罗斯的三倍多。实践证明,万里当时提出的目标很有前瞻性。他在会见石化总公司代表时讲,中国这么多行业,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做不到的,但选择两三个比较好的重点行业到世界上去竞争是可能的。石油化工行业一定要同国际上的同行进行较量。
在中国石化的各项事业中,我们把乙烯作为龙头产品,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一方面以燕山石化、上海金山等企业为基
1983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总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成立大会
地,对原有乙烯装置进行改建、扩建,提高生产能力。燕山当时的设计规模是30万吨,实际产量只有20多万吨,现在已经达到90万吨了。金山当年产量只有11万吨,现在也达到90多万吨。我们感到,利用原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发展方法。另一方面是新建。1978年,我们引进了22个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大项目,其中有四套乙烯,大庆、齐鲁各一套,另外两套放在江苏,其中一套后来改放到上海。经过这两方面的努力,2000年中国乙烯产量已增加到470万吨,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乙烯产量已降到189万吨。当年万里提出翻两番的目标,我没敢表态,实际结果翻了近三番。2008年,中国乙烯产量达到1 000万吨,而俄罗斯只有283万吨,也就一代人的时间,中国乙烯产量等于俄罗斯的三倍半。(www.xing528.com)
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表明,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如果不进行改革开放,不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立起这样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的石油化工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
2009年中国石化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第9位,这张名片是中国大企业的形象,是为国争光。企业要进入世界市场,需要一张名片、一个品牌、一种国际形象。中国石化26年来风雨兼程,2009年进入世界500强前十名,展现出一种国际化的积极走势。
1997年初,中央成立了十五大报告起草小组,温家宝主持,我是经济组组长,刘国光为副组长。几个月之后,报告基本形成,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给省部级干部和在党校学习的地市级干部,先讲一讲报告的内容,听取反映和意见。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写道: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作用集中表现在控制力上,国有企业不仅自身要发展壮大,而且要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讲到这一点时,总书记离开讲稿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带有明显的不满意和批评口气。我在下面听了,觉得当时中国企业不是没有进入世界500强的资格,而是没有申报。
1985年,我在中国石化总公司工作时,曾经让当时的计划部主任梁国培计算过,中国当时生产的各种油品、塑料、化纤、橡胶等石化产品,按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计算,总价值约130亿美元,而当时500强的入围门槛也就几十亿美元,我们完全够资格,只是没有申报。我觉得既然总书记这么严肃地讲这件事,应该申报。于是我给李鹏总理写了一封信,讲了自己的看法,并请他转交总书记一阅。
1999年,中国石化正式参加世界500强评定,当年的入围标准是89亿美元,中国石化以营业额340亿美元排名第73位。2009年,中国石化以营业额2 078亿美元名列世界500强第9。中国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做强做大,可以在国际上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国有企业要抱定一个宗旨就是做大做强,这是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所在。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第一是国家的经济总量,也就是邓小平讲的“块头要大”;第二是国家的经济结构,一定要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只有一般加工业和原料工业的国家,在全球是没有地位、没有权威的;第三是要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大企业,否则讲国际竞争力就是一句空话。这三个因素是决定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中国石化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做大做强自己的核心产业,没有被其他业务搞得眼花缭乱,把宝贵的资源分散了,最终反而无力经营主业,失去竞争优势。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就是因为金融业务占用了它太多资源。国有企业要坚持做大做强核心业务,把资源集中起来,进行优化配置。
现在中国石化核心业务越做越大,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都进一步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也更大。我们要继续按照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去追求、去做,继续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用好国家资源,把中国石化事业不断做强做大,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