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佛·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的政治生涯始于众议院。作为一个虔诚的加尔文教徒,他蔑视英格兰教堂赋予教士的特权,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祷告与上帝直接建立联系。宗教是他对王室不满的主要原因。克伦威尔在西敏寺贵族中也有盟友,这些人和克伦威尔一样,由于税收政策和其他威胁他们经济利益的事情对国王心怀不满。在英国内战中,克伦威尔战功辉煌,一方面是因为他坚持使用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另一方面在于他很善于用兵。克伦威尔连战连捷,1647年战争结束,他又回到了众议院。尽管众议院对他的成就赞誉有加,但是,由于军队和议会之间关系紧张,西敏寺还是想要解散他强大的军队。克伦威尔牢记1641年新教徒遭受的悲惨不公,决心将军队带到爱尔兰。考虑到爱尔兰自起义发生以来局势一直动荡不安,议会内部普遍害怕克伦威尔的势力扩张。理查一世被处决之后,克伦威尔的共和政府宣布征服爱尔兰保皇党迫在眉睫。
奥利佛·克伦威尔生于1599年,是一位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在他被封为护国公之前,曾在英格兰众议院担任职务。克伦威尔曾一心要根除爱尔兰的保皇党和天主教徒,最终却因为经济问题而被迫离开这个国家。
都柏林城——英格兰的第二个老家——受到保皇党和天主教各派系将近19000人的重兵围攻。走投无路之下,总督迈克尔·琼斯上校率领他的小部队5000人成功突围出城。两天之后,克伦威尔和他的部队抵达都柏林欢呼庆功。(www.xing528.com)
几年之内,克伦威尔军彻底占领了这个国家,一方面由于他对宗教的狂热,另一方面想要报复1641年起义时天主教徒的所作所为,他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没收和改革土地的运动。拥有土地、但能证明自己没有参与先前叛乱的天主教徒,被迫迁移到康诺特香农河西岸,获得小块田地,其余的则被没收一切家产田产。天主教徒在阿尔斯特、伦斯特和芒斯特的财产有的分给了克伦威尔的士兵,有的分给了资助他行动的英国资本家(即投机商),有的则分给了教师和福音传道者,他们被带来这里根除爱尔兰人的天主教倾向。
那些福音传道者也算是成功了:很多教士因为帮助反叛而受到审判,更多的传教士逃往欧洲大陆;但是根深蒂固的信仰、严重的语言堡垒和共和政府的昙花一现并没有给爱尔兰留下太多新教的痕迹。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这一事件最初也让被驱逐和被剥夺财产的天主教徒看到了希望,以为他们也许可以夺回他们的土地,但事与愿违,迫于新教徒的政治压力,克伦威尔的土地改革反倒进一步得到巩固。因而,广阔的土地、大量的财富,以及教育、宗教和政府部门的几乎所有要职都归效忠英格兰的新教徒所有,而操盖尔语的天主教徒则一穷二白,变成了平民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奇特的霸权结构也就是所说的新教优势在之后的几百年中一直主宰着爱尔兰和都柏林。
但是这至少有一点好处,一批复辟的新教徒不仅富有,而且还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些人给基本上处于中世纪的都柏林带来了文明。1662年,都柏林的第一个稳定的舞台——斯莫克巷剧院落成。托马斯·谢立丹二世接管时,剧院濒临倒闭,但他却扭转了它的命运,使其足以与伦敦的剧院相匹敌。谢立丹的父亲托马斯·谢立丹博士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好朋友(斯威夫特好像对每个人都有昵称,他亲热地称谢立丹为“所罗门”),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在谢立丹家里创作完成的。理查德·布林斯利·谢立丹是这个文学世家的第三代传人,后来也成了享有盛名的剧作家。斯莫克巷剧院活跃了一百年,后来才变成一家仓库。1811年,为了建圣迈克尔和约翰教堂,剧院被拆毁,其原址就在现在的埃塞克斯西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