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0万套保障房能让大量“房奴”解放出来
在西方,金融危机只能让一对夫妻破产;而在中国,“房奴”一旦破产,却有可能是三代人一起破产。这就是中国式“房奴”的特色所在……
中国楼市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市场,在房地产业高开工、高建设的同时,房价却高得离谱,普通百姓家庭即使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但是自2003年开始至今,“房奴”的规模就不断壮大。2006年,“房奴”一词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流行,伴随房价飙升,2007年此词被教育部公布为汉语新词汇。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蜗居》里,主人公海萍说过这样一段台词:“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孩子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二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二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海萍和丈夫都曾经是满怀理想的大学生,在城市中试图开创美好的未来,然而,当他们被贴上“房奴”标签后,理想被弃置一边,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式“房奴”的生活现状怎么样?我们来近距离扫描一下吧:
案例一
在上海工作的小赵夫妻俩在中环内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350万元。由于贷款购房,小陆夫妻每月要还款9000多元。因为小家庭的月收入总共才1.5万元,买了房子后,小两口的日子就不轻松了——不逛街,原来每周看场电影的业余生活改成看碟。中午连便当都不敢买,只能自己在家做好饭菜带到单位去吃。
案例二
小陈在度过五年逍遥自在的单身日子后,决定买房安居,但买了房后,月还贷让他从此对各式派对挂起免战牌,不敢买衣服和其他消费品,也拒绝进入咖啡馆、酒吧,甚至少数月份还需母亲的汇款救急。他说:“生活质量自然随着新房的入住急剧下降。”
案例三
大学毕业刚刚两年的小邓拥有一份月薪4000元的工作。半年前她有了买房的念头,由于核心区域均价太贵,只好瞄准远郊一套50平方米的一房单位,总价30万元。在凑钱交了10万元首付后,她月供一千多元,从此过上了“房奴”的生活——月供加上物业管理、水电费,以及每天路途长约一个半小时的倒车,她心力交瘁。
……
不用再列举了,可以说,“房奴”的案例,谁的身边都有。对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买房已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共同供房行为。有人曾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六个人(年轻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的积蓄共同出资,在城市里买一套房。这种情形正好诠释了这样一种说法:“在西方,金融危机只能让一对夫妻破产;而在中国,‘房奴’一旦破产,却有可能是三代人一起破产。”这就是中国式“房奴”的特色所在。因此有网友作《沁园春·房》戏说:“神州大地,万人蜗居,亿人盼房。望北京上海,高楼大厦。售楼中心,房奴滔滔。祖孙三代,倾尽所有,欲与房价试比高……”一名南京网友自称“啃老族”:父母帮着买了房子,还一起还贷。“有时感到对不起父母,但也没办法。”(www.xing528.com)
调查显示,“房奴”呈年轻化趋势,26~30岁的人成我国购房主力。在接受调查的人中,仅20%的购房者表示开心,18.8%的人认为心态没有变化。61.3%的人则备受焦虑、恐惧、抑郁、易怒、暴躁等负面情绪的折磨(如下图)。(1)
“房奴”心理压力现状图
同一调查还显示,近五成买房者每月平均有五天睡眠少于五小时。在参与调查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的城市居民因住房困扰、工作及生活压力较大、睡眠较差,北京“房奴”睡眠失调比例最高。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数据统计专家于世北教授说,每晚睡眠不足四小时的成年人,其死亡率比每晚能睡七八个小时的人高一倍。房奴压力大,要通过多锻炼、多放松,来提高睡眠质量。
房子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住处,更关联着生活质量,连接着情感亲疏、家庭存亡、生活的酸甜苦辣。然而在现实中国,高房价正在毁掉中国人的全部幸福。年轻人虽然努力工作但仍然难以追赶房价上涨的速度。无数人感叹在房子已经不是普通人能住的同时,创造了“裸婚”这样一个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汇。甚至有的人结婚后因为没有房子不敢要小孩。
在济南,有媒体进行“2009济南婚房市场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在近3000个有效调查结果中,六成男性选择了“要娶老婆先得有房”,七成女性选择了“要和我结婚先得有房”。日前《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揭晓,杭州商品房房价跃居榜首,新房均价达25840元/平方米,创历史最高,北京以22310元/平方米紧随其后,上海新房均价下降至19168元/平方米位列第三。一方面房价高烧不下,百姓普遍买不起商品房;另一方面,新生代的80后农民工,不再像父辈那一代那样,只是想出门打工赚点钱回农村、贴补农村家庭的用钱,而想在城市扎根,与城市共同分享现代生活。这批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的供求矛盾,只能用“保障房”来解决。政府规划未来五年内建成3600万套“保障房”,让1/5的城市家庭搬进新房,投资与金融危机救市时的“四万亿”相当。具体执行是在2011、2012年分别建设1000万套,2013~2015年建设1600万套。有人计算过,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成,无疑将解决2或2+1结构的1000万家庭的住房难题,也就是可以让近3000万“房奴”摆脱住房之困扰。3600万套“保障房”全建成,可以让将近1.1亿“房奴”解放出来。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怎么做才能让百姓早日住进“保障房”,过上有房有快乐的好日子,而不要再背上重重的房贷过沉闷的生活,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1.彻底执行“军令状”。从一开始中央为保障完成任务就与地方政府签订了“军令状”,多个部委更是为保障房建设需要的土地、规划开了一路绿灯。这个“军令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忠守承诺,彻底执行。
2.学习好经验、好方法、好榜样。比如向上海学习。2011年,上海住建局公布,上海将推8万套经适房和4万套公租房。对“房奴”“蜗居”等现象,解决的办法就是“四位一体”:首先是进一步做到廉租住房应保尽保;第二,经济适用房准入线标准会逐渐地提高,现在的标准是人均家庭可支配月收入是2900元,提高的幅度肯定会超过10%,使更多的新上海人和青年人能够进入保障性住房的体系中间;第三,公共租赁房不设定收入门槛;最后,还有旧区改造,以此改善老城厢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3.把保障房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中央政府提出,对完不成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地方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监察部将对负责人进行问责。完不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城市,一律不得兴建和购置政府办公用房。各地地方政府应把保障房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同时接受百姓的监督,“保障房”的每一幢楼建设进程要公开,建成后的分配要公示、透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